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鄉村振興 生態和產業要融合

鄉村振興 生態和產業要融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總的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產業興旺是重點,生態宜居是關鍵,產業與生態的有機結合,為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提供重要支撐。推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選擇。

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斷增長,農業農村作為產業和生態的重要載體,其地位更高、作用更大。城鄉居民不僅需要農業提供種類更多、品質更高的農產品,而且還需要農村更清潔的空氣、更乾淨的水源和更怡人的風光。

農業農村是一個完整的自然生態系統。尊重自然規律,科學合理利用資源進行生產,既能獲得穩定農產品供給,也能很好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比如,傳統的「桑基魚塘」農業模式、浙江青田稻魚共生系統、雲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貴州從江侗鄉稻魚鴨複合系統等等,都是這方面的成功典範。

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沒有生態資源作為依託,產業發展就是無源之水;沒有產業發展作為支撐,生態保護也難以持久。產業生態化與生態產業化相輔相成、和諧共贏,有效降低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還能提供更具競爭力的生態產品和服務,實現環保與發展雙贏的目標。

近年來,我國積極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實行種養加循環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逐步把農業資源消耗的強度減下來,取得較大進展。同時,一些地方依託優質資源,供給綠色有機農產品、提供農耕文化體驗、生態宜居和休閑養生旅遊產品,生態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去年,全國鄉村旅遊達25億人次,同比增長19%;消費規模超過1.4萬億元,同比增長27%。可以說,農業農村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趨勢向好。

但是,很長時期以來農業粗放式發展,農業農村資源集約化利用程度不高,未能很好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目前,我國農村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總體發展水平和質量都不高。我國農業生態產業規模小、成本高、競爭力不強,「生態+」的業態尚未有效形成。我國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有很大發展潛力。我們需要努力釋放這些潛力。為此建議:

改造提升農村傳統產業,提高生態化水平。促進產業融合,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產品附加值;拓展功能融合,有效挖掘農業的多功能領域,為市場提供多元的產品供給。加速主體融合,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好其引領帶動作用,把小農戶吸引到現代農業發展中來。

改善農業生態系統,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明確保護生態環境的底線要求,轉變粗放的發展方式,最大程度減少資源消耗,恢復和提升農村生態環境。同時,通過環保監督、生態恢復、生態產品標識認證等公共服務,對生態產品和生產全過程的生態性實施有效管理。

拓展「生態+」模式,做大做強生態產業。注意發掘和拓展農業在歷史傳承、文化體驗、生態保護等方面的多功能屬性,把農村農業的生態價值充分釋放出來。加強生態產品科學規劃設計,健全生態產品和服務的技術支持體系,實現傳統產業產品的改造升級。

加強政府配套服務,強化頂層設計。在國家層面出台促進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的指導性意見,明確財政、稅收、土地、金融等支持政策,加大對產業融合發展的支持,加大對綠色生態農業及其產業的支持,促進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增強農業產業的整體競爭力。要加強生態產業市場秩序監管,制定生態產品和服務的統一標準規範,實行標準化生產和全過程化控制,保障產品和服務質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第36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4月5日開幕 誠邀四海賓客
《媽媽咪鴨》終極預告訴「奶爸」心聲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