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隨談:奉行佛陀的教誨,遵「四依法」修學

隨談:奉行佛陀的教誨,遵「四依法」修學

世尊在入滅之前,留給後人重要的教導是「四依法」。第一條教我們「依法不依人」,法就是佛所講的經典。佛教經典從印度傳到中國,從中國又傳了這麼多年,在印度當時所傳的就有偽造的經典,不可靠的,因為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一千年,佛的教化才傳到中國來,所以在印度那一千年當中,有假借佛的名義偽造經典是在所不免。但是印度一些高僧大德,跟中國到印度求學的這些高僧,他們有智慧,他們很聰明,在典籍裡頭慎重的選擇,所以佛的教法不是全部流傳到中國來,流傳到中國的是少數的一部分。

為什麼?那個時候的交通非常不方便,經典不是像現在這樣印刷裝訂這麼方便。我們知道那個時候經典在印度都是貝多羅樹葉寫的,這個樹葉我們現在也能看到,一片樹葉,它那個樹葉也相當厚,能保存得很久,大概一片葉切成長條,兩邊打洞用繩子穿起來,寫六行。一片樹葉只寫六行,想想一部經是多少?在我們想像當中,一部《華嚴經》,那個時候馬拉的車就要拉好幾車才馱一部經,就曉得運輸多麼艱難。我們想像當中,過去那個貝葉經絕對沒有現在這樣精緻。所以交通不方便,典籍分量太大。我們中國從前用竹簡,竹簡大概比貝葉還要厚一點,分量還要重一點,所以非常不方便。從前講「學富五車」,五車書實在講沒多少,現在一個書架擺的大概十幾車都不止,所以這是精挑細選才傳到中國來。

在《大藏經》裡面,依舊還有找不到確實根據的,但這個經典也保留下來了,《大藏經》裡面叫《疑似部》。疑是懷疑,似是相似,因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佛說的,所以有一些你們看《大藏經》就看到,《疑似部》。所以我們學佛,一定要依靠確確實實有可考的、能夠考證精確的本子,我們依靠它。像我們這部經是後漢安世高翻譯的,確確實實是從印度傳來的,這沒有錯誤。學佛不能夠學偏了,不能把假的佛經當作真的佛經,那就錯了。我們為什麼要這樣慎重?這裡頭有個道理。佛是徹底覺悟的人,是妄想分別執著斷盡的人,他的東西全是從自性裡頭流露出來的,純真無妄,這是我們依靠的。所以依靠佛的經典,就是依靠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這個道理要懂。別人講的,別人煩惱沒有斷盡。換句話說,他雖然不錯,裡面還摻雜著毫分不善,他不純,問題在此地;比我們是高明多了,但他不是純善,不是純凈,不是真純的智慧。這是我為什麼要依法不依人。

「不依人」,這個「人」講到什麼程度?善導大師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註解,他的註解叫《四帖疏》,「上品上生章」裡面說得清楚,我們一般凡夫這些出家人稱大師、稱高僧,許多人對於這些人迷了,迷信。這些人說的法靠得住靠不住?不可靠。他所說的要跟經典所講的相同,我們相信他。他講的法是不是佛法,是不是正法,要拿經典來較量,要跟他核對一下。他講的違背經典,不能聽,那是他自己的意思。如果是阿羅漢來了怎麼辦?證果了,四果羅漢來了,大師跟我們說,四果羅漢來,他跟我們說法跟佛經講的不一樣也不能聽。為什麼?四果羅漢見思煩惱斷了,塵沙、無明沒斷,還不是純善。菩薩來了怎麼辦?初地菩薩來了、十地菩薩來了、等覺菩薩來了,等覺菩薩來了也不行;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來了,如果說法跟經上講的不一樣,不能聽,依法不依人。不能說「這是觀音菩薩」,那也不行,觀音菩薩講的不照佛講的,我也不聽。最後佛來了怎麼辦?佛來了決定是佛佛道同,後佛跟前面佛講的一定是一樣的,要不然那是假佛,那是魔來冒充的佛。

如果是真佛,佛佛道同。為什麼?他證得的境界一樣,他講出來當然是一樣,哪裡會有差別?差別只是言語上的差別。譬如說兩個人都曾經到美國去旅遊過,回來時講美國的情況,兩個人講的話不會一樣,但是講的意思一定是一樣的,哪有不相同的道理?這就是「依義不依語」,語言多說少說沒有關係,深說、淺說、長說、短說都沒有關係,意思決定一樣。我們明了這個道理,經典的翻譯裡面,許多疑惑我們就化解掉了。一個本子傳到中國,往往有很多人翻,像《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我們就知道有十二種譯本。大家現在念得很熟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在中國最流行的,《大藏經》是六種譯本,我們現在喜歡讀的是讀羅什的譯本,玄奘也有譯本。一個本子,每一個人翻的文字不一樣,甚至於序、正、流通三分起止的地方也不一樣,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是意思總是沒有錯的。

明白這個道理了,會集亦復如是。我們依會集本,依義不依語,他會集確確實實都是佛經裡面講的,沒有他自己意思摻雜在裡頭。每一個人會集都不一樣,這就是各人取捨標準不相同。我們在這裡看看哪個取捨得好?哪個取捨的意思完整?還要簡單扼要,我們學起來很方便,那這個本子我們就很喜歡。所以像這些地方不能不懂。

第三條,佛教我們「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什麼叫「了義」?什麼叫「不了義」?這裡頭講法又有很多種。一般古大德的說法,這個經典能夠在這一生當中幫助你成佛,這是了義;只能幫助你證阿羅漢、證得菩薩的果位,這是不了義。這個說法沒錯,標準很高,對我們現前來講,不起作用。我們哪有這個標準?說老實話,我們連個初信位的菩薩都拿不到。所以了義與不了義的水平,我們不能不降低,不降低一點,受用都得不到。降低到最低的程度,什麼叫了義?能幫助我們往生極樂世界見阿彌陀佛,這就是了義,真的出三界了。如果幫助我們來生得人天福報,這個不了義。我們今天把水平降得這麼低,這是什麼?適合於我們的程度,適合於我們現前修學的環境,我能做得到的才是了義;太高了、做不到的,那對我講還是不了義。換句話說,我們現前切身的利益,真正得利益,這叫做了義,對我來講這是了義;得不到利益的話,那就是不了義。所以從這個地方來看,來解釋佛的這一句話。

如果我們學這部經典,連轉惡為善這個目標都達不到,那實在講叫白學了。如果學了這一點佛法,再拿去欺騙眾生,騙取名聞利養,你的果報是在阿鼻地獄。這個嚴重,這是古人講的「裨販如來」!雖然能得一點利益,果報太慘了,比造什麼樣的罪業都重;他破壞佛教形象,這就是破和合僧,破和合僧果報在阿鼻地獄。所以世間,我常講,我們當乞丐去討飯,我們也不能造這個罪業。為什麼?你當乞丐討飯,人家布施你,對你決不要求回報;你自己要是身心清凈沒有貪求,你決不墮三惡道。知道前世沒有造善因,這一世貧窮下賤,以善心對待人,雖然做乞丐,來生會有福報。

乞丐也能修福,以恭敬的心對待別人,自己真正學謙敬,對人恭敬,那就是福。雖然行乞,不偷人、不搶人的,不佔人便宜,這就是德行。常常在外行乞,有一些世間不肖之人作姦犯科,你要看到的時候,你能夠幫助警察或者幫助受害的人家防範,那你就做了大好事,隨時隨地都能做好事。走在路上,路上不幹凈,稍稍給它清理一下,有石頭、磚塊掉在路上,拾到旁邊,都是好事。乞丐也能修功德,做了好事不著相就是功德,不可以輕視他們。

許許多多菩薩示現乞丐身,你們看《虛雲老和尚年譜》,虛老和尚去朝五台山,那個很辛苦,他三步一拜。在路上病倒的時候,遇到一個乞丐照顧他,那個乞丐以後知道了,文殊菩薩化身,文殊菩薩作乞丐。我們在菩提道上也會常常遇到乞丐來幫忙,那個乞丐都是佛菩薩化身。所以要曉得了義與不了義,要關於我們切身的利益。

第四條非常重要,「依智不依識」。我們講理智,識是感情;決定要用理智,不能依感情,依感情沒有不墮落的,沒有不壞事的。親近善知識學道,一定是理智的而不是感情。

參考:凈空法師相關講座及文稿著作


隨談:奉行佛陀的教誨,遵「四依法」修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觀指以為月體,唯亡失月輪,亦亡其指——《楞嚴經》參習(116)
發大乘心,普濟一切——《佛說八大人覺經》學習(12)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