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工信部電子標準院李鳴:區塊鏈更適合應用於原生數字生態環境

工信部電子標準院李鳴:區塊鏈更適合應用於原生數字生態環境

3月28日,36氪在深圳舉辦了以「『區』動未來,氪不容緩」為主題的區塊鏈峰會。會議邀請了多位區塊鏈行業的投資、技術、法律界嘉賓,分享了對區塊鏈行業政府監管、頂層設計、技術前景與行業自律的精彩觀點。

工信部電子標準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以研究者的角度探討了區塊鏈技術成功落地的必要因素。

在區塊鏈熱潮下,無論傳統行業還是創業企業都紛紛尋找「上鏈」路徑。李鳴表示,現在很多企業都想要上鏈,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服務、供應鏈管理、文化娛樂等領域可應用成為共識,然而具體落地方式尚需探索。

在李鳴看來,企業「上鏈」首先要想清楚通過區塊鏈技術解決哪些問題,其次要考慮切實的落地場景。解決這兩點後,則需要考慮體系化、工程化的問題。

區塊鏈從一個技術到一個系統,到變成一個應用,是一個系統。從技術變成系統,變成應用的過程當中,需要符合體系化的思想,比如能否滿足法律和監管的要求,也需要解決技術本身的效率或其他安全性的問題。

落地區塊鏈技術,從實驗室階段到應用環境或為公共提供服務的場景,有很大差距,這需要工程化思想。從知識維到時間維到邏輯維進行整體思考,而不是有白皮書就可以做區塊鏈。知識維是落地包含哪些知識,比如說是否包含智能合約、時間維是包含落地具體時間表、邏輯維是要確認落地條件之間的邏輯。

李鳴指出,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轉換問題是現階部分區塊鏈應用落地的難題,而區塊鏈落地在溯源中就涉及了這個問題。

區塊鏈目前已解決線上價值傳遞問題,但尚未解決線上線下互通問題,相比於解決溯源問題,區塊鏈更適合解決原生數字環境下的問題。因為純數字環境下的應用不存在線上線下的互通問題,難度相對較小。

由於涉及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連接,溯源其實比乙太網、比特幣網環境複雜的多。如果要解決溯源,就要解決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轉換的過程,有些時候區塊鏈技術是很難實現的,要使用物聯網技術或其他的技術。

區塊鏈技術從1.0到2.0沒解決線上到線下互通的問題,只解決了線上資產之間互相傳遞的問題。李鳴並舉例稱:「數學音樂版權是在數字生態下,落地應用的場景難度會降低很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我玩了幾天養蛙遊戲,發現它火的部分原因是它會「抖包袱」
加拿大監管機構建議谷歌封鎖數字貨幣和ICO廣告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