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郭廷以 | 李鴻章的朝鮮政策

郭廷以 | 李鴻章的朝鮮政策

原標題:郭廷以 | 李鴻章的朝鮮政策



封面圖:馬關條約簽訂照片(彩色復原)

李鴻章的朝鮮政策



出自《近代中國史綱》第八章


<甲午慘敗與中國分割(1885-1900)>第一節

中國之重視朝鮮是為了東北的安全,因為東北的安全,關係北京的安全。十六世紀末年,日本之進攻朝鮮,日的在先據朝鮮,再圖東北,然後直下北京。明朝不得不全力赴援,日本未能獲逞。後以種種原因,明朝失去了東北,以致於亡。這段歷史清朝自然知之甚稔,決不讓其重演。日本圖謀朝鮮益急,中國防範益力。


俄國自取得烏蘇里江流域以東,與朝鮮毗鄰,亦生覬覦之心。甲申事變後,朝鮮外署協辦德人穆麟德雖為李鴻章所薦,並不忠於中國。可能是為了德國的利益,欲引俄東進,勸誘朝鮮聯俄。一八八四年俄、韓訂約,穆麟德因有促成之功,俄皇賜以勳章。俄國駐韓代辦韋伯(K. Waeber)與閔妃及朝鮮大臣相結,共謀排斥中、日。一八八五年二月,朝鮮與俄國在海參崴訂立密約,允俄人代為練兵,使用永興灣。不久消息外泄,最感不安的,中國之外,首為日本,次為英、美。日本自度尚難與俄相爭,如朝鮮入於俄國之手,不惟難再插足,日本本土亦將受到威脅,如朝鮮仍聽命中國,可不必畏懼,遲早終可為己所有,目前正不妨利用中國防俄。英國為阻止俄國南下,徑自佔領朝鮮的巨文島(Hamilton Island)。美國對朝鮮的態度,自始即與日本一致。朝鮮因中國的責難,不敢履行對俄密約,擬改聘美國將弁,俄國不許。日本駐華公使榎本武揚向李鴻章提出應付方案,大致為中日今後協議朝鮮外交與用人行政,由李責令朝鮮施行,遴派一幹練的中國駐韓大員,遇事與駐韓日使相商,斥退穆麟德改用美人,釋回大院君,以制朝鮮政府的親俄派。李雖不願日本過問幃政,但原則上已同意變通。


袁*凱於敉平甲申事變中,大顯身手,因日人誣其首啟釁端,統率中國駐軍的吳兆有亦不滿袁的專斷和露才揚己,多方排擠,袁不安於位,憤而歸國。但李鴻章對他深為賞識,獎勉有加,查辦韓事的吳大澄又代為揄揚,譽為「天下奇才」。及李決定釋回大院君,即命袁負護送之責,盛讚他「才識開展,明敏忠亮,」「足智多謀,」「膽略兼優,能持大體。」一八八五年十月,正式派為總理朝鮮交涉通商事宜委員,由同知升為知府,加三品銜,從此中韓關係轉入另一階段。李為決策人,袁為執行者。李將此獨當一面的重任,付之與一位不滿二十七歲的青年,可算是破格用人。


閔妃與大院君結怨已深,對於大院君的歸來,極力抵制,大院君終不能恢復舊時權勢,反加重親俄派對中國的怨懟。今後數年李、袁之所以仍能有所施展,是由於日本的暫時放手,與英國的支持。李與榎本諒解成立,即致書朝鮮國王,勸勿認海參崴密約,委任美人練兵,罷斥穆麟德,重用親華派大臣主管外交、軍事、財政。穆鱗德撤職後,朝鮮允以中國海關副稅務司美人墨賢理(H. F. Merill)為稅務司,前任天津美國領事德尼(O. N. Denny)為內務府協辦,均為李所推薦。穆麟德逗留不去,繼續播弄。袁揭發俄國詭計,誡告韓王,逼走穆麟德。一八八六年,韓王又密函俄國保護,袁聲言將興師問罪,李亦準備於必要時實行廢立。朝鮮君臣一再辨白密函出於偽造。俄國以對英國有所顧慮,保證不佔朝鮮土地。李、袁分說韓王,勿持兩端,固依中國,改革內政。


美國雖無侵佔朝鮮土地之意,而所采政策,則不利於中國。駐韓美代辦福久(G. C. Foulk)嘗散布指摘袁*凱的消息,袁授意朝鮮外署駁斥,要求美國撤換。對於倡導朝鮮自主的德尼亦極不滿。北京美使質問總署,袁在朝鮮究系何種職位。英國與中國合作無間,不在漢城設置使館,但置領事館,受北京英使館節制。墨賢理之任朝鮮海關稅務司,系赫德直接委派,無異將朝鮮海關納入中國海關行政範圍。一八九〇年,朝鮮謀以美人李仙德為稅務司,赫德令現任稅務司拒絕交付,遇事與袁商辦,聽其指示。

袁為權力欲極強的人。據張謇說,袁初至朝鮮,即有統治朝鮮之心。甲申亂平,他曾建議李鴻章乘此時機,派遣大員,統率重兵,代理內治外交。不到一年,他戍了中國在朝鮮的最高權力人,不僅負責商務,兼主外交,朝鮮內治亦須與他相商,一切居於指導監督的地位。朝鮮大臣遇事須向他請示,或召來曉諭;或徑見朝鮮國王。他不常參與各國外交官的會議,以示身份不同。美、日均有煩書,李鴻章則說理應如此。一八八七年朝鮮受德尼教唆,自行派使分赴美國及英、德、法、俄、義。袁謂派使須先向中國請示,到任後受中國使臣節制,並追回私自啟程赴美的使臣朴定陽。最後李鴻章准以屬國體例派遣,朴定陽不肯遵照。在袁壓迫之下,德尼去職,朴定陽召回,前往歐洲的使臣中途而止。李鴻章並非忘了他過去勸朝鮮與西洋通好的政策,而是通好須透過中國。


朝鮮一再舉借外債,袁要求今後借款須得中國同意。他與赫德主張歸中國承擔,由在韓華商出名借與,實際是中國政府撥付,在朝鮮關稅內扣償。近十年來,日本幾獨佔朝鮮對外貿易,一八八七年起,華商日漸抬頭。次年招商局輪船開始往來於上海、仁川之間,中國政府不惜給以補貼,仁川至漢城亦有華商小輪航行。奉天至漢城、釜山電線歸中國電報局貸款架設,他國不得另設。朝鮮自設的漢城至元山電線亦歸中國管理。


朝鮮以袁*凱每事干涉,有如監國,面從心違,屢請更調,美國有同樣要求,均為李鴻章所拒。李向中樞稱袁實心任事,操縱得宜,晉陞為道員。一八九二年復盛讚袁的功績,說他「先正藩屬之名,以防其僭越,復籌外交之法,以杜其侵欺。凡體制所系,利害所關,或先事籌劃,或當機立應,或事後補救,無不洞中竅要。……其國中之事,纖悉皆聞。」袁的成就亦即李的成就。不過李、袁所為,消極的防範干涉多於積極的輔導啟迪,但知維護中國的宗主權,漠視了朝鮮的自尊心,不僅朝鮮君臣愈為離心離德,日本更不甘長期坐視。


李鴻章的進退維谷


李鴻章自始即竭力避免與日本決裂,外交積極,軍事落後,小明日本的決心。所謂外交只是妄想俄國的相助,與英國的調解,而不知俄、英各有懷抱,各有顧忌。日本提出改革韓政要求後,汪鳳藻電告,謂日本部署,若備大敵,中國宜厚集兵力,隱伐其謀。李恐日疑中國必戰,而小之許。袁*凱請先調海軍,續備陸軍。牙山駐軍統領葉志超稱日軍已在漢城、仁川備戰。李仍不肯增兵,誡葉切勿移兵進向漢城,即令將來添兵,「系壯國威,當無戰爭。」


陸奧所謂第一次絕交書發出後,日軍續向朝鮮出動。六月二十三日,李向總署說:「我再多調,日亦必添,不易收場。」兩日後,又告袁*凱,俄國已勒命日本撤兵,「似日不能不遵,」並屢囑葉志超「靜待勿妄動,」飭海軍提督丁汝昌不必請戰。袁擬下旗回國,李仍謂俄國正在調處,「略忍耐,必有區處,」「必有收場,」深信日本不先開釁。袁在漢城見聞較切,七月初,再三電李「日蓄謀已久,志甚奢。俄、英如只調處,恐無益,徒誤我軍機。日欲尋釁,何患無際,」葉軍應調往鴨綠江或平壤,以待大舉。又說日決無和意,應速決和戰。李僅命葉相機繞赴北路,仍無戰意。


中樞同樣寄望於俄、英的調處,至六月二十五日始感到與日「口舌爭辯已屬無濟於事。」「現倭已多兵赴漢〔城〕,勢甚急迫,」應如何及時措置,要李妥籌辦法;並詢以喀希呢「有無助我收場之策,抑另有覬覦,」應「沉機審察,勿致墮其術中。」李始謂喀希呢壓服日本之說,恐為空言。這是他為自己預留地步;對於軍事部署,依舊遲徊不進。七月初,以事機已迫,上諭迭次催令籌備戰守,詳報海軍兵力。李稱海軍難調,須別募陸軍。又說喀希呢尚系實心,俄國必有辦法。過了三天,李對俄雖感失望,而總署對英的希望繼起。七月十四日,總署接到所謂日本的第二次絕交書,詔命李派軍進駐朝鮮邊境,布置旅順等處海防。十六日大臣會議,結論為令派出各軍,先以護商為名前進,不明言戰,以待英人調停。光緒一力主戰,嚴飭李進兵,斷不可畏葸。此時歐格訥仍在調處,喀希呢恐其成功,請俄外部聯合列強,要求日本和平解決韓事,並對李說,俄國願繼續調處,態度十分堅決。李對俄的痴情又起,允與日本改革韓政。但是日本已決心與中國作實力的較量。


值得注意的為當時各方的議論,自中央到地方,均不若以往對於越事的激昂,強吏中以兩江總督劉坤一(一八三〇至一九〇二)、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地位最為重要。劉較持重,張素稱敢言,亦未多所主張。京官中倡主戰論者,雖仍有其人,已不及十年前之盛。七月中旬,摺奏漸多,或請李鴻章一意決戰,或言中國練海軍已近十年,日本亦不過十年,應切責北洋抵禦,否則軍法從事。另請速購兵船,會同南洋各船,游奕於日本近海,以分其謀韓之力,再調重兵直趨漢城。或言朝鮮得失為大局所關,若示以必戰之勢,轉可為弭釁之端。令徒恃外國調處,初則專賴俄使,俄使不成,復望英使,英使不成,又將誰易?請飭李厚集兵力,迅赴事機,「壯我之氣,而後可以講和,充我之力,乃亦無妨言戰。」中樞大臣對光緒具有影響力的首為翁同穌,次為李鴻藻,翁深不以李鴻章的措置為然,李鴻藻素主對外強硬,二十七歲的光緒,意氣方盛,慈禧亦憤日本煎逼太甚,曾有不準示弱的表示。

李鴻章之所以趦趄不前,是自知實力不足。是年五月,他於校閱海軍後,謂操演成熟,技術精密,炮台堅固,布置嚴整,只是官樣文葷。一個多月之前,他尚請添換各艦新式快礅,添購新式快船。海軍衙門允先換「鎮遠」、「定遠」兩艦快炮,時間已來不及,余俱未准。校閱期間,他曾查看煙台英、法、俄艦,見其規制精堅,所以他又說,西洋船式日新月異,縱橫海上,即日本蕞爾小邦,猶能歲添巨艦,中國近六年來,未添一船,恐後難為繼,意謂中國海軍不如日本。陸軍主力為淮軍。駐防天津附近的盛軍又為淮軍的精銳。約在二十年前(一八七五),已有人說淮軍「兵勇……逸樂已久,……統領、營官朘剖日甚,……每人(兵)月不得一金,士心嗟怨,逃者紛紛,每哨僅十餘人,將弁利其虛伍,以為乾沒。」近年且常有攜械逃亡,甚至嘩變之事。李亦承認所部三萬淮軍,「餉源支絀,嘩潰為患。」


淮軍已接受德國式的訓練數年,武備學堂成立已有九年,畢業學生所能影響的,至多為形式的操演。以武器而言,有槍的士兵,僅十之六七,槍的式樣,多至十餘種。有人說「淮軍宿將勁兵,十去六七,今之所用,皆新進未經戰陣之人,」自屬事實,即令是宿將,一樣不能任戰,吞餉容或更甚。李雖不認識日本的決心,最少了解自己的弱點,無論為國家,為個人,均想避戰。他的高級幕僚周馥建議謂:「日本蓄意已久,北洋力不能抗,必籌足三軍軍餉,不挑戰而與之久持,得和且和,增練新軍三萬,」否則必敗。但和或戰,權非全操諸李。此時李為七十二歲老翁,暮氣已深,得失心重,以致舉棋不定,進退失據。


END



《近代中國史綱》


郭廷以著


活字文化策劃


中華書局,2018年1月


頁數:611 定價:78.00元


ISBN: 9787101127812


《近代中國史綱》從公元3世紀的中外交通談起,簡述數千年來的局勢變化,歸結於世變前的中西情勢。進而歷述近代中國的震蕩、動亂與嬗變。書中詳述了西力東漸之後中國政局變化全程,為讀者提供了中國近現代社會的完整圖景。內容包括:世變前的中國與西方、西力衝擊、憂患中的自強運動、甲午慘敗與中國分割、改制維新與排外、清傾覆前夕的內外情勢、辛亥革命、袁世凱的獨裁統治、軍閥恣睢、再革命、兩種內戰、安內攘外、八年抗日戰爭及中國大陸政權的改變等。書內附有精美地圖24幅,書後並有補充閱讀書目。本書不是史實的堆積,章節編纂都有作者匠心苦心在內。作者以冷峻的視角看紛繁複雜的歷史,寥寥數語即能將歷史的發展、影響交代得清晰明了。


郭廷以(1904-1975),字量宇,河南舞陽人。畢業於東南大學歷史系。1949年前任教於清華大學、河南大學、中央正直學校、中央大學。1949年赴台,任教於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後創建台北「中研院」近代史料究所,任所長。畢生致力於中國近現代史教學與研究。曾赴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訪學,並任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客座高級研究員。代表作有《太平天國曆法考訂》《中國近代史》《郭嵩燾先生年譜》《太平天國史事日誌》《近代中國史事日誌》《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等。


該書為郭先生1969年赴美訪學時撰寫,歷時四年完成初稿,其後多次修訂,逝世前仍增補多處。


「郭先生謙稱這部多達六七十萬字的巨作是史綱,其內容卻記述了近代歐美文明對中國的衝擊,把焦點放在19世紀後中國面臨三千年以來所未有的大變局,向西方國家學習,變法改革,力圖迎頭趕上歐美的歷史,以及在求新求變歷程中遭到的限制、困難、挫折和失敗,下迄國民黨雖經兩次革命,最後在國共競爭中被驅離歷史舞台的經過。在前後長達約四百五十年的時段里,從高屋建瓴的全局觀點,不但強調國際關係、政治格局、戰爭經過和思想流變等各個面向,也注意社會經濟等其它方面的世變。郭先生自謙此書並非學術著作,但正因為沒有繁瑣腳註,可讓讀者充分領略其價值。」


——著名歷史學家 陳永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活字文化 的精彩文章:

今晚講座 華師 | 蘇力:制度視角下的家國天下
《歷史的地理樞紐》《地理與世界霸權》

TAG:活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