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會幫助心理疾病患者的4個實際可行方法

教會幫助心理疾病患者的4個實際可行方法

常於美南浸信會倫理暨宗教自由委員會發表文章的青山教會牧師達里爾克勞奇,分享了以下四個教會能幫助精神疾病患者的方法。

19世紀代表人物查爾斯司布真牧師(Charles H. Spurgeon)曾言:「肉體能承受的傷有限,然而靈魂卻能以一萬種方式流血,每小時一遍又一遍地死去。」司布真深切明白那種靜默、無法言說的憂傷之苦。人類無法對疾病免疫,基督徒也無法免除精神及情緒的痛苦。詩人在詩篇八十八篇18節哭訴:「黑暗成了我的知己。」(中文新譯本)許多基督徒都曾深刻感到孤獨和憂鬱。

司布真真誠地分享他自我的覺察,領先當代。如今我們知道,估計有一半的人,一生中會經歷精神疾病。將美國孩童與成人人口相加,有超過五千萬人罹患至少一種可診斷出的心理疾病。據報告顯示,美國每天有123起自殺事件。

牧師和教會邀請人跟隨基督耶穌的同時,我們也在邀請他們帶著所有破碎傷痕,進入主的大家庭。所以我們服事受苦的人,自願陪伴他們度過情緒、生理、人際關係以及屬靈的挑戰和風暴,我們不要只把他們視為教會的事工目標,而要渴慕與上帝同工,在他們身上完成救贖聖工。

複雜的精神疾病讓牧者和教會疲於奔命,儘管我們想幫助,卻不能肯定自己在診斷和醫療上扮演的角色。根據作者整理,服事受心理疾病所苦的人,有以下四個方法:

1.以整體的角度來看心理議題

許多加給精神疾病患者的標籤,往往始於錯誤的觀念,以為患有精神疾病者都是「罪有應得」。生命之道研究中心主任史特澤(Ed Stetzer)提過:「罪使我們經歷苦難,但不是只有行惡、悖逆神、傷害他人的人才會有精神疾病;有時候愛上帝、全心跟隨耶穌的人,也會因為無法掌握的生理、心理困難,經歷精神疾病。」所以牧者不能以「靈命」解釋所有心理問題,而是要根據聖經提醒會眾,用全備的眼光來看待心理健康,而且不要讓患者感到羞愧,要鼓勵他們追求屬靈、情感和生理的健康。

2.在教會談論心理健康

以往我們常拿精神疾病當作笑話講,現在我們知道烏雲籠罩的心理憂傷一點都不好笑,罹患心理疾病的人常遭誤解、孤立甚至噤聲,即使在教會也一樣。牧師理當以身作則,不僅在講台上,更是在生活中。斯蒂芬格洛維奇(Stephen Grcevich)寫到:「領袖若能在主日崇拜中談論心理疾病,就是向教會肢體傳達,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仍是神所看重的,並讓會眾能公開談論這議題;精神疾病應從禁忌清單中除名,並能在信仰生活中坦然交通。」

3.邀請心理衛生專業人士參與

許多受精神疾病所苦的人,自然而然會向牧者求救。撒母耳奧格斯(Samuel Ogles)曾寫過一篇文章,名為《心理健康事工的牧者須知》。他引述馬修史丹福博士(Dr. Matthew Stanford)的研究報告,顯示當牧者想幫忙之際,有高達80-90%的人感到所受裝備不足,因為他們鮮少針對「精神疾病」議題受訓練。牧師和教會可以真實幫助人處理各樣情緒壓力,無論是來自人際關係、婚姻緊繃、家庭動蕩等,但大多數的牧者卻對此議題毫無準備。有智慧的牧者應該邀請有基督信仰背景的專業人士加入服事。以聖經為基礎的專業諮商者,不僅能理解精神疾病在各方面的徵狀,也能教導接受輔導者應用聖經真理,並信靠聖靈、活在基督耶穌救贖大光之中。

4.將心理健康議題加入牧養計劃

從教會空間設計、志工訓練,到參與者的期待,牧師和會眾能為受精神疾病之苦的人創造環境和機會,領受全然的醫治和健康。牧者和領袖也可以設計有關心理健康的活動,讓人按自己需要,自由響應與參加。教會可以建立服事團隊,並訓練志工,儘可能辨識出各種心理疾病,更有效地服事上帝帶來的人。此外,格洛維奇鼓勵教會採取「心理健康計劃」,從建築裝潢、座位等用心著手,讓大人小孩能有更多連結,並在信仰群體中成長。牧者對於精神疾病患者的服事方式,及打造出友善的教會環境,均有賴於牧者有意識地察覺及從神而來的智慧;教會所付出的每一份心力,無論大小,都能提供教會中靜默的患者,新的希望和實質幫助。

文章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 / END / ————

校對|麗美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見證分享網 的精彩文章:

一封單身90後給爸媽的信
是教會、還是邪教?葛理翰簡要3問教你辨真假

TAG:全球見證分享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