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些照片為什麼會讓你惱火?

這些照片為什麼會讓你惱火?

今天,我們在自己的學員群里,發了一組外國攝影師拍攝的中國,名字叫《漂泊的人們》。這些照片全是來自大名頂頂的《Lensculture》,全是編輯挑選並推薦給攝影人看的。

以上照片均為:Nadine Stijns

1977年出生於荷蘭的Nadine Stijns致力於一些長期的大型選題拍攝。他關注的題材多與社會、經濟和政治相關。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各種勞動力的流動、移民社區和國家身份認同等內容,都是他所關注的。

攝影師不僅僅要關注攝影技術,還得去看影像背後的東西。

把這組照片發出來後,我們的學習群里,就討論開了!

前幾天看BBC的歷史頻道,在講1930年代英國人去埃及考古法老之墓時,在自己的團隊里,需要招一名攝影師。

這名攝影師,不僅僅要會拍照片,還得懂考古。因為,不懂考古,你會在現場象無頭蒼蠅一樣去亂按快門,你還有可能一不小心,在拍攝時破壞了現場。所以,不僅技術好,還得懂行。

最後,他們終於找到了一個攝影師,此前自己本身是考古學家,後來喜歡攝影,轉行了。

這樣的攝影師,最終拍出了至今全世界人都還在用的照片。

我們每個人,手裡拿個相機,就象是拎了一把槍。

朝哪兒打?我們有時候不太清楚。

很多人喜歡扎堆。別人朝哪裡跑,他就朝哪裡跑。別人對著一個畫面按快門,他或她也跟著按。

至於具體拍什麼?為什麼要這麼拍?意義何在?沒有人想。

照片發出來後,大家就議論開了。

我們把這些觀點,都搬進來:

目前可能這種現象,只有在外打工的農民工朋友大量存在。包袱,承載著太多的信息,一個家庭的重擔,一個家庭的寄託。完全可以做一個農民工檔案,只拍包袱,不拍人,文字可以詳細說明,對人來說也是尊重。

花色各異的包袱,不同方式的打結和從包袱里露出的不同內容物,給人有極大的想像空間:首先是包袱的主人?包袱裡面是什麼?為什麼要打包?其次看似簡單的包袱可能承載了社會的更多信息:一個群體的社會地位,他們的生存環境等等……選題很好,但個人認為拍攝的過程還是顯隨意,缺乏一定的畫面美感。

財物的聚集,思想文化的聚集,用各色花布包裹這一形式表現出來,顯得輕鬆溫情。

爸爸媽媽或兒子女兒出外打工,一個包袱還代表著一個家庭的希望,也是父母孩子的牽掛。

中國的包袱,老外沒見過,新奇。一種古老的包裝方式。

挺喜歡包袱這一組,對我們的慣性思維真是一個挑戰。因為這一組感覺身邊處處是素材。

看到包袱的第一個感覺就是原始和落後,然後又能夠感到一絲的親情和牽掛。時代變遷的符號。九零後、零零後的娃肯定極少知道這是啥。

包袱皮還是很有可看性的,各式各樣五顏六色,真能反映生活狀態。

讓我們不舒服的,還有攝影師拍這個:

這些街頭的小樹,幾乎很難入我們的法眼。多數影友關注的,都是些高大上的內容。身邊的題材,我們往往視而不見。

還有一組選題,也跟中國有關。一組是跟我們外面停車有關,外面的車套,形成了一種新的文化景觀。

還有一組照片,就是我們關了門之後的櫃檯。

看了這組照片,你會不會罵:這拍的叫什麼東西?

還有一組照片,也發出來讓大家看看。

現在,我們把這幾組照片發出來,把後面的內容交給你,一起來表達你對這些照片的看法。我們將會把你們的言論刊發出來,變成這篇文章的一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倫故事匯 的精彩文章:

今天不談文化,談談襄陽牛肉麵

TAG:英倫故事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