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如何成為第二個中國?有一個條件 全球各國都不具備

如何成為第二個中國?有一個條件 全球各國都不具備

印度是一個自視甚高的國家,雖然在幾乎所有領域都落後於中國,但這也不妨礙人處處以中國為對手、處處和中國較勁。受一貫的中國可以、我也行的心理影響,在看到中國國防工業體系在近些年大放異彩,在全球軍火貿易領域攻城略地的現實以後,自大的印度人也提出了發展自己的國防工業,成為世界軍工強國的計劃。近期,印度國防部公布了一份名為《2018技術展望及能力路線圖》的軍事技術和能力需求文件,該計劃旨在「推動相關產業所希望的技術發展進程,同時可以引導相關產業規劃或啟動技術研發、合作及生產布局」。從這份規模龐大、類型豐富的技術需求文件中,能夠強烈地感受到印度要在軍事技術和裝備領域打造「印度製造」品牌的勃勃雄心。

理想都是很豐滿的,但是,現實就未必那麼如己所願了。印度想要成為一個可以和中國相媲美、甚至超越中國的世界軍工強國,一份所謂的路線圖是做不到的,而從中國國防工業發展的過程來看,印度人也幾乎不可能完成該路線圖。

牢靠的基礎中國有而印度沒有

和蓋樓需要先打地基一樣,想要成為工業強國,堅實的基礎是絕不可少的。中國包括國防工業在內的幾乎所有工業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我國上世紀五十年代打下的堅實的工業基礎是最關鍵的因素。建國初期的中國是一個一窮二白的農業國,但是,藉助當時有利的國際條件,中國迅速開始了自己的工業化之路,而中國工業化之所以成功,基礎階段的以我為主,在引進技術的前提下更注重自力更生是關鍵。同時,受當時的技術來源國的影響,中國的工業化之路一開始就是著重發展重工業的道路,這個道路雖然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經濟發展問題,但是,更多的則是讓中國迅速發展成為一個擁有堅實工業基礎的國家。因此,中國現今的工業進步,我國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遠見卓識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而印度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得隴望蜀、朝三暮四的主導方向則極大的限制了印度工業的基礎發展。

幾十年不間斷的立足自身的發展,中國做到了而印度很顯然沒有

技術的發展是需要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的,中國國防工業體系在堅實的基礎上堅持不懈幾十年的技術積累和發展也是印度缺乏的,而這卻不是一朝一夕,單憑理想就能補齊的。中國整個工業體系之所以能夠在解決了資金問題之後迅速發展,並以很快的速度趕上世界水平,這其中的原因和道理和德國當年在兩次世界大戰中都受到重創卻能在戰後迅速崛起是一樣的,都是因為有堅實的工業基礎和幾十年的技術積累。

體制優勢和民族性格優勢也是印度人沒有的

在中國網路上有很多人都愛說中國體制和計劃經濟這不好那不好,可是,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工業體系之所以能擁有堅實的基礎和不間斷的發展,我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是最大的助力。而這種助力再和中國人的勤奮努力相結合,中國的工業大發展也就不足為奇了。而這些,印度人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利刃)

尊重內容,從尊重作者開始,轉載、合作請私信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谷火平 的精彩文章:

美國航企神一般的操作:讓日本乖乖掏錢 然後去買巴西的客機
簡直是大國之恥!俄羅斯造核動力巡航導彈遭軍迷怒斥

TAG:谷火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