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感動自己的書法,才能感動別人

感動自己的書法,才能感動別人

大家書事

徐利明,生於南京。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書法創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致公畫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南京印社社長、西泠印社理事、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藝術院研究員。當代書壇代表書法家之一,江蘇書壇的領軍人物之一,高等書法教育學術帶頭人之一。

創作中的徐利明教授

著名書法家徐利明,師從林散之、啟功、陳大羽等大家,幾十年來筆耕不輟,通過書法不斷和自己的內心及周圍的世界做深入交流,表達自己對美的感受。在他瀟洒飄逸、遒美豪邁的墨跡之中,我們可以讀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韻味,而這種韻味正是我們許多中國人缺失已久的東西。

談傳統:高雅品位是「養」出來的

我們現在都在講傳統,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是個大傳統,書法傳統是其中的一個方面。徐利明認為書法傳統是一種積澱,長期的積澱形成大家的共識,不但是共識,而且是共賞。

關於書法傳統,一是書法的藝術美。書法不僅僅是生活信息的記錄與傳遞,同時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二是書法的精神美。感動人的作品具備了耐人尋味的精神內涵,它才能長久地感動人。書法反映了書寫者的個性氣質和人文情懷。自古留下的很多經典作品,為什麼說它好?不僅僅是它的形式問題,還有它的精神美。正因為有精神美,我們看古人的作品,儘管過了千百年,仍然感覺是活生生的。

徐利明身上有非常濃郁的中國傳統文人書畫家的氣質,這種是如何培養起來的?他表示,就像好的玉石被把玩了幾百年下來,形成了包漿,包漿是自然的歷史的積澱,人的修養就好比這個包漿,這是一種烙印,換一種更通俗的說法就是積累。你在不經意當中會流露出本身固有的東西,言談舉止中表現出的慣性反映了一種氣質。這個不是先天的,是後天的。

老前輩林散之先生、高二適先生、啟功先生等,他們經常提醒年輕人要多讀書,多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提高人文修養。徐利明表示他曾看過於右任先生寫的一副對聯:「筆墨精良人生樂事;氣質變化學問深時」。學問靠什麼?學問靠讀書,不是簡單的讀,而是研讀。胸無點墨氣質就不會變化。所以,高雅品位是靠「養」成的而不是靠打造的,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經過多少年的自覺修為而實現的。

談創作:身心投入,潛心修養

徐利明是比較難得的詩、書、畫、印俱佳的書法家,談及詩、畫、印對他的書法產生的影響時,他說潘天壽有一本書叫《聽天閣畫談隨筆》,這本書里他讀到很多東西。詩、書、畫不一定要絕,但加上篆刻須四全。一張畫,畫本身體現出畫藝的水平,題跋體現了詩文水平,寫的字又體現了書法水平,蓋的印章則體現了篆刻水平。現在多數書畫家都是找別人刻章,甚至還要找別人題字,因為字寫得不好。作為書畫家,不會做詩也是不行的,經常做詩,人的思維和精神狀態會處在一種氛圍里,營造出詩人的氣場,這種氣場會影響你的書法和繪畫,包括篆刻。

徐利明教授佳作欣賞

談創新:學識與功力並進

在書法理論上徐利明有兩部代表作,一本是《中國書法風格史》,還有一本是《「篆隸筆意」與四百年書法流變》。在書法教學上徐利明提出三句話。第一句是「五體與篆刻全能」,第二句是「巨制與小品兼工」,第三句是「學識與功力並進」。這三句話是他的教學目標,也是奮鬥目標。

在書法的道路上,有人追求定型,徐利明是追求不定型。他表示,有的人很早就把自己的書法風格定型了,然後一再重複,最後越重複越死板,寫得也越來越差。他的很多想法與別人不同,在行進和探索當中,永遠有東西在吸引你,你永遠覺得有東西還要繼續追求,這才有意思。

現在的書法家往往缺少的是學養。臨帖很勤奮,搞創作也很勤奮,但卻要督促他讀書。很多年輕的書法家怕讀書,看書往往只看標題,網路時代造成了這種很不好的風氣,這很要命。化的淺浮造成人的浮躁,作品要真正耐看,必須要靠學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翰林 的精彩文章:

熔今裁古 鏤性鐫心
《乙瑛碑》最美36字,字特雄偉,如冠裳佩

TAG:書畫翰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