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歙北有個嶠山村

歙北有個嶠山村

祖祠飛雪

祖祠,即何氏宗祠敦睦堂,是嶠山村何氏家族的總祠堂,約建於清乾隆中後期,系第三十世祖、清代鹽商何永昌所建。是本村規模最大、保存時間最長的古祠堂。分為儀門(五鳳樓)、享堂和寢堂三進,舊時有「進士」匾額數塊。堂內有方形水井,堂外有方形泮池,堂後有何氏祖墓,為徽州古祠堂所罕見。

每逢冬季來臨,山雪降下,覆蓋在祠堂的飛檐黛瓦上,黑白兩色相互映襯,勾勒出古祠堂的線條,極具視覺衝擊力,富有韻律美。由於年久失修,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祖祠多處坍塌,亟待保護。

古廟流雲

古廟,即太子廟,是越國公汪華第三子汪達的祀廟。修建年代不詳,民間多有汪公三太子的傳說。毀於「文革」時期。

東山問道

嶠山,古稱曒山,宋羅願所著的《新安志》記載:「曒山(嶠山)在縣北,高二十五仞」。由於其山高而險,多處有絕壁,鄉里稱之為昂山。山中有古嶠山寺,《徽州府志》記載:「歙北三廟,靈山廟、飛布廟、嶠山廟」。民間傳說山中有「一眼井」,為峨嵋白素貞下江南的棲身之地,井底與杭州西湖相連。毀於清朝末年。

延陵巷陌

延陵,是嶠山吳氏家族的古堂號。今里弄處有「延陵古里」門坊,由於年代,修建時期和題詞者均不詳。里門以內至今尚存吳氏家族的古民居。

積餘人家

積餘堂,是何氏家族的分堂號。現存至今的何氏二宅是積餘堂派自成公支派的住所,歷史上曾出過一位兩淮節度使、一位千總、一位知府和數位接受清王朝封誥的節孝孺人。清末轉賣為本村吳氏家族。

大灣相馬

大灣之處,有「五馬回頭」之說,意即從水口到大灣亭處有五處溪流灣道,行走過程中,村落時隱時現。由於此處是古時進村出村的必經之地,是遊子們給予鄉愁之處,是本村徽商文化的典型地標。水口、社屋、大灣亭等古建築已毀。

【賞花攻略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徽州大論壇 的精彩文章:

婺源石城—白雲深處有人家

TAG:徽州大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