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隋朝版權力的遊戲之太子的作死之路

隋朝版權力的遊戲之太子的作死之路

開皇二十年(600年)十月九日,武德殿。隋文帝召集文武百官。在文武百官的注視下,楊勇及諸子被帶上朝廷。隋文帝命內史侍郎薛道衡宣讀廢楊勇之詔,詔曰:

「太子之位,實為國本,苟非其人,不可虛立,自古儲副,或有不才,長惡不悛,仍令守器,皆由情溺寵愛。失於至理,致使宗社傾亡,蒼生塗地。由此言之,天下安危,繫於上嗣,大業傳世,豈不重哉!皇太子勇,地則居長,情所鍾愛,初登大位,即建春宮,冀德業日新,隆茲負荷,而性識庸暗,仁孝無聞,昵近小人,委任奸佞,前後愆釁,難以具紀。但百姓者,天之百姓,朕恭天命,屬當安育,雖欲愛子,實畏上靈,豈敢以不肖之子,而亂天下。勇及其男女為王,公主者一併可廢為庶人。顧惟兆庶,事不獲已,興言及此。良深愧嘆!」(《隋書·劉昉傳》)

隨著一紙詔書的宣讀,當了20年儲君的太子楊勇被廢為庶人。就如詔書所言,太子乃是國家的根本,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絕對不能動搖的,那麼楊勇究竟做了什麼事?以至於隋文帝大發雷霆,行廢立之舉。本文為您細細道來。

楊勇的被廢,其實一方面的原因只有兩個字—作死。

在說楊勇的作死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楊勇的情況。

楊勇,字睍(音「縣」)地伐,隋文帝長子,母親是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在北周的時候,因為祖父的緣故,被封博平侯。後來楊堅掌政,立楊勇為世子,並拜為大將軍、左司衛,封長寧郡公。大象二年(580年)九月,楊勇被任命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冢宰 ,總領統管北齊之地。後徵召回京,進位上柱國、大司馬,領內史御正,管理宮禁防衛。

楊勇

開皇元年(581年)二月十四日,其父楊堅受禪登基,建立隋朝,是為隋文帝。 二月十七日,隋文帝立楊勇為皇太子 ,軍國政事等皆令楊勇參與決斷。(《隋書·列傳第十》房陵王勇,字睍地伐,高祖長子也。周世,以太祖軍功封博平侯。及高祖輔政,立為世子,拜大將軍、左司衛,封長寧郡公。出為洛州總管、東京小冢宰,總統舊齊之地。後征還京師,進位上柱國、大司馬,領內史御正,諸禁衛皆屬焉。高祖受禪,立為皇太子,軍國政事及尚書奏死罪已下,皆令勇參決之。)史書中對於楊勇的評價還是很高的,《北史·楊勇傳》載「勇頗好學,解屬詞賦,性寬仁和厚」。楊勇的文化水平很高,性格溫和。

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隋文帝夫婦的儉樸和勤政是出了名的,史載楊堅「居處服玩,務存節儉,令行禁止,上下化之」。隋初,正是在隋文帝的勵精圖治下,隋帝國締造了歷史上著名的「開皇之治」。也許隋文帝在創業之初明白艱苦節儉的重要性,又或者是楊勇生活在國家蒸蒸日上的環境中,隋文帝在國家中倡導的節儉之風,太子竟然熟視無睹,這使得隋文帝很不滿意。有一次,楊勇想用金銀來裝飾一副來自蜀地的鎧甲,這使得楊堅很不高興,怕楊勇慢慢養成滋生腐敗奢侈的習慣以後對國家不利,隋文帝於是告誡太子;」 我聞天道無親,唯德是與,歷觀前代帝王,未有奢華而得長久者。汝當儲後,若不上稱天心,下合人意,何以承宗廟之重,居兆民之上?吾昔日衣服,各留一物,時復看之,以自警戒。今以刀子賜汝,宜識我心。」意思是我歷觀前代帝王,沒有奢侈糜爛而能長久在位的。你身為太子,若不能上使皇帝稱心,下合諸人之意,怎麼能夠承擔朝廷的重任,居於億兆人之上呢?我過去穿的衣服,各保留了一件,經常再拿出來看看,自誡不可奢侈。又曾準備分賜給你們兄弟。恐怕你居於皇太子之位,忘記了過去的事情,因此就令高赹將我往日所帶的刀子一枚,鹹菜醬一盒賜給你,你過去作上士的時候,經常吃的就是這樣的食物。你若能記起以前的事情,就應該明白我的用心。在如何對待儉樸這件事上,父子二人有不同的理解,楊堅開始討厭太子了。

第二件事,是在冬至,隋代的冬至很隆重,這一天,文武百官都要去朝拜皇帝,而楊勇奏樂接受百官朝拜,被隋文帝知道了,問大臣「近日聽說冬至節時,內外百官都陸續去朝賀東宮太子,這是什麼禮節呢?」(《隋書·列傳第十》 近聞至節,內外百官相率朝東宮,是何禮也?)太常少卿辛..回答說「:對東宮來說是祝賀,不能說是朝賀。」文帝說「:祝賀改換季節,有三幾十人,酌情分別去祝賀就可以了,為何讓有司徵召,滿朝文武都聚集起來,太子穿著法定的服裝置樂招待群臣呢?東宮太子這樣做,大違禮法!」於是就下詔書說「:皇太子雖然位居皇嗣,但名義上還是臣子,而各地長官正冬朝賀,帶著本地的貢物,另貢奉給東宮。此事不合禮法,應全部停止。」(《隋書·列傳第十》太常少卿辛亶對曰:「於東宮是賀,不得言朝。」高祖曰:「改節稱賀,正可三數十人,逐情各去。何因有司徵召,一時普集,太子法服設樂以待之?東宮如此,殊乖禮制。」於是下詔曰:「禮有等差,君臣不雜,爰自近代,聖教漸虧,俯仰逐情,因循成俗。皇太子雖居上嗣,義兼臣子,而諸方岳牧,正冬朝賀,任土作貢,別上東宮,事非典則,宜悉停斷。」。從此,太子漸漸不討皇帝歡心了。

隋文帝楊堅

第三件事是楊勇的家庭問題,也可以說是私生活,在當太子的時候,楊勇娶了元孝矩的女兒,但是,太子對這個老婆很不滿意,兩個人性格不合,但是礙於母親的緣故,還是把元氏納為太子妃。對元氏沒有感情的太子便風流成性,史載:勇多內寵(《隋書·列傳第十》),其中,太子對一個姓雲的姑娘十分寵愛,兩人經常偷偷約會,還生了一個兒子,於是,太子把雲氏接入宮中,封為昭訓。但是這把他的母親得罪了,皇后獨孤伽羅當時奉行一夫一妻制,史載當時14歲的獨孤伽羅在新婚之夜的時候讓楊堅發誓一生只愛她一個人。太子的行為已經觸及母親的底線了。史載皇后很不高興,多次追究楊勇的罪過。

到這時,太子是皇帝也不喜歡他了,母后也嫌棄他了。又加上晉王楊廣在父母面前的進言和表演,太子慢慢失寵了。

但是,更壞的還在後面。

開皇二十年(600),文帝車駕自仁壽宮御臨大興殿,對侍臣說:「我剛回到京師,理應開懷歡樂,可是不知怎麼了,反而愁苦不樂。」吏部尚書牛弘答道「:因為臣等不稱職,所以讓皇上憂愁勞心。」(《隋書·列傳第十》九月壬子,車駕至自仁壽宮,翌日,御大興殿,謂侍臣曰:「我新還京師,應開懷歡樂,不知何意,翻邑然愁苦?」吏部尚書牛弘對曰:「由臣等不稱職,故至尊憂勞。」)。文帝已經多次聽到讒言,懷疑朝臣都為東宮遮掩,所以有這樣的問話,希望聽到太子的罪過。牛弘這樣回答,完全違背了文帝的意思。文帝於是神色嚴肅地對東宮屬官說:「仁壽宮距這裡不遠,讓我每次回京師,都嚴加戒備,像進入敵國一樣。我因患有痢疾,卧不脫衣。夜裡想找一個近一些的廁所,卻故意把廁所設在後房。恐怕有驚變,又回到前殿。你們豈不是想毀壞我的國家嗎!」(《隋書·列傳第十》高祖既數聞讒譖,疑朝臣皆具委,故有斯問,冀聞太子之愆。弘為此對,大乖本旨。高祖因作色謂東宮官屬曰:「仁壽宮去此不遠,而令我每還京師,嚴備仗衛,如入敵國。我為患利,不脫衣卧。昨夜欲得近廁,故在後房,恐有警急,還移就前殿。豈非爾輩欲壞我國家邪?」)

文帝曾說:「這個兒子早就不適合當太子了。皇后一直勸我廢掉他,我因他是我為平民時所生,又是長子,希望他慢慢地改正過來,一直隱忍到今天。楊勇當初從南兗州來,對衛王說『:阿娘不給我一個好媳婦,亦是可恨。』於是就指著皇后的侍兒說『:都是我的人。』因為其諸子都是偏房庶出,害怕人們不服,故意縱容他們,想獲取天下人之心。我雖然德業不及堯舜,終究不能把天下交給不肖之子。我一直害怕他加害於我,像防強敵一樣,今日準備廢掉他,以安定天下。」

看來,隋文帝是想行廢立之舉。

但是,太子是國家的根本,不能輕易動搖,於是,大臣們紛紛反對(當然是太子黨羽的人)。

左衛大將軍元昊諫阻道「:廢立太子這樣的大事,天子說過就無法更改,詔令如果頒行,後悔就來不及了。讒言沒有窮盡,願陛下詳察。」(《隋書·列傳第十》左衛大將軍、五原公元昊諫曰:「廢立大事,天子無二言,詔旨若行,後悔無及。讒言罔極,惟陛下察之。」當時,隋文帝態度堅決,隋文帝沒有聽他的。

太史令袁充進言說:「臣觀天象,皇太子應該廢掉。」文帝說「:天象早就出現了。」群臣沒有敢說話的。於是使人召見楊勇。楊勇見到使者,大驚道:「難道要殺我嗎?」(《隋書·列傳第十》太史令袁充進曰:「臣觀天文,皇太子當廢。」上曰:「玄象久見矣,群臣無敢言者。」於是使人召勇。勇見使者,驚曰:「得無殺我耶?」)

文帝身著戎裝,列兵殿前,親臨武德殿,聚集文武百官站立東面,諸皇親站立西面,引楊勇及諸子列於殿前。命令薛道衡宣讀詔書,廢除楊勇及其兒女為王、為公主者皆為庶人。命令薛道衡對楊勇說「:你的罪惡,人神共棄,想請求不廢,怎麼可能呢?」( 《隋書·列傳第十》令薛道衡謂勇曰:「爾之罪惡,人神所棄,欲求不廢,其可得耶?」)

楊勇再次拜謝說:「臣理應斬首於市曹,作為後來人的鑒誡。承蒙哀憐,得以保全性命。」說罷,淚下濕襟,接著就手舞足蹈地離開了。手下的人都默然哀憐。(《隋書·列傳第十》勇再拜而言曰:「臣理應斬首於市曹,作為後來人的鑒誡。承蒙哀憐,得以保全性命。」說罷,淚下濕襟,接著就手舞足蹈地離開了。手下的人都默然哀憐。」言畢,泣下流襟,既而舞蹈而去。左右莫不憫默。)

隨後,隋文帝又下詔:

自古以來,朝危國亂,皆邪臣佞媚,凶黨扇惑,致使禍及宗社,毒流兆庶。若不標明典憲,何以肅清天下!左衛大將軍、五原郡公元旻,任掌兵衛,委以心膂,陪侍左右,恩寵隆渥,乃包藏奸伏,離間君親,崇長厲階,最為魁首。太子左庶子唐令則,策名儲貳,位長宮僚,諂曲取容,音技自進,躬執樂器,親教內人,贊成驕侈,導引非法。太子家令鄒文騰,專行左道,偏被親昵,心腹委付,巨細關知,占問國家,希覬災禍。左衛率司馬夏侯福,內事諂諛,外作威勢,凌侮上下,褻濁宮闈。典膳監元淹,謬陳愛憎,開示怨隙,妄起訕謗,潛行離阻,進引妖巫,營事厭禱。前吏部侍郎蕭子寶,往居省閣,舊非宮臣,稟性浮躁,用懷輕險,進畫奸謀,要射榮利,經營間構,開造禍端。前主璽下士何竦,假託玄象,妄說妖怪,志圖禍亂,心在速發,兼制奇器異服,皆竦規摹,增長驕奢,糜費百姓。凡此七人,為害乃甚,並處斬,妻妾子孫皆悉沒官。車騎將軍閻毗、東郡公崔君綽、游騎尉沈福寶、瀛州民章仇太翼等四人,所為之事,皆是悖惡,論其狀跡,罪合極刑。但朕情存好生,未能盡戮,可並特免死,各決杖一百,身及妻子資財田宅,悉可沒官。副將作大匠高龍義,豫追番丁,輒配東宮使役,營造亭舍,進入春坊。率更令晉文建,通直散騎侍郎、判司農少卿事元衡,料度之外,私自出給,虛破丁功,擅割園地。並處盡。

這個詔書等於把太子黨羽的官員一網打盡,把為太子求情的人貶官革職。

當時,楊勇認為自己無罪被廢,頻繁地請求面見皇上,當面申訴冤屈。皇太子楊廣封鎖消息,不讓皇上知道。楊勇於是爬上大樹叫喊,想讓皇上聽見,希望得以引見。楊素藉機奏道「:楊勇神志昏亂,又被瘋鬼附身,不能再收留。」文帝認為有理,終於沒見。(《隋書·列傳第十》時勇自以廢非其罪,頻請見上,面申冤屈。而皇太子遏之,不得聞奏。勇於是升樹大叫,聲聞於上,冀得引見。素因奏言:「勇情志昏亂,為癲鬼所著,不可復收。」上以為然,卒不得見。)

仁壽四年,隋文帝在仁壽宮病重,皇太子入宮侍侯,淫亂宮闈的事讓文帝知道了。文帝捶床道「:枉廢了楊勇兒!」遣使追楊勇回宮。使者還未來得及出發,文帝就駕崩了,皇太子秘不發喪。急收捕柳述、元岩,投進大理寺獄,假傳聖旨賜庶人楊勇死。追封為房陵王,不立子嗣。(高祖寢疾於仁壽宮,征皇太子入侍醫藥,而奸亂宮闈,事聞於高祖。高祖抵床曰:「枉廢我兒!」因遣追勇。未及發使,高祖暴崩,秘不發喪。遽收柳述、元岩,繫於大理獄,偽為高祖敕書,賜庶人死。追封房陵王,不為立嗣。《北史·楊勇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叫我負天下人 的精彩文章:

它是紫禁城的前輩,外國的皇宮對它來說是小巫見大巫

TAG:寧叫我負天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