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全球頂級導演捕手Peter:總票房近300億美金的9大名導都是我的產品經理

全球頂級導演捕手Peter:總票房近300億美金的9大名導都是我的產品經理

一個關於內容產業的偉大時代即將到來,一個屬於內容人才的黃金時期就要來臨。

走出象牙塔,從拍攝廣告起家,到拍電視劇嶄露頭角,再到投身電影產業,從中國大陸到澳洲再到美國好萊塢,星光文化娛樂集團CEO Peter近20年來輾轉國內外,一直奔波行走在影視行業陣線的最前沿,也一直在探尋並嘗試讀懂那個工業夢開始的地方。

「產品要有標準,產業要有結構,生態要有模式。」前些日子的一個午後,Peter在接受麻辣魚專訪時表示,內容產業的春天就要來了,「只要置身其中,無論是誰,都要做好專業的準備」。

兩個多小時的採訪中,Peter談論最多的幾個關鍵詞便是產品、產業、生態,而與之相對應的則分別是標準、結構和模式。他希望年輕的星光,能夠做一個思想的先行者和行動的探索者,「3年做一個標準,5年建一個結構,10年內築起內容產業帝國的雛形」。

「整個娛樂產業現在所要面臨的,就是不斷顛覆,不斷革新。」Peter明白,這註定要付出很多,但他篤信:「我們每天存在的真正價值,就是創造奇蹟,唯有如此,世界才會進步。」

璀璨星空,誰不想成為最亮的那一顆?但Peter說,通往成功的路上,此刻,未來,都是奇蹟。

Peter星光文化娛樂集團CEO(供圖/星光文化)

內容產業迎春天,互聯網+是助推器

這是一個內容為王的時代。

「未來五年內容產業或將迎來井噴,再過五年或將是內容產業特別革新乃至真正成熟的時期,而互聯網一定會讓內容產業的發展如虎添翼。」在Peter看來,近幾年互聯網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很多產業因它改變,內容產業也必將被它推向一個新的高峰。

互聯網的突飛猛進,無時無刻不在提升著人們的想像力。Peter認為,內容產業所面臨的巨大發展空間,在於虛擬時空。也就是說,「隨著互聯網在不同時空的延展,內容的呈現將向虛擬化方向發展,而不僅僅滯留在線下的主題公園之類」。

「很難想像,未來我們會在哪個時空、何種環境、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欣賞一部電影。」Peter解釋說,內容產業所迎來的偉大時代,並不僅僅是內容產品的豐富,以及固有模式的延承,更多是在於其創新力,比如與智能化、虛擬經濟的結合,一系列具有互聯網特色的新型產品將走進人們視野,挑戰人們的固有認知。

從平台呈現來看,內容產品的市場格局和佔有率將會逐步被改變。Peter以電影院線舉例說,院線的布局因受到地域、人口的限制,決定了其更適合在人口密集、消費集中的地方完成其產業鏈條,「但互聯網作為一個雲的概念,不受時空限制,選擇性、自由度非常大,體驗方式也更人性化,這也將逐步改變主流受眾人群的消費習慣」。

從營銷成本來看,在同一題材或同一產品上,互聯網營銷只有傳統內容產業平台宣發代理、市場銷售等相關成本的10%左右。那節約下來的錢做什麼呢?當然是反哺去做內容。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未來院線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依然是內容的競爭,其次就是消費人群的分流。

Peter與《阿甘正傳》的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供圖/星光文化)

Peter認為,作為一個好內容的擁有者,就是要挖掘出內容的真正價值,並予以充分展示,還要找到調控各平台方甚至市場格局的有效方法,實現多平台以及流媒體的貫通與全覆蓋。而未來比較健康的生態方式,就是傳統的內容產業平台和互聯網內容平台,能夠做到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可就目前而言,互聯網內容平台同樣受限。對此,Peter分析稱,一是因為IP還不成熟,這需要大量的囤積;二是對這些IP有認知的粉絲,尤其是忠實跟隨者,也需要時間去培育,但這是一種潮流,而且指日可待。

「消費是一種性格,更是一種文化。」Peter指出,若想內容產品持續性發酵,便要持續性延伸。除了版權收益,還要靠遊戲等衍生品,形成線上線下合流的產業模式,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忠實粉絲。

隨著互聯網思維所引發的消費觀念的變化,內容產業的產業模式、商業模式、生態模式也一定會發生改變。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內容從業者的探索,以及先鋒團隊的運作和引領,所以考驗人才能否發光的時刻也隨之到來。

資本和內容要相互尊重,誰也別忽悠誰

內容和資本,即便不是孿生的兄弟,也不應該成為彼此的敵人。

「資本娛樂化,娛樂資本化,是一個很重要的命題,兩者需要很長時間的認知和結合,方能做到水乳交融,建立共生的健康的最大效益化的生態模式。」Peter直言,電影產業要蓬勃發展起來,沒有資本永遠不可能做到。

Peter分析稱,內容產業目前存在的困境在於,所有的內容還沒有完全資本化。內容與資本的結合,也沒有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還依然僅僅只是兩張皮,而沒有心貼心。

手握優質內容,常年遊走在一線去尋求資本嫁接的他,見慣了資本方與內容方之間的勾心鬥角。他向麻辣魚袒露了一個讓人異常痛心的問題,就是資本不尊重內容,內容忽悠資本,「如此惡性循環,對整個業態發展的影響其實是非常大的」。

常年遊走於好萊塢,Peter說自己一直堅持做三件事:談生意、打交道、交朋友。(供圖/星光文化)

「產品有標準,資本好判斷,產業有結構,資本好介入。」但在Peter看來,當前國內的最大問題就在於,產品沒有標準,產業沒有結構,更沒有生態模式。所以,資本很難做評測,更是很難做風控,「讓做資本的人,天天去研究你的內容,就很難讓他對你的產品有足夠的信心,其實這也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

「現在的資本多是產品化的資本,資本和內容的結合也只是很單一的結合。」比如說,內容方圈點錢,不過是做了一部戲,再好一些就是在做衍生產品的時候將授權賣出,但資本始終沒有發揮其真正的作用。

Peter表示,若想資本發揮出最大的效益,就一定要做出產業模式、生態模式,聚集產業化的資本,乃至生態模式的資本,實現長期全產業鏈、全業態的開發和延展,而不僅僅是一鎚子買賣。

「隨著內容時代的輝煌開啟,資本架構的成熟指日可待。」Peter特彆強調,在這個過程中,內容方與資本方要互相理解,要有合理的界定和訴求,各自都要做好分內專業的事情,同時也要保護好自己的個性,「不該管的別胡亂管,不該妥協的一定要堅持」。

在他看來,只要制定好標準、設置好底線,資本跟內容的結合,並不是什麼難題。

Peter與「驚悚大師」溫子仁(供圖/星光文化)

他也告誡國內同行,「中國大陸有這麼多的觀眾,有這麼大的市場,身為影視從業者,一定不要太浮躁,而是要沉下心來,好好做好內容,千萬不要天天光想著搶錢,否則不僅這碗飯吃不長久,整個市場也沒法做了」。

「不受制於工業、不屈從於資本」的星光有著自己的理念,便是以產品、產業、資本為支點,在好萊塢孵化內容,在中國大陸開發產業,在中國香港運營資本,以期在全球娛樂產業中構建起一個穩固的金三角。

導演是產品締造者,亦是內容產業核心

內容產業是未來文化娛樂產業的核心,影視則是這個產業的龍頭,也唯有優質影視作品才能形成產業規模,而這個產業的核心卻是導演。

「導演是電影的靈魂人物,是各綜合元素的指揮。」Peter認為,相對於製片、編劇、演員等各元素,導演才是電影真正的作家。與此同時,從資本角度來講,他們也是「管控這個產業最好的產品經理」。

當這兩種期許合在一個導演身上之時,產業結構發揮的作用自然就會非常大。「當然每個導演,作為內容創作者,都有作家本性的一面,也沒有辦法完全做到市場化。但優秀的導演,無不要經過市場乃至全球市場的檢驗。」

Peter強調說,導演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他雖然不可能把其一切都奉獻給觀眾,但能夠通過電影所講述的故事、刻畫的人物、傳遞的情感,帶動觀眾和他一起哀樂,獲得觀眾的理解,這就是共鳴。

溫子仁已成為星光文化的簽約導演(供圖/星光文化)

據Peter介紹,星光文化想成為全球頂級導演的孵化基地。未來三至五年,星光將簽約50位好萊塢一線導演,孵化10名雙語青年導演,長線布局華語電影市場。每位導演自簽約起,三年內將為星光開發不低於5個系列的影視IP項目。從種子IP孵化開始,雙方將嘗試打造「IP開發、共營和衍生產業開發」的全新模式。

「從構思開始,到實現產品,再到產業打通,這條路通過導演來完成,會很快。」Peter向麻辣魚表示,這些導演還都處於非常頂峰的創作期,具有非常強大的IP開發能力、原創改編能力、題材把握能力和成本管控能力,「他們所面臨的複雜情況,不亞於去管理一個上市公司」。

此外,他們在電影產業化方面也有著非常豐富的經驗,他們知道這個產品該怎麼延伸。比如說,「如何在一句台詞、一個情節里把產業化的東西做好伏筆,怎樣在情節設置上考慮延展,也就是說他們早從構思的時候就有了產業化的想法。這是他們在好萊塢體系里打拚多年,在潛移默化中訓練出來的職業素養。」

截止目前,星光已簽下了溫子仁(《電鋸驚魂》、《速度與激情7》、《潛伏》、《招魂》系列等)、羅蘭·艾默里奇(《2012》、《後天》等)、F·加里·格雷(《速度與激情8》等)、羅伯特·澤米吉斯(《阿甘正傳》等)、布萊恩·辛格(《X戰警》系列等)、艾倫·泰勒(《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等)、喬納森·李貝斯曼(《忍者神龜:變種時代》等)、朱浩偉(《驚天魔盜團2》等)等9位全球頂級導演,累計票房已近300億美元。

Peter與朱浩偉(供圖/星光文化)

「散如滿天星,聚是一團火」,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看到青年導演對電影的探索和革新」。Peter坦言,星光在簽約導演時,沒有性別上的要求,也沒有類型方面的約束,「我們需要一些混搭的類型,所以希望導演們在曾經專屬的類型上有所突破,成為多類型掌控的導演」。

IP孵化離不開好導演,周期兩年剛好

曾幾何時,自帶完整世界觀設定的網路文學作品,已然成為互聯網內容產業重要的IP來源。

有數據顯示,2015年移動遊戲題材主要來源於影視、文學、單機或PC遊戲、動漫、綜藝等,其中有23.1%來源於影視作品,19.9%為文學作品;而2015年上半年,TOP100影視作品中有39%的題材來自網路小說IP改編。

始終致力於推動中國網路文學發展和IP孵化、運營及開發的火星小說創始人、前盛大文學CEO侯小強也曾表示,「美國最主流的電影,百分之七八十都是IP改編的,而且由於特技和想像力的發展,電影會給這個IP附加更多的價值。」

「我們不要用文學的眼光看網路文學,這是非常病態的認識。」Peter認為,就像互聯網一樣,網路文學不太可能被忽略,也無法被忽略。這是時代的需求,也是市場的需求,因為它接地氣,共鳴強,「我覺得有共鳴就是好作品」。

在Peter看來,中國的網路文學將來要演繹成網路產品,具有非常大的空間,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體量。但是,「國內網文IP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不能按照IP本身所具備的條件轉換成好的產品」。

「最核心的其實還是導演,沒有好的導演,再好的IP也是廢柴。」Peter進一步解釋說,一個IP到手,授權一般也就三五年左右的時間。為了提升孵化效率,並且讓風險可控,Peter建議,最好讓導演直接居間協調。

「從拿到原作到劇本成型,最好能夠控制在六個月左右,再用將近一年的時間完成拍攝,IP到產品的轉化完成後,再用半年時間做市場發行和延展。」Peter認為,如此操作,「兩年之內一定要做出去,還可以富餘一兩年做不可預測的突發變更」。

朱浩偉,一個真心熱愛拍電影的導演。(供圖/星光文化)

從出爆款的可能性來看,Peter分析認為,科幻、動作、驚悚等題材相對容易,愛情題材則比較難做,喜劇更是比較有風險,「因為喜劇文化不太容易全球打通,畢竟每個國家的文化背景不盡相同,笑點也都不太一樣」

在Peter看來,作為中國網路文學的奠基者和倡導者,侯小強對網路文學的認知發自感情,亦是發自生命。而要將中國互聯網文學產品化和產業化,他更是義不容辭。所以,對於星光與火星即將展開的戰略合作,Peter表示充滿期待。

「火星小說有很多IP,期間我們能扮演比較重要的產品及產業化的轉換角色。」Peter同時表示,「而且我們也有意嚮往互聯網方面發展,所以和火星能在IP開發、製作、發行等方面做資源匹配。此外,我們的簽約導演所孵化的全球性IP,也能給火星提供分階段、分步驟、分類型的營運模式和商業模式。」

工業化如果沒有標準,一切都是空談

如何才能打磨出真正的好作品,這對於任何一個內容創作者而言,始終是一個苦苦探索的要旨。

對此,Peter的理解是要追求極致的專業性,「這種專業性不是彰顯個性的專業,而是服務於觀眾的專業態度。如果一部作品,失去了產品的意義,還不如自己拿回家,何必用那麼難理解的情感去交給觀眾呢?」

這是一個商業時代,所以還要以「專業的心態尊重市場」。票房雖然不能全面呈現一部電影的好壞,但它至少反映了觀眾的共鳴程度,不然「他掏錢看這個電影幹什麼」。

Peter坦言,電影固然需要張揚的靈魂,但作為產品,它最終要賺錢才行。

星光文化參與孵化製作的影片《馬歇爾》(供圖/星光文化)

除了專業,作為從業者更要了解整個產業,而這恰恰是中國電影非常薄弱的地方。相比好萊塢在完片擔保、版權配比、分銷體系等方面非常完整的工業化規則和商業化體系,中國的電影工業化尚處於初級階段。

「電影就產生於工業時代,怎麼可能不按照工業化的標準去要求它呢?」Peter認為,在這個過程中,可控的標準顯得尤為重要,沒有標準,工業化只會是一句口號,永遠也實現不了。

首先,成本的使用要有標準。一部片子從開發到生產到製作,整個流程都要受到成本的管控,不然你就沒辦法做市場預測。

比如,演員的片酬問題,就是成本標準的一個重要體現。「如果一個演員的成本,達到整部影片成本的70%,那你做的還是戲嗎,你直接拍演員的個人自傳不就完了?這難道不是很愚蠢?簡直就是胡搞嘛。」

其次,要建立產品的合理銷售標準。片子是什麼類型,賣給誰,誰最喜歡看,以什麼樣的定價賣出,能賺回多少錢,這都離不開標準的導引。

再者,市場也要有標準。每個市場對內容的訴求都不盡相同,這將影響整部片子結構或類型上的問題。

星光文化的每一個人都在為了夢想奮鬥著,創造著屬於自己的奇蹟。(供圖/星光文化)

「一旦有了標準,在執行階段還需要有法律法規護航。」Peter舉例說,在好萊塢如果拍攝超期或者預算超支,導演或製片人隨時有可能被炒魷魚,無論你有多大牌,而在國內就純粹是靠撞大運。

當然,中國電影的工業化真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並非僅僅一個行業就能企及的。而如何站在工業巨人的肩膀上,多快好省地探尋詩與遠方,值得每一個從業者深思。

腳踩大地,仰望星空,你終將會成為最耀眼的那一顆。

對Peter,對每一位置身其中的從業者,乃至對整個中國電影行業,皆如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毒藥 的精彩文章:

公開販賣人體,這部美劇的尺度嚇到我了
王菲那英20年再牽手,這些春晩CP讓人留戀歲月靜好

TAG:毒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