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個攝影師只拍女孩,90後在她鏡頭前主動脫下衣服

這個攝影師只拍女孩,90後在她鏡頭前主動脫下衣服

「我是女孩,不同女孩

之間的情緒是共通的,

拍攝女孩可以表達我的情緒。」

女人是花,也有力量感

本文首發於總第845期《中國新聞周刊》

以「女孩」為主題和對象的攝影作品,羅洋已經拍攝了10年。她解釋拍攝女孩的原因,「我喜歡拍攝和自己有關的內容,我是女孩,不同女孩之間的情緒是共通的,拍攝女孩可以表達我的情緒。」

這10年間,她見證著女孩們的成長與變化。

「中國的女孩可以這樣嗎?」

2015年冬天,羅洋有些迷茫。兩三個月來,她推掉商業拍攝的邀約,很少和朋友聯絡,多數時間一個人待在北京鼓樓附近的家中。

她是一名攝影師。她拍攝的照片分為兩類,一類被她自己視為作品,這些照片是她獨立拍攝的充滿個性的女孩。羅洋說,這些照片是「對她們(女孩們)的生活,特別是她們的精神世界的一種演繹」。而另一類照片是為了謀生而拍攝的。這些照片大多供給時尚雜誌,審美風格以雜誌的要求為主。這佔據了她很多時間,她少有時間去拍攝自己視為作品的照片。「2015年實在不想再拍商業的東西了,覺得自己都不像自己了。」羅洋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

羅洋正為生活和藝術的平衡困擾時,她接到了一個德國畫廊的邀約。2016年初,鼓樓大街一家咖啡館中,羅洋與對方用視頻聊了一個小時。對方很喜歡她的作品,在羅洋的照片中,她見到了以往很少見到的中國女性形象。視頻聊天結束以後,對方發給羅洋一份合同,約定了接下來的影展計劃。其中最近的一次影展是在2016年5月。

2016年5月,羅洋的個展《女孩們》在德國柏林市中心一間60平方米的展廳展出。現場圍滿驚訝的觀眾。其中一位男士指著羅洋的一張照片問她「這是真的嗎?中國的女孩可以這樣嗎?」這張照片中,一位女孩穿著一條半透明的短褲,站在公路上,一輛三輪車在女孩背後飛馳而過。

「可能很多西方人對中國女孩的印象還停留在以前,一種傳統的,保守的不是特別有個性的形象。」羅洋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這次展出前後,羅洋接到了包括德國《明鏡》雜誌和英國BBC在內的40餘家媒體採訪請求。 「(這些關注)會給我一個動力,讓我覺得做這個事情(獨立攝影)既有興趣,也可以養活我自己。」

柏林展覽結束以後,羅洋回到國內,自己安排了一系列拍攝計劃。2016年六七月,她拍攝的一組重要作品是王嫣芸的照片。這些照片包含王嫣芸懷孕,以及男朋友為王嫣芸理髮的場景。羅洋記得,拍攝理髮照片時,她與王嫣芸默契得覺得應該裸體拍照。於是,照片呈現的是,在王嫣芸的家中,王嫣芸和男友赤裸身體,男友為她理髮。

舞者

這些照片傳至網路,網友的評價多是「很有愛」。這種評價,與王嫣芸成為話題人物的2010年末截然不同。那時,王嫣芸19歲,以蘇紫紫的名字,因「人體模特事件」遭受網路暴力。

另一組重要作品是「燒傷女孩」周岩的照片。周岩曾是安徽省肥東縣的高中生,2011年,16歲的周岩在家中被同學陶汝坤潑油縱火燒成重傷,引發廣泛關注。羅洋計劃拍攝一組殘疾女孩的照片,恰好王嫣芸認識周岩,帶羅洋去看望她。去之前,羅洋擔憂周岩狀態不好。但在醫院見到周岩時,「發現她有很純真的一面,眼睛很美,像停留在她被燒傷的16歲。」

拍攝前,羅洋擔心,在周岩燒傷嚴重的情況下,自己是否能拍出美好的那一面。最終拍攝地點選在王嫣芸的工作室。在羅洋的記憶中,那天陽光很好,周岩坐在窗戶旁邊的桌子上,一束陽光照在她臉上,「屋子裡特別安靜, 那一瞬間她就像天使一樣」。羅洋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90後女孩的生活束縛更少」

除了王嫣芸和周岩這樣的話題人物,在2016年的六七月間,羅洋還拍攝了很多普通女孩的照片。2007年,羅洋最初接觸攝影時,拍攝的照片大多是80後女孩,而這一次,她拍攝的女孩大多是90後。

郁離子

在羅洋的眼中,相比80後女孩,90後女孩生活束縛更少。比如她早年拍攝80後女孩的時候,鮮有女孩會接受裸體。而拍攝90後女孩時,一些氛圍合適的場景,女孩甚至會主動提出脫下衣服,展現自己的身體。

此外,她發現90後的父母也更加開明。一位女孩,在背部文了「及時行樂」四個字,女孩的媽媽看到以後,表示自己也想文身。另一位女孩是雙性戀,她的父母接受了她的性取向。

對待職業方面,90後女孩的選擇範圍也更廣。羅洋看來,這得益於互聯網的普及。「互聯網讓很多女孩更容易成為自由職業者。比如我拍攝的女孩中有很多網紅,她們通過網路賣一些服裝,以及自己設計的小玩意。」羅洋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2016年的一整年,羅洋幾乎都是在個展和拍攝中度過的。年末的時候,她發現,這一年雖然在做喜歡的藝術,但在經濟上,依然難以靠拍攝藝術類照片謀生。

於是,2017年初,羅洋又重新開始接下一些商業拍攝。2017年3月,法國雜誌《大都市》的中文版邀請羅洋為演員春夏拍攝了一組照片。相比羅洋此前的合作對象,這本雜誌很尊重羅洋的拍攝風格。最終拍攝的照片中,有一張是春夏弓著身體,躺在紅色地面上,面前放著半個破碎的西瓜。

這組照片很受歡迎,為羅洋帶來了很多拍攝邀約。這些邀約中,對方大多希望羅洋按照她自己的風格拍攝,相比此前,羅洋在表達自己的審美時有了更多的空間。

這背後有羅洋個人際遇的原因,也有時尚產業對女性形象審美口味的變遷。在羅洋的印象中,她在2010年左右給時尚雜誌拍攝明星照片時,會打很硬的光,要求明星凹造型,拍攝的照片「看起來很時髦,其實有些做作」。而這幾年,時尚雜誌的照片越來越風格化,會找一些藝術家進行拍攝,明星的造型也更加自然。

PiPi

小城女孩

與此同時,羅洋繼續拍她想拍的女孩。此前,她拍攝的女孩多集中在北京和上海。2017年,她打算去拍攝一些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姑娘。執行這項計劃之前,她有一些擔心,在她的想像中「小城市可能沒有太多那種很酷、有趣的女孩」。

事實與羅洋想像的不同。在青海玉樹,羅洋拍攝了一位名為格萊措毛的藏族女孩。這位女孩是一名英語教師,留著短髮,會自己設計服裝,希望以後能去紐約學習服裝設計,將藏族服裝帶到世界舞台。

在羅洋看來,相比與北上廣的女孩,這些小城市的女孩,受到的限制會比較多。這些限制更多是與當地文化、父母的觀念有關。

而這種限制與觀念衝突,頗像羅洋小時候生活的環境。

羅洋上世紀80年代生於遼寧省鐵嶺市。現在和她一起長大的女孩,大多已經結婚、生子。讓她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的兩個表姐,在結婚之前,這兩個表姐會打扮得光彩照人,而在婚後則無暇顧及形象,「一種特別日常的家庭生活的樣子,我對這個東西很敏感,覺得很傷感。」

這種女孩特有的轉變,頗為貼合羅洋在《女孩們》個展中的一段敘述:「她們的世界是一個受年齡制約的世界,一旦離開了就很難回去。」

蔣蜜

羅洋的印象中,小時能接觸到的與藝術相關的內容很少。她對影像最初的興趣,源於電影。她印象最深刻的是蔡明亮執導的《愛情萬歲》結尾的部分,那是一個7分鐘的長鏡頭:鏡頭中一個女人坐在椅子上,一直在哭泣。「劇情我都忘記了,但對哭泣印象特別深。當時大陸的影片,很少能見到這種很藝術化、很真實的場景,讓我很驚訝」。羅洋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

後來,羅洋去了魯迅美術學院視覺傳達專業讀書。大二時開始拍照。由於身處女生遠多於男生的藝術類院校,她很快便將鏡頭對準身邊的女孩。最初,她拍攝一些女孩的局部細節,比如女孩的衣角、頭髮。一段時間以後,她覺得找到了自己拍照的方向。其中一張她比較喜歡的作品的照片是:一個女孩穿著短褲和彩色的襪子躺在地上,旁邊有一個魚缸,女孩手中拿著一個漁網。

與此同時,羅洋開始在一個名為Photoyard的攝影網站上發布作品。在這個網站上,有時她的作品會被推薦至首頁,讓她獲得了最初的鼓勵。同時,她在網站上結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夥伴,「與他們交流,會讓你的拍攝視野更加廣闊。」羅洋說。而在網路上發表作品,也為她帶來了第一場展覽的機會,並且獲得了第一份媒體攝影師的工作。

10年前,羅洋註冊Photoyard網站時,為自己起的網名叫「大力花」,她對《中國新聞周刊》這樣解釋「大力花」的含義,「一朵力氣很大的花。女人是花,但我希望有力量感」。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隗延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我們分析了8900萬字,告訴你這個星座渣男最多
穿在身上的羽絨服,暴露了你的一切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