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面桃花何處尋

人面桃花何處尋

人面桃花何處尋

文/鄧龍

看過《三生三世 十里桃花》的人,相信會被劇中的九尾白狐白淺和太子夜華的三生愛恨,三世糾葛的愛情故事,感動得唏噓不已。這個愛情劇與唐代一個不出名的詩人的艷遇多少有點相似,這個詩人就是崔護。

崔護何許人也?知道的人也許不多,但知道《題都城南庄》這首詩的人一定不少。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 崔護《題都城南庄》

稍微記得幾首唐詩的人,大概都能背得這首朗朗上口的人面桃花的詩句。這首流傳久遠,膾炙人口的唐詩,其作者正是崔護。崔護,博陵人。貞元十二年登第,官至終嶺南節度使。其詩精練婉麗,語詞清新。有詩六首,尤以此詩著名。關於這首詩還有一段凄美的愛情佳話。

一年清明,崔護去長安郊外南庄踏青,路經一桃花盛開的村舍,忽感口渴,便叩門討水喝,「有女子自門隙窺之,問曰:誰耶?護以姓字對,曰:尋春獨行酒渴求飲。」這時只見一位「妖姿媚態,綽有餘妍」的美女子,「以杯水至,開門設床命坐,獨倚小桃斜柯佇立,而意屬殊厚」。詩人崔護以言挑之,得知那女子名叫絳娘。崔護飲茶辭去,女子送至門外,「目注者久,如不盛情而入」。此情此景令詩人情意綿綿,難捨難分。

次年清明,崔護舊地重遊,來到這裡,但見院內那樹桃花怒放,大門緊鎖,美女子卻不知蹤影。睹物思情,崔護於是在院門上題下這首千古絕唱的情詩,在門外徘徊許久。當時的崔護真有「十里桃花不如你,三生三世恍如煙」的悵然若失的感覺,「絳娘,我是專程打城裡來看你的,卻錯失了你。」

在崔護眼裡和心裡,這一川的桃花開得再艷麗,也無去年那一樹的桃花令人心醉。

詩人崔護依依不捨地離開城南庄,悵然若失地返回城裡。

就在詩人離去不久,絳娘和老父掃墓歸來。看見那首詩後,絳娘便一病不起。又過了數日,崔護由於終日惦念不安,又一次來尋訪。

走近那個桃花盛開的小院,崔護就聽見有哭聲,敲門問之,有老翁開門出來問道:你就是崔護嗎?

崔護忙回道,我就是啊。

老翁泣不成聲說道:你殺了我閨女!

崔護驚愕萬分,兩腿發軟,整個人靠在門邊,不知如何回答。

老翁說:我的女兒自幼知書達禮,現在尚未許配人家,自從前幾天看見大門上你寫的詩詞,進門就一病不起,滴水不進,奄奄一息。不是你要害死我女兒還有誰呵?

詩人崔護聞之異常感動,不禁潸然淚下,泣不成聲,也許是詩人真切的哭聲感動了上蒼,絳娘「須臾開目,半日復活」。

崔護與絳娘有情人終成眷屬。

崔詩人的艷遇故事早已淹沒於歷史的塵埃中,但這一傷情之作卻讓今人唇齒之間還摩擦著「人面桃花」的珠濺玉屑,徜徉在花飛花謝的情愛中。也許我們沒有崔詩人的這種遇合的傳奇,卻可能有過相似的人生體驗:就在你偶然不經意間遇到了心中曾經期盼的某種美好的事物,而當你刻意去追求時,卻再也不可復得。真所謂:可遇而不可求呵。

而今,正是桃花笑春風之時,桃花已然成為一種愛的象徵,她點亮和溫暖了我們的心,默默地溝通我們與大自然的聯繫。讓我們得到了視覺的安謐和心靈的撫慰。

當年的崔護,這個儒雅書生並無炫耀的財富,但卻把一份思念刻成一闕經典小詩,掛在歷史長河的上空,掛在桃花盛開的枝頭,在春風裡,在艷陽下,與影影綽綽的記憶一起放大成一片片傷情別愁,糾纏起一縷縷情愫。而這一切,只是緣於真切、自然的流露。那麼,刻骨銘心、魂牽夢縈的愛情不也是需要真情、自然嗎?

桃花漫天,女子回眸一笑,便有了「人面桃花」之說,不僅讓千年前的崔護心牽,也令今人沉醉,纏綿成一首絕唱,在春暖花開季節里回蕩,回蕩.....因為自然,才沒有做作,這情才恰如艷麗桃花,明媚、絢爛。而人面不知何處,桃花依然在春風裡含笑,凄然,但卻不失美麗。昨日的桃花已逝去,昨日的愛恨不再來.....

風起了,飄零的桃花落進懷裡,揮舞衣袖,竟拂起一陣清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線記憶 的精彩文章:

TAG:三線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