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願意用隱私交換便利?這一次,中國人又被「代表」了

願意用隱私交換便利?這一次,中國人又被「代表」了

海外Facebook「數據泄露」醜聞風波未歇,扎克伯格還在忙著滿世界道歉時,國內在3月26日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談到,中國人對隱私問題更加開放,也沒有那麼敏感。如果他們可以用隱私換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況下他們是願意的。

這番「耿直」的表白,讓科技菌表示震驚,也立馬為他招來了排山倒海般的爭議。

被「代表」?網友反擊:誰同意了!

此言一出,網上就炸鍋了,得,這一次咱中國人又被「代表」了。一不小心變成了願意用隱私換利益的「賤骨頭」。可是,誰同意你代表我們了?

網友們紛紛在該新聞下進行了一連串的吐槽與爭論,有無所謂的,有抨擊的,有自嘲的有抖機靈的,但情緒都指向一個方向:我們不是「願意」,而是「不得不」。

網路時代,別說軟體服務商,連硬體服務商如品牌手機都學會了默認推送各種信息收集服務。讓用戶選擇時,也往往通過連篇累牘的說明和捆綁式安排,讓人無可奈何地點擊「確認」,在估計不會有人看的用戶協議中點擊確認,那一瞬間,我們的數據就已經被掌握了。看起來,國人似乎對隱私泄露無所謂,但這很大程度上是隱私已經「被開放」、人為信息刀俎我為數據魚肉的現實塑造的。

誠然,數據隱私話題由來已久。李在發展論壇上的評論「很百度」,也確實體現了一部分用戶的心態。然而,數據保護法律卻不應該允許無度的「隱私換便利」。

在移動支付等領域,中國之所以能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很重要的原因是用戶對個人隱私保護不夠敏感,最終默認了用隱私換取便利。而對比來看,西方國家在一些移動互聯網領域的「落後」,並非是技術上做不到,而是用戶對於個人隱私更為在意,對大企業、機構存在更多的戒備。

大數據下,如何保護隱私?

除開各種無奈的情境,在生活中各種不經意的瞬間其實也都在慢慢暴露著我們的隱私,比如快遞單上的個人信息,街邊的問卷調查,網路上的各種抽獎、投票等等,一不小心,我們就跳進了互聯網的「坑」。

在大數據下,用戶的隱私時時處於被「偷窺」和被「偷走」的隱憂中,那麼,網路中該如何才能最大程度保護自己的隱私安全呢?

如何防範個人信息泄露?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需要做到:

1、在處理快遞單時先抹掉個人信息再丟棄;

2、使用公共網路,下線要先清理痕迹;

3、上網評論時不要隨意留個人信息;

4、網上留電話號碼,數字間用「-」隔開避免被搜索到;

5、身份證等個人信息保管好;

6、慎用手機APP的簽到功能;

7、慎重使用雲存儲;

8、加密並盡量使用較複雜的密碼;

9、別隨便曬孩子照片;

10、關閉微信里的這些開關;

11、網上測試小心有炸;

12、警惕手機病毒;

13、別讓舊手機泄密;

14、安裝軟體少點「允許」;

15、及時關閉手機Wi-Fi功能,在公共場所不要隨便使用免費Wi-Fi。

除了加強自我保護的意識,相關政府與監管部門也正在採取措施。

年初,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就媒體報道相關手機應用軟體存在侵犯用戶個人隱私的問題,約談了包括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在內的三家企業。

信息通信管理局指出,三家企業均存在用戶個人信息收集使用規則、使用目的告知不充分的情況,要求三家企業本著充分保障用戶知情權和選擇權的原則立即進行整改。

信息通信管理局要求各互聯網企業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遵循合法、正當、必要的原則收集使用個人信息,不得收集服務所必需以外的用戶個人信息,不得將信息用於提供服務之外的目的,不得非法向他人出售或提供個人信息,同時進一步優化服務協議、用戶隱私政策和手機許可權調用說明,切實保障網用戶知情權和選擇權,維護用戶合法權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微分享 的精彩文章:

一格一天500萬!「跳一跳」廣告招商,前景價值幾何?
2018年CES展亮點:賈躍亭的FF91試駕、特斯拉Model 3現身

TAG:科技微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