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把日本味之素打得落花流水!做炸藥出身的民國味精大王吳蘊初傳奇

把日本味之素打得落花流水!做炸藥出身的民國味精大王吳蘊初傳奇

原標題:把日本味之素打得落花流水!做炸藥出身的民國味精大王吳蘊初傳奇



▲左為吳蘊初


好像我們學化學化工的一個個都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活著干、死了算」,這怎麼行?這樣折騰下去,後來的人們就都不學這個了。其實化學化工沒那麼危險是危險,膽小怕事的小商人也能玩,在這裡介紹一下味精大王吳蘊初,和我以前介紹過的范旭東先生很不一樣。


吳蘊初多次被拿來和范旭東先生對比。對范旭東先生,我想用一句「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尊稱一句;對吳蘊初先生,尚不能用這個評語。兩人起點不同,終點不同,發展的人生軌跡也不同。如果范先生出身是高富帥的話,吳先生的出身可以用「屌絲」來形容。

吳蘊初很會做生意,他首先是個企業家、生意人,其次才是一個化學家。他的特點有:韌性、敏銳、吃苦、貪婪、膽小,還有很多。如果簡單的描述的話,就是一個現在很多人心目中的傳統江浙商人,並且他在很多地方領先了時代一步。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范先生起點是10 ,終點是100;吳先生起點是1,終點是10,。雖然吳先生為國家的貢獻是比不上范先生的,但是對於個人,他也做得足夠了。



▲中國近代化工工業之父范旭東


吳蘊初家說屌絲也不完全對,他父親曾經在聖約翰大學做過中文教師,他自己十歲就中了童生,不算神童的話,在同齡人裡面也是出類拔萃了。不過家裡比較窮,又搗蛋,被從私塾里趕了出來。


吳蘊初一生做事很專註,一旦選定了就很投入。吳蘊初離開私塾就給自己定了人生目標,他認為自己考不上秀才,更不要說以後科舉的重重關卡,於是他選擇了去上海學外語,雖然祖父認為他學了外語,也不過是給洋人做下人。


吳蘊初是個有責任心的人,在上海學了一年英文,因為家貧而且自己是長子,不得不退學回來做英文教師,掙錢養活五個弟妹。放不下學習的吳蘊初,在聽說陸軍部兵工學校招生有獎學金,於是考了進去學化學。因為家貧,還兼職在附屬小學做教師。聽著很不錯,實際上這時候的吳蘊初很屌絲,穿的棉衣被硝酸腐蝕了得一塌糊塗也沒錢買新的(硝酸和棉衣,他沒出事故命真大),窮光蛋吳蘊初還曾經推黃包車上橋掙幾文錢,聊以養家。


簡單地說,就是吃過大苦,受過大罪,天資很好,意志力又強,這種人總會成功的,不同的是成功的方向和程度了。


他當時有個德國來的化學老師杜博,這個杜博老師給中國帶出來三個化學實業家,分別是味精大王吳蘊初、日化大王方液仙、香料大王李潤田。可惜的三個人中竟有兩個死於非命,方液仙死於汪偽特務之手,李潤田赴巴西拓展業務時遇害。PS,方液仙當年的日化產品用「三星」作為商標,兩彈一星元勛趙忠堯創立的鉛筆品牌也叫「三星」。


雖然窮,學業倒是很好。20歲那年畢業後,托自己的德國老師杜博介紹,吳蘊初已經有了穩定的工作,是漢陽鐵廠的化驗師。也結了婚。夫人嫁入吳家之前閨名戴儀,嫁入之後稱吳戴儀。

22到24歲期間,吳蘊初又一次成了屌絲,因為被請到天津做工程師,但是股東們出了問題,工廠辦不下去,吳蘊初被迫困居天津一段時間。後來不得不重回武漢,憑藉研製出耐火磚為敲門磚,然後被聘用為炸藥課的課長,外面的公司也聘他去做氯酸鉀。這時候的吳蘊初已經是白領階級,從此和屌絲告別,再也沒有回來。


吳蘊初是挺感恩的一個人,功成名就之後的吳蘊初曾經去德國專門拜訪當年在兵工學校提攜他的德國老師。不過下面我們首先要介紹的還是他如何走上功成名就的道路。


吳蘊初的第一個想法是做氯鹼廠,技術和想法他是有的,但這屬於大化工。當時二十齣頭的吳蘊初錢是有一點,但是對於這種涉及到國家基礎的大化工產業,杯水車薪都算抬舉他了;再加上自漢口鐵廠離開後的數次創業,所得到的經驗教訓,「外貨的湧入與優勢。只有在質量與成本方面造出較外貨都更為優良的產品,方能在市場上立住腳,也才能將外貨抵制出去。外貨雖然數目龐大,可終究是有數的,只要人人屬意於此,今日一種,明日一種,不愁沒有將其全部驅出中國市場的一天,至少它不至於如此壟斷,如此霸道,可在貿易上取得起碼的平等。」於是他就選擇了精細化工。定下了精細化工的路子,吳蘊初就盯上了利潤率極高還離不開的味精。選擇味精還有個好處,文獻比較齊備,他有英文基礎,德文閱讀也無問題,動起手來難度較小。



▲1929年,吳蘊初在上海創立中國第一家氯鹼廠——上海天原電化廠,1942年吳蘊初陪同美國友人參觀工廠。


吳蘊初也是一個很會炒作的生意人,白手起家最怕的是沒有知名度。自己做了幾十克味精之後,就有了吳蘊初去飯館喝湯的故事。他去飯館喝湯,喝湯的時候取出自己的小瓶子,往湯里倒了點東西,喝了一口,隨後做出一副滿意的樣子。這種怪異的行為自然吸引了別人的注意。如果在現代,大家估計感覺奇怪,但一回頭就給忘了,但是在當時,總有好奇搭茬的,這人一搭茬,吳蘊初就往人家碗里倒了點請他品嘗,人家自然不幹。這一爭執,就吸引了人圍觀,圍觀的人裡面正好有一個商人感了興趣,嘗了一口湯,這個商人發覺湯味美可口,於是有了興趣,味精也打開了走上歷史舞台的第一步。這個商人,就是後來吳蘊初的總經理王東園。


有人會說了,歷史充滿了巧合,如果當時沒有這檔子事呢?我告訴你,歷史沒有那麼多的巧合,如果當時沒有王東園在場,大不了吳蘊初賠別人一碗湯錢,有飯館老闆罩著又不會打架,使勁折騰,能陪幾百碗湯錢?這些錢恐怕還不夠在報紙上做一次廣告或者拜訪一次投資商的,甚至不夠整一套像模像樣的衣服的。還有一件事情你們恐怕不太容易看到:吳蘊初實際上早就瞄上了王東園和他背後的老闆,認為這兩個人是可以合作的夥伴,但是如何才能找到最有利的合作機會呢?吳蘊初跟著王東園一塊吃飯可不止一次了。所以他做的這次廣告非常成功,投資少,見效快,還是精準投放類型的。


王東園這時候也還未發跡,只是個小推銷員,他的老闆是開醬菜園子的,所以王東園才對口味如此敏感。因為王東園是自己人,醬菜園子的老闆張逸雲很快就同意了投資給吳蘊初先生產一些嘗試一下。


有關資料記載,他們這次聚會是這樣的。賓主相見,略事寒暄,兩個飽學的讀書人又極為投合,便已傾蓋如故了。張逸雲起身攔住欲叫菜的吳蘊初說:


"今天咱兩誰也別請誰,合夥作東:我出飯菜,你出調料,公平合作如何?"

吳蘊初開懷大笑。


嘗過經吳蘊初加料的湯後,張逸雲喜形於色,連贊此品絕不稍遜於"味の素",吳蘊初更是興奮異常,說:"您使我相信,我的實驗目的是達到了,至於更大的目的,就需要先生您支持了!"



▲日本味之素


張逸雲正色道:"吳先生,我輩讀書人豈不知民族興亡的道理?您有話只管直說吧,可是要阿拉合作?"


待吳蘊初點頭後,又道:"阿拉出錢,你出技術經營就是,你開口吧,先要好多?"


吳蘊初說:"就請先出五千銀洋吧!"


於是,兩下里相見恨晚,一拍即合,決定共辦一個生產如同"味の素"一般的調味品廠。


張逸雲舉人出身,但是他家往上查三代出身則低得多。張逸雲的祖父本是個小販,因為拾金不昧被失主看中品格不錯,帶去上海學做醬菜,後來升做掌柜,因老闆無後,便繼承了老闆的產業。他父親繼承家業之後,更是財源廣進,因為出身低賤,便極為看重子女學習,張逸雲、張逸雲之長兄、長兄之子先後考中舉人,加之本是富商巨賈,一時聲譽卓著。


張逸雲和吳蘊初在給產品取名的時候煞費苦心。首先這個東西要和特性掛鉤,其次要和日本人推廣開的產品「味之素」掛鉤,還要一看名字就讓人聯想到美味,,於是味精這個名字就此誕生。至於產品的商標,取名「佛手」,是張逸雲醞釀多時提出來的,意在此品是天上菩薩才能享用的珍品,味精鮮美又不屬葷腥,最適宜吃素人。且張、吳兩人都信佛教。廠名則定名為「天廚」。味精的包裝,則直接向日本人學習了,因為他們發現,日本人這個包裝設計的非常好,看著很大,其實裡面沒多少東西。論公斤買來的東西,加工之後論克賣,不掙錢才有了鬼。

還有一點,味精的主要原料是麵筋,這東西本來是紡織廠的下腳料之一,因為紡織廠需要澱粉,而上海紡織業又很發達,所以來源廣泛、原料成本又低;相比日貨,需要海藻做原料,而且要海運過來,顯然不如當地生產成本方面有優勢。


另外一點,心理效應,具備了國人當時因備受列強侵害,對列強,並因列強而及洋貨,所產生的逆反心理的普遍的現實作用。


再一個因素是有效的廣告,前面從尋找投資商上面,我們已經看到吳蘊初乃是一個精明的廣告達人,張逸雲則於味精廠開業之初,便將新產品佛手牌味精移來門面好、信譽高、歷史久的張崇新醬園一併銷售,在他那福建路臨街的大門臉上幾乎貼滿了彩色斑斕、令人醒目的廣告:"天廚味精,鮮美絕倫";"質地凈素,庖廚必備";"天廚味精,完全國貨"……王東園又是位很出色的"公關人員",眼光敏銳,機變靈活,每天幾乎一刻不停地駕著一輛小彩車,作著生動活潑極為吸引人的宣傳。小車上插著五彩繽紛的小旗,旗光閃動間是一條醒目的標語式廣告:"天廚味精,勝過日本的味の素"。車行時緩時停,廣告聲卻一刻不斷,後面還跟了幾個敲鑼打鼓吹喇叭的人,大助聲威。王東園用他那甜而亮的寧波腔誘人地喊著:"天廚味精,天廚味精,佛家妙品,人間享用!""國貨味精,國貨味精,完全國貨,與洋貨不同!""超過味の素,價格更公平,不信您就嘗,一嘗保相中!"……



▲吳蘊初與天廚味精廣告


天廚建廠之初,是合夥性公司,公司股份共分十股,每股五千元。張逸雲自己佔四股,張家的親友共四股,另一家老闆一股,最後一股是吳蘊初的。吳蘊初拿不出那麼多錢,以技術折兩千元入股,另外三千元以帶張逸雲的第三個兒子出師折價,等於吳蘊初一分錢不出,乾落一股。


不僅如此,吳蘊初還很有前瞻性的提出了按產量提成的概念,要求每磅味精一角提成。此要求從未見過,其餘股東大嘩,認為此條件太過苛刻。關鍵時刻,還是張逸雲一錘定音,成交!他的態度是沒有吳蘊初,這個味精廠建不起來。


吳蘊初不僅僅要提成,他還提出了負責生產和享受總經理的紅利的要求,在錢上吳蘊初毫不含糊。入股之初是五千元一股,到打敗日貨的時候,每股每年的分紅已經是叄拾伍萬元了。


完全國貨的天廚味精,恰好適合了國人抵制日貨的心裡,加上天廚味精確實不錯,把日貨打得一敗塗地,不過在日貨慘敗的同時,天廚也出現了產能不足的情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暗地超低價吃進購入日貨,之後偷偷改換包裝,以國貨的名義出售。這事對不對此文不評論,僅記載在此。


▲天廚味精廣告


日本人吃了虧,就去北洋政府告天廚侵權,這一招一百多年來他們一直在用。這時候經理王東園又出馬了,找了不少人,走了不少門路,看來當時的北洋政府也不算太昏庸,認定日本人的味之素來源於海藻,中國的味精來源於麵筋,故對日本的味之素不構成侵權。


(吳蘊初的味精之所以能夠贏得這場中日大戰的勝利,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決定性的原因是技術上的突破。依賴于海藻的日本技術和依賴於麵筋的中國技術,顯然在產能上日貨遠遠比不上中國貨。性能上差不多,產能上高得多,當時的反日情緒,三者缺一不可。)


此事之後,張吳二人立即著手進行海外專利申請工作,開中國海外專利申請之先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北朝 的精彩文章:

巴黎榮軍院的兵器珍藏:火炮、火槍、冷兵器與各色鎧甲
蘇聯打個北歐小國為何損失慘重?說說蘇芬戰爭真相

TAG:看北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