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座名人老宅的似水流年

一座名人老宅的似水流年

原標題:一座名人老宅的似水流年


一座老宅的似水流年,流年是芬芳的,那柔情似水的是林覺民的《與妻書》、林徽因的《人間四月天》和冰心的《小桔燈》


文丨孟豐敏



遊人在位於福州三坊七巷的林覺民故居和冰心故居參觀

春雨落在瓦頂的腳步充滿了詩的節奏,牆角的燕草吐露著人間四月天的顏色。林徽因的「你是愛,是暖,是希望」在白牆黛瓦的屋檐下,正被福州詩社的詩人們大聲吟誦出來。


長長的曲折的風雨廊彷彿是一條歲月的河流,流走了人和光陰,卻流不走一個個閃光的名字和寶貴的精神財富。斑駁的牆上掛滿了一幀幀黑白人物照。那些曾經或青春美麗、或俊朗堅毅的臉龐上都有一雙智慧的眼睛。


林孝恂、林長民、林覺民、林尹民、林徽因、冰心,這些福州名人在不同時期欣賞著這裡同一株梅花的萼樓穰吐,望著同一片星空。這座歷經百年的老建築成為他們最後共同的精神歸宿。


棋盤式的三坊七巷


從空中俯瞰三坊七巷,它的建築格局宛若十字對稱的中國象棋棋盤。這裡一直是閩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則徐、沈葆楨、嚴復、陳寶琛、林旭、林紓、林覺民、冰心等影響中國近現代歷史進程的名人都曾在這裡居住。


這片佔地38.35平方公頃的老城區,從福州首任太守嚴高建築的「子城」開始建造,在唐五代被閩王王審知擴充為「羅城」「夾城」。經過兩千多年的不斷拓展延伸,至清代形成宏偉氣派、匯聚貴族和士大夫階層的坊巷格局的城市。民國時期,這裡更成為福州市居民的城市中心生活區。


1949年10月以後,坊巷內日漸腐朽坍塌、傾圮的老建築被居民部分拆除或改造。


2008年,福州市成立了三坊七巷管理委員會,統籌開展三坊七巷保護管理。三坊七巷由三個坊、七條巷和一條中軸街肆組成,分別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和南后街。


鄉愁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多少次,福州人來到福州城的起點三坊七巷,都會感到驕傲,總是習慣到林覺民和冰心的故居來轉一轉。


林氏時代

林覺民故居位於福州市楊橋東路南后街口西側。


林覺民以「為天下人謀永福」「助天下人愛其所愛」的崇高情懷瞞著家人,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這座老宅里不只有林覺民如此英勇。


林氏家族人才輩出。林覺民的生父林孝恂在光緒年間成為進士,身列翰林之選,與康有為同科,歷任浙江海寧、石門、仁和各州縣地方官。他思想開放,能接受西方政法思想,而且送家中孩子多人赴日留學。


林孝恂是個正直的官員,擔任仁和縣令時曾冒險保護為秋瑾造墓碑的同盟會會員徐自華、徐蘊華姐妹。虎父無犬子,他生育了一群同樣秉性的孩子。


林孝恂的大兒子是林長民。林長民多才多藝、善於演講,在日本留學時擔任留學公會會長。


和林長民一起出國的兩個弟弟林覺民和林尹民,在日本都參加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和方聲洞、林文、陳更新等一批福州留學生,於1911年4月27日參加了廣州起義。林覺民不幸中彈後被捕入獄,被害。


福州自古多英雄,比如明朝的抗倭英雄張經。但為天下人謀永福而犧牲了自己性命的辛亥革命英雄更令人敬佩和心痛。他們都不過二十多歲的年紀,尤其是林覺民,當時他的妻子陳意映正懷著第二個孩子。


想到國之不存家無所附焉,林覺民只能忍痛割愛、慷慨就義,在給妻子的訣別信中寫道:「吾至愛汝,即此愛汝一念,使吾勇於就死也。吾自遇汝以來,常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


林覺民死後,陳意映痛不欲生。遺腹子出生兩年後,她終究抵不過深深的思念和悲傷,抑鬱而終。

林覺民犧牲的同年9月23日,福州光復。那時林長民從日本回國後,擔任臨時參議院秘書長,參與草擬《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後又擔任北京政府國務院參事、內閣司法總長等職,成為民國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1919年5月2日,擔任外交委員會主任兼事務長的林長民在《晨報》和《國民公報》上發表題為《外交警報敬告國民》的署名文章,成為「五四運動」的直接發起者之一。


1920年,政治上失意的林長民帶著16歲的女兒林徽因遊歷歐洲,給林徽因的人生帶來了重要的影響。一是她認識了中國詩壇重要的人物徐志摩,從此走上文學創作道路,成為名留青史的著名詩人;二是在倫敦認識了房東女建築師,立下了攻讀建築學的志向,因此影響了未婚夫梁思成。他們攜手創建中國營造學社,並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調查和研究,留下大量寶貴的建築實測和影像資料,撰寫並出版了《中國古代建築史》。


林長民帶林徽因遊學歐洲時沒有想到,在他遊歷歐洲近百年後,2010年2月2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白宮親自為他的孫女、林徽因的侄女林瓔頒獎。這是美國官方給予藝術家的最高榮譽。林瓔是此次獲獎者中唯一的亞裔。


兩代建築界才女的矚目成就,令林家的光芒從福州閃耀到中國,乃至世界的舞台中央。所以林覺民老宅里也掛著林長民、林徽因等親人的照片。



福州市三坊七巷


同一座老宅


一座老宅的似水流年,流年是芬芳的,那柔情似水的是林覺民的《與妻書》、林徽因的《人間四月天》和冰心的《小桔燈》。這些華彩篇章如今都是中國百姓耳熟能詳的經典佳作。


如今到福州國家級5A景區三坊七巷的遊客,必定到訪林覺民和冰心的故居。故居是清代建築,坐西朝東,佔地面積694平方米,主體建築原為三進,現僅存兩進。

車水馬龍的楊橋路上,這座老宅非常醒目,而且遊客絡繹不絕。老宅門口掛著兩個長條牌匾,左邊寫著冰心故居,右邊寫著林覺民故居。


很多外地遊客不太理解,為何林覺民和冰心的故居在同一座老宅里?他們是親戚嗎?


實際上,林覺民為革命犧牲後,在福州官府尚未得到這個消息前,陳意映的父親陳元凱當時在廣東為候補知縣,得到了這個可靠消息後,迅速連夜派人趕往福州,並通知陳意映緊急避難。於是陳意映躲到附近早題巷的娘家居住。


林覺民自幼被親生父親林孝恂過繼給叔叔林孝穎養育成人。林孝恂沒有和他們住在一起。養父林孝穎得知消息後,立即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賣給下家。這下家便是冰心的爺爺。謝家就此搬入林家老宅居住。


冰心成名後,從未提及自己福州老屋的準確位置,以至於當時福州文人都不知道她家在哪裡。1979年《福建文學》主編郭風主動向冰心約稿,希望她寫一篇和家鄉有關的文章。冰心寫了《我的故鄉》。黃文山是該文章的責任編輯。


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閩都文化》現執行主編黃文山,提到冰心的《我的故鄉》時,仍記憶猶新:「冰心先生的《我的故鄉》裡面寫到她原來的家,住在福州城內南后街楊橋巷萬興桶石店後。」


黃文山去找冰心的房子,「那時楊橋路已經拓寬了,房子被居民改造為大雜院,住了很多老百姓」。


林覺民的蒙學堂同學後人、曾管理林覺民和冰心故居的李厚威先生說:「冰心先生記錯了,不是萬興,是萬升。」


故居重生


這座名人故居於1983年被列為文保建築。1989年,一家房地產公司準備拆除林覺民故居部分建築,蓋商品房。為此,長期關注林覺民故居的李厚威連續四次在《福州晚報》撰文,籲請有關部門保護好林覺民故居。

此後,作家張傳興也撰文表示林覺民、冰心故居不容再拆,得到有關領導的重視。


1991年3月10日,在林覺民故居里召開了福州市委、市政府現場辦公會,市領導當場決定:立即準備修復。


同一年,林覺民故居暨福州辛亥革命紀念館成立,掛上了國家級文保單位的牌子;1996年,成為福建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4年11月,福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在林覺民故居里恢復冰心故居,同時把原來位於這裡的「辛亥革命紀念館」遷到辛亥革命福州前敵總指揮部舊址——于山大士殿。林覺民和冰心兩位名人的展覽館,則由熱衷文物保護的李厚威負責管理,直至退休。


可惜的是,當年故居朝南后街的部分建築即主宅的第一進已被房地產公司拆除了,建成商品房。原第一進位置現在是某銀行的營業廳。所以,坐西朝東的老宅大門被迫從朝東改為朝北。


福州市三坊七巷保護開發有限公司品宣企劃部副經理徐炎說:「林覺民故居是我們轄區一個非常重要的名人故居的文化符號和標的。林覺民和冰心所代表的是三坊七巷歷史文化名人兩個非常標誌性的領域。林覺民是一個歷史人物,體現了林則徐、沈葆楨一脈相承的家國情懷和關憂,以及對於民族自由的崇高精神的非常熱烈、真摯的追求。他以他的行為來體現福州男性慷慨拋灑男兒熱血的革命精神。林覺民代表了福州男性。冰心則是福州女性和文學方面的代表,都是海納百川的精神體現。」


徐炎說,這座宅子是當年三坊七巷保護的一個縮影。


雨中的三坊七巷,總會出現走動的美麗油紙傘。它走進了這座老宅。一滴滴水珠從傘尖滴落,那彷彿是歷史的淚水,以綿綿不斷的姿態,向世人講述這座名人老宅崇高的家國情懷。


來源:瞭望東方周刊


監製:劉新宇 、顧佳贇


編輯:張靜、萬宏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瞭望東方周刊 的精彩文章:

生食熟食,誰更健康
他「造假」水果,把「饅頭」送上國宴,卻秒殺法國馬卡龍,日本和果子

TAG:瞭望東方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