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滿大街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

「滿大街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

書評| 「滿大街都是六便士,

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

每一本打開的書/都是漫漫長夜

-

01 引子

-

前不久讀完了《月亮與六便士》,感動和驚異兼具,而後是憐憫,久久不能平靜。故事頗有浪漫主義色彩:

英國一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斯特里克蘭,有著幸福的家庭——喜愛交際的妻子和兩個健康聰明的孩子。然而有一天,他卻突然決定放棄這一切,孓然一身去巴黎學繪畫,過上貧困潦倒的生活,精神也倍受折磨。他的畫作完全不符合主流審美,無人理解他的行徑。在巴黎,他遇到了欣賞他畫作的老好人斯特略夫(一位畫技平庸卻深識他人畫技的畫家),卻不以為然。斯特略夫深愛的妻子甘願離開斯特略夫並照料斯特里卡蘭,而後來因斯特里卡蘭的冷酷絕情自殺。斯特里克蘭最終離開了文明社會,到達塔西提島,與當地土著姑娘結了婚,幾年後感染上麻風病。他在完成畢生巔峰畫作(巨幅壁畫)後身體潰爛而死,死前要求其妻子燒毀作品。(以印象派畫家高更為原型的人物創作)

-

02

人物

-

經常看到這樣的評價:毛姆刻畫人物就像醫生拿著手術刀,只不過剖析的不是人體,而是人性。果不其然。斯特里克蘭就是一個體現人性的複雜的寫照。這麼一個人,獸性與人性兼備,但很難說,是哪種形式在他的人生中佔了上風。

他拒絕了人在社會中撫養家庭的責任,丟下整個家庭去成就自己的夢想,完全不在意事情可能造成的後果;他對待女性殘酷無情,認為「女人是他(我)享樂的工具」……這些都讓我覺得獸性超越了人性

然而,他對美的執著又令人敬畏。他甘願捨棄衣食無憂的生活,同時也放棄了本可以享受的權利,僅僅為了捕獲永遠都可能得不到的「月光」。一個人經歷長期物質匱乏和精神折磨,竟仍然能對美的追求堅定不移。美是一個在眾人看來多麼不可思議的高度抽象的東西啊,如果是為愛情、權力與地位,似乎還更能被理解。那些都是可能可以得到的。但是偏偏這個美,太虛幻了,太朦朧了,理性人比較一下成本與收益絕對不會像他這樣做。這樣看,他的人性又遠遠超過了他的獸性,他太偉大了

這樣矛盾的人物設定使得讀者著迷,因為人性本就如此。而每個人身上,也多多少少在一些時刻都會有主人公的影子。誰沒有一時衝動想要為了自己所愛摒棄一切,不考慮任何得失,只是為了一個可能的結果?但是很多情況,這樣的想法也只是黃粱一夢,因為我們終將受到現實的束縛——無論是屈服於客觀可行性,抑或是主觀的看法。

在半真實、半虛幻的閱讀經歷中,我於是產生了開頭所說的感受:感動於他的執著,驚異於他的冷酷,而後的憐憫,既是憐憫斯特里克蘭的人生軌跡——「為何一定要採用這麼極端的辦法?」,又是憐憫自己——常常是以所謂合乎道義的價值觀在評判事情的正確性,卻直接忽略了其他可能性。換個角度,或許「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

「為什麼你認為美——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會同沙灘上的石頭一樣,一個漫不經心的過路人隨隨便便就能撿起來?美是一種美妙、奇異的東西,藝術家只有經過靈魂的痛苦折磨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來。在美被創造出以後,它也不是為了叫每個人都能認出來的。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經歷過的一番冒險。他唱給你的是一個美的旋律,要是想在自己的心裡重新聽一遍,就必須有知識、有敏銳的感覺和想像力。」

-

03

創作理念

-

斯特里克蘭對於繪畫創作的理解以及對於自己創作理念的堅守,不禁讓我想起了高中有一次的作文題目,一篇材料作文。題干是閱讀以下的小故事,寫一篇議論文。

梟逢鳩,鳩曰:「子將安之?」梟曰:「我將東徙。」鳩曰:「何故?」

梟曰:「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西漢]劉向《說苑·談叢》

(《四部叢刊》本)

這篇材料大概的意思是,梟因為鄉人都討厭他的鳴叫於是要向東遷徙,而鳩提議讓他更改鳴叫,否則無論去哪裡都會被討厭。

我還記得這個題目的原因當然很簡單,因為我寫的時候特別有激情,把我自己都感動了(雖然這個是常有的事,只不過大多數時候都是感動了自己卻沒感動閱卷老師),後來作文也得到了認可(老師們非常開明,允許材料的多種解讀)。

如果沒記錯的話,大多數人都寫的是對待自己的缺點或重大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不然事情是解決不了的。也有其他的一些新奇的想法。我的觀點,簡而言之,不用更鳴

如果將「鳴」當作一種想法、觀點,那麼創作者應該堅守自己的創作理念,「難聽」不要緊,要敢鳴。被一個地方或者一個時代拒絕的思想很多,但是在時間的沉澱下,璀璨的思想最終還是會被珍視、認可。當時我絞盡腦汁舉了梭羅和卡夫卡的例子。其實孔子、木心等等大師,都是在隕滅後才真正特別出名。孔子周遊列國,子貢轉述鄭人對其的描述「累累若喪家之狗」,誰又能曉得後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儒家思想會被冠為中國傳統文化之首?若我當年能讀到《月亮與六便士》,就有很大裨益了。斯特里克蘭亦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明,在生前他流離失所、畫作不值一文、身敗名裂,而身後他的畫作受眾人追捧,那些曾經有幸得到其畫作的人因畫作價值笑開了花,第一任妻子也蹭了熱度。

但話說回來,這些大師們又不盡相同,因為我們並不清楚,他們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眾人都接受認可他們的理念,或是為了達成自己的人生追求,還是僅僅想提出一種新的思路、智慧。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里,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的行走,儘管身體相互依傍卻並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別的人也不能為別人所了解。」

-

04

自我實現

-

奧斯卡·王爾德是我非常喜歡的作家,他曾說過一句話: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陰溝里,但仍然有人在仰望群星(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這句話並不難理解,甚至可以結合「月亮與六便士」加以闡釋——每個人都需要為了生存在社會裡艱辛地競爭拼搏,換來「六便士」養家糊口,但是,仍然有人在知世故後不世故,完整地保留了對夢想的那份赤子之心,對「月亮」這般美好的事物充滿憧憬。

我們這一代照理說是相對能夠自由選擇專業的一代,一方面是許多父母已經具備了頤養天年的能力,也不希望給孩子太大的家庭壓力,另一方面是社會對人才多樣性的需求增加了,有更多新的道路可以選。但是從我對周圍人和自己的經歷的觀察,我們大多數還是選擇了老一輩為我們指明的方向,基本都進入了商科、工科等實用性較強的專業。

我當然不是想要評判這樣選擇的對錯與否,其實我非常能理解父母的苦心。說實在,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很少有機會去真正了解不同的職業,懵懵懂懂、一知半解,而當我們不確定自己心之所向時,選擇一個寬口徑的本科,既可以比較靈活地在專業內進行調整,又能夠為一些真正沒有想法的人提供較好的出路。

我的關注點並不是我們現在的處境,而是在接下來的四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們是否能夠找到一個能夠讓自已傾盡全力去追求、哪怕實現不了的畢生目標。這個目標,能夠「當他(你)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你)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它能讓我們覺得,我們螻蟻般渺小的生命,我們在世間寄居的日子,是不虛此行的。

斯特里克蘭找到這個目標時,已經接近中年了。在他的後半生中,他不去浪費任何時間去做與實現夢想無關的事情,是因為他知道「歲月不饒人」,因此他也「不曾饒過歲月」。他的每一步痛苦都是為他最終的巨作鋪墊。儘管魯迅先生有言「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而文章的最後,斯特里克蘭的畢生傑作在大火中倒塌、消散,我卻私以為是一個不完滿的喜劇——人生最有價值的是,不是你創作了什麼,不是你有多高成就,更不是別人對你有多高的評價,而是你能確定地對自己說,我對自己的人生很滿意。

以前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惟其無愧於中,無責於外,而姑寓焉(在此姑且理解為我的生命)」,但是現在,請允許我在句子末尾做一個小小的修改——無愧於中,亦足樂矣。

-

-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里,淡薄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

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小編說:

因為Tris周末忙得很混亂,周日晚上發微信說坐地鐵還做錯了方向(hhh),很晚才到學校……

本來這篇文章準備下周發的,但是先頂上啦!在一大堆due里寫出來的,真的不考慮轉發和贊一下嗎(捂臉逃走)

? end ?

文字 、編輯 | 小鴨

圖 | 秀米

起風呀

一起分享生活的點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起風呀 的精彩文章:

TAG:起風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