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范冰冰當美妝博主4個月推出自創品牌,微商求她「留條生路」

范冰冰當美妝博主4個月推出自創品牌,微商求她「留條生路」

范冰冰變身「美妝博主」 圖/視覺中國

當下被稱為「帶貨女王」的網紅們,其核心競爭力並非美貌,而是獨特的個性和品味。

文 崔一凡

編輯 張慧

3月28日清晨,張繼科在微博上公開了一場早已張揚的秘密戀情。坐實張繼科女友身份的景甜,居然沒有被群嘲,反而收穫了許多祝福。

景甜的素顏直播

從「冰雪薇甜」的扛把子到圈足了路人粉的「大甜甜」,景甜在短短兩年內迅速實現了個人形象的重塑。這個過程的起點是她的素顏直播,觀眾突然發現,這個被黑了多年的姑娘皮膚不錯,性格大方。她使用的洗面奶、髮帶、化妝棉統統成為網紅款,迎來一波熱銷潮。

1

不知從何時起,帶貨能力成為檢驗明星影響力的重要指標。

在機場,在片場,在歐洲國家古老的街巷上,相機對準的方位,明星們自覺或不自覺凹出造型。他們的衣著打扮意味著時尚潮流。照片上傳至網路後,淘寶店鋪迅速出現的XX同款,總能銷售一空。

根據阿里巴巴發布的《明星消費影響力報告》顯示,楊冪的「帶貨能力」排名第一,緊隨其後的是權志龍、鹿晗和范冰冰。楊冪在熱播劇中的裝束,便是微商的進貨清單。楊冪逛街買衣服被直播,聞訊趕來的粉絲擠爆了門店。

明星也發現了其中的商機。流量時代,講求粉絲變現,與其讓淘寶商家賺錢,不如乾脆做個網紅,與微商一決高下。

於是,以往那些站在頒獎典禮上,妝容華貴,容不得一點瑕疵的明星們,開始把手機擺在面前,綁上髮帶卸妝,親自為屏幕另一端的粉絲講解,如何變美。

范冰冰在飛機上分享面部美容手法小視頻 圖/范冰冰粉絲團

范冰冰的美妝博主之路開始得不算早,4個月前,她成為某美妝APP用戶,通過文字、圖片和視頻的方式推薦美妝產品。沒有一點玩票的意思,拍戲的路上,半小時車程,她也會寫下美容心得,在飛機上,也不忘拍一段視頻,與粉絲互動。她分享的「洗頭大法」上了微博熱搜,她曬出素顏照,寫下面膜測試報告。有傳聞稱,她一年要用700張面膜,范冰冰大方表示「也太小看我了,700張根本不夠」。

3月初,范冰冰發布了她的個人美容儀品牌,slogan就是「把我知道的美,都給你」。

如果說范冰冰做美妝博主是深謀遠慮地為推廣個人品牌鋪路,林允則更具工匠精神。她的主頁與普通美妝博主無二,素顏示人,開箱種草,描眉梳妝。分享的內容不止化妝品,減肥和美白的小訣竅也成吸粉利器。

林允分享護膚心得 圖/林允微博

和其他成功的網紅博主一樣,明星們也想和粉絲打成一片,自稱「豬豬女孩」的林允會推薦淘寶上11塊錢買的髮帶,也會在粉絲催更時耐心回復。從2017年4月至今,林允發布131篇筆記,積累了480萬粉絲,不少粉絲自爆屬於「黑轉粉」。

美妝APP逐漸成為明星繼微博之後的又一戰場。范冰冰和林允之後,大S、江疏影、王鷗,乃至林依輪、周一圍,紛至沓來,分享美妝時尚經驗。

有微商在朋友圈懇求范冰冰「留條活路」。

原本高高在上的明星與微商搶客戶,劃地盤,聽起來奇怪,卻實實在在發生了。明星網紅化是大勢所趨,互聯網的發展推平了輿論場,粉絲更喜歡有血有肉的「人」,那些面目模糊、如神像般的明星,已是屬於上個世紀的回憶。

2

曾幾何時,明星和網紅身份的沙漏還沒有倒置,網紅們迫切地希望成為明星,上春晚,出專輯,演電視劇,這意味著光鮮亮麗的生活,廣泛的認知度和不菲的收入。

那是互聯網的開蒙時代,網紅們在各類論壇中獲得名聲,在線下換取微薄的出場費。那時的互聯網紅人與草根畫等號,隨之衍生出的形容詞大多與窮、丑、「小小的天有大大的夢想」有關。他們的命運也與草根綁定,剛冒出些嫩芽,就在一撥撥的新草中泯然眾人。

豆瓣女神張辛苑出演電影《魔都凶音》 圖/視覺中國

所以,他們大多稍有名氣便一頭扎進電視劇,積極地上綜藝節目,彷彿面孔出現在電視上,就意味著納了主流社會的投名狀。

當年的豆瓣女神張辛苑,爆紅之後開始接電視劇,一部部戲拍下來,認識她的人越來越少;南笙在《天天向上》中令人大跌眼鏡的表演,證明了明星作為一個職業,門檻並不低,還真不是人人都幹得了。

而在當下,情況發生驚人的逆轉。互聯網成為粉絲們追星的主要陣地,個人的知名度與商業收益被打通。網劇風口,直播風口,短視頻風口……風吹了一圈,傳統的造星邏輯坍塌了。

時代不同,玩法變了。傳統明星們與粉絲保持距離,有神秘感。黑色墨鏡和口罩是標配,完美無缺,談戀愛不敢讓人知道,彷彿清教徒,生來就是為了滿足粉絲的想像。

現在推崇的是「人設」,吃貨、段子手、老幹部,把無傷大雅的小缺點暴露給大家,自嘲一番,講究的是瑕不掩瑜。比如人設崩塌前的薛之謙,他自己都沒想到,寫段子也能翻紅。

新時代的造星邏輯催生了真人秀的火爆。點開流量明星的豆瓣作品欄,發現評分最高的作品是他們參加的真人秀。

演戲或音樂有門檻,但在真人秀里,只要表現出自己的「真性情」,但不過分放肆,便可收穫一大波粉絲點贊。如果不經意間展示出恰到好處的禮貌,更是錦上添花。粉絲們大可理直氣壯地說出對愛豆的感情「始於顏值,陷於人品」。

3

另一方面,當大眾審美經歷了幾年的再教育之後,「網紅」的詞義也在悄悄發生變化。它開始具有雙重含義,除了錐子臉、玻尿酸和巨大的歐式雙眼皮,也越來越多地用來指代一個個可愛靈動,幽默直爽的年輕面孔。

被稱為」帶貨女王「的楊冪街拍 圖/視覺中國

當下被稱為「帶貨女王」的網紅們,其核心競爭力並非美貌,而是獨特的個性和品味。粉絲只需平視他們,各取所需。

明星與網紅間的鴻溝正在被抹平。粉絲影響力與電商嫁接,網紅也不再是只能賺出場費的小角色。他們大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影響力大的,還有自己的產品團隊。他們以自身為IP,又避免了完全暴露在聚光燈下的不便。

相比之下,明星們的光鮮背後,需要承擔巨大的壓力,沒日沒夜趕通告,拍戲,接受採訪,靠體力賺錢。演出市場不同以往,利潤不再豐厚,還要面對多方鉗制。林允就輕描淡寫地吐槽,接什麼戲都由周星馳來定。

更惱人的問題是隱私,明星們走在大街上,永遠不知道有幾台相機對準自己。稍有不慎,就是全網黑。而多數網紅並沒有登上狗仔的拍攝清單,他們更像生意人,悶聲發大財。

在品牌商眼裡,明星與網紅的價值天平也在發生傾斜。網紅們自帶粉絲黏性,讓商品廣告的投放更加垂直。找網紅代言商品的風潮已經在美國掀起,Kristina Bazan在INS上有220萬粉絲,歐萊雅用七位數的代言費將她簽下。一些知名博主,在INS上上傳一張使用品牌商品的圖片,便可獲得5000到25000美元的酬勞。

擁有220萬粉絲的瑞士 時尚博主Kristina Bazan出席2018秋冬巴黎男裝周 圖/視覺中國

類似的故事也在中國上演。市場資源有限,誰的流量大,帶貨能力強,誰就能得到品牌青睞。《福布斯》雜誌報道,2015年,網紅張大奕收入4600萬美元,約合3億人民幣,相比之下,國際明星范冰冰收入2100萬美元,不到前者一半。

與辛苦拍戲或者錄歌相比,網紅似乎是更容易也更舒適的賺錢方式。明星們轉戰網紅甚至微商,有天然優勢,楊冪的每張機場照都能引發粉絲的購買狂潮,開美妝號之後,范冰冰同款面膜也在淘寶賣到脫銷。

所以,明星的邏輯從作品-知名度-收益,變為人設-知名度-帶貨-收益。沒有了作品作為根基,後者已經與傳統的明星概念毫無瓜葛。不過,既然最終目的是賺錢,何必做一個苦哈哈的明星呢。

流量時代,誰也不敢妄言,能站著把錢掙了。是潛心作品,出類拔萃;還是巧笑盼兮,帶貨賺錢,明星的選擇題背後,你我都在投票。

本 文 未 經 允 許 請 勿 轉 載

轉 載 或 商 務 合 作 請 留 言

? 火星試驗室 ?

博雅天下旗下產品

《博客天下》、《人物》等媒體鼎力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火星試驗室 的精彩文章:

蘇芒:拼出來的時尚
《經典詠流傳》霸屏揭秘五:羅家英給汪明荃的三頁情書早寫好了?

TAG:火星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