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白起殺降人數考:到底二十還是四十萬?竟還有無辜平民?

長平之戰白起殺降人數考:到底二十還是四十萬?竟還有無辜平民?

長平之戰,大秦戰神、武安君白起一次性殺降四十萬,成千古之悲歌。然而前面發了幾篇白起的文章後,我發現很多讀者對於這個數字表示懷疑,因為趙國出征的總兵力也不過四十五萬而已,打了三年,怎麼還能剩四十萬投降?所以在電視劇《大秦帝國之崛起》中,孫皓暉也認為趙軍應損兵二十五萬,剩二十萬投降,被白起阬殺。

可這就跟史書記載不符了,《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明明記載:「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乃挾詐而盡阬殺之。」《史記趙世家》中也說:「趙括以軍降,卒四十萬皆阬之。」分明說最後被阬殺的人數是四十萬,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有人認為,史書的記載有誤,這40萬應是整個長平之戰三年中趙國損失的全部兵員,而不是最後被殺降的人數。

但本人認為,史書的記載並無誤,因為投降秦軍的並非只有趙軍,還有上黨長平一帶的平民,據《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中白起所言:「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非盡殺之,恐為亂。」,原來在三年前,「秦使左庶長王齕攻韓,取上黨。上黨民走趙。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在長平一帶,不僅有二十萬投降的趙軍,還應有二十萬從上黨逃來的韓國難民,他們寧願拋家棄土也不願成為秦國百姓,而跑來長平投奔趙軍,若是放了這些人恐怕必為亂秦國,所以白起也不得不將其一併屠殺。

如此,事情便明了了,《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乃挾詐而盡阬殺之。」以及《史記趙世家》:「趙括以軍降,卒四十萬皆阬之。」兩句話里的」卒「,並非」兵卒「之意,而是」終於「的意思。白起阬殺的四十萬俘虜中,竟然有一半是無辜的韓趙平民,所以如此規模的大屠殺,也並未引起大瘟疫的發生,因為這附近百里的百姓,恐怕都被秦軍殺光了。

這真是,原野猒人之肉,川穀流人之血,蚩尤之亂,不過於此矣。事實上,一直到唐開元十一年(723年),唐玄宗李隆基巡幸至此,還是看見白骨森森,漫山遍野,觸目驚心,遂親自致祭,命三藏法師(這裡的「三藏法師」是對精通佛教聖典中之經、律、論三藏者的尊稱,並非專指玄奘法師)設水陸法事七晝夜,超度坑卒亡魂,並將該山命名為「頭顱山」,該村命名為「哭頭村」,該谷命名為「省冤谷」。此後,唐玄宗又收骨、築墳、並在該地修建了一座骷髏王廟,「擇其骷骨中巨者,立像封骷髏大王」,以祭奠那四十萬悲凄的孤魂野鬼,當地官吏每年春秋致祭,至今此廟尚存,廟內塑有趙括夫婦像。

圖:陰氣森森的的骷髏廟和趙括夫婦像

而正因為如此,長平百姓都對白起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此仇世世代代都未能忘,這種叫白起肉(燒豆腐)的長平傳統美食,因此流傳了數千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戰國「長平之戰」先是政治失敗,再有戰術失敗,趙國焉能不敗
不拘泥於眼前,著眼大局謀發展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