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教育」成了這屆蘋果發布會的關鍵詞。谷歌微軟:我不服

「教育」成了這屆蘋果發布會的關鍵詞。谷歌微軟:我不服

這是BottleDream662次與你美好分享

蘋果在 2018 年的第一場發布會,和往常都不太一樣。

不僅地點選了在一家高中(Lane Tech Prep High School),發給參與者的活動流程也設計成了課程表的樣子,還特地把記者們都安排在學校飯堂里吃飯。

發布會在學校里搞,記者們排隊進場像去上學

一段時間沒見,Tim Cook 好像又顯老了點

活動流程長得就像課程表

從宣傳到現場,都把「教育」放在了最核心的位置上——

科技x教育

這屆蘋果發布會到底有什麼看頭?

我們給你總結了3大亮點,

並且順帶看了看

蘋果的老對手們都在幹嘛:)

(嗯,說的就是谷歌和微軟)

「紅領巾」出現在現場,中國市場很被重視嘛

你還在用 iPad 刷視頻蓋泡麵?

蘋果:不止玩玩而已。

對於不少科技迷來說,單看外觀造型、硬體配置等,蘋果這次發布的新 iPad 沒啥新意。最大的賣點在於——便宜。最低人民幣 2399 元,刷新 iPad 家族的價格新低。

但蘋果說,如果你把這款 iPad 用在學習上,驚喜真的不少。

比如說,他們重點介紹的 3 款跟AR(增強現實技術)結合起來的學習應用——

沒法跑去世界各地逛博物館?「Boulevard AR(林蔭大道)」應用,讓你也可以全方位欣賞世界名畫。

放大放大再放大,再小的細節都不怕。

他們跟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合作,開發「Free Rivers(自由河流)」,直觀生動地呈現河流走向等地理知識,連河上修建大壩所產生的綜合環境影響等,都能立體展現。

他們甚至成為了解救青蛙的擔當——「Froggipedia (青蛙百科)」應用。

iPad 的「好基友」觸控筆能夠識別力度大小的變化,所以當你用這款應用的時候,你可以把觸控筆作為「解剖刀」,用輕重不同的力道「剖開」青蛙的身體,在 iPad 上完成一次實驗室里的青蛙解剖實驗。

聽起來都挺酷炫的吧?就算早就從學校畢業,也想下載這些應用玩玩看。但蘋果表示,趣味是學習的重要部分;把增強現實技術用在學習場景,將改變學生「接觸世界、認識世界的方式」。

「它能將課堂變成浩瀚無盡的宇宙星辰,也能通過復原古器物,讓歷史課上得更生動。它還可以讓學生們仔細觀察日常用品的內部構造,了解它們的製作流程。」蘋果官網上寫道。

當然,有沒有蘋果聲稱的那麼神,還得讓實際效果來說話。

科技加速變化的未來,

教育要「點燃每個人內心的創造力」

這場發布會上,蘋果展示出顛覆傳統教育方式的野心——未來的教育,不應該停留在很多學生以班級為單位,按照同樣的速度,學習同樣的內容。

「我們相信,科技能夠為學生和老師們創造真正獨特而又個性化的教育體驗。」CEO 蒂姆·庫克說。他們還推出了「創造力」課程,從音樂、視頻、攝影、繪畫這 4 個方向,讓學生們練習如何表達創意。

在蘋果的設想中,iPad 的硬體設備應該成為教學的強大助手。除了用多媒體、互聯網讓學生們學得開心,根據不同能力和習慣因材施教,也該引導學生在使用電子設備時保持專註和投入。

蘋果出的課堂管理系統

不過,這也引出了教育的另一個重要命題——

當科技與教育不斷融合,

經濟、社會差距會不會拉大受教育水平的差距?

無力購買 iPad 的學生和家庭,

還能跟上科技驅動的未來嗎?

不少人擔心,教育科技的發展其實會加速教育差距

蘋果推出了「Shared iPad(共享 iPad)」計劃,希望能跟更多學校合作。

在過去,iPad 設備只能為一名用戶保存使用數據,如果學生想用 iPad 來學習,最好能自己擁有一台 iPad。

「Shared iPad」計劃想打破這個局面。他們開發了新的系統管理工具,允許多個賬戶登錄一台 iPad。這樣一來,一台設備就能供幾個學生使用,同時他們各自的學習進度和數據都能跨應用、跨平台儲存下來。教師也有相應的管理工具,能滿足管理幾百個學生賬號的需求。

關於教育公平,蘋果也考慮了師資力量的影響。

一般來說,重點學校更容易招到老師,也有更多資源促進老師發展,老師們在接受和應用教育技術的適應力也更強。但在更大範圍內,很多學校、老師不具備這樣的優勢和條件。

「Apple Teacher(蘋果教師)」是蘋果面向老師們推出的免費學習計劃——讓老師們也能更好地學習。

通過這項計劃,每個老師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提升 iPad 和 Mac 的教學技巧,探索科技可以怎樣幫助學生們自主學習、學會學習。

另外,這款教育版 iPad 也延續了蘋果對信息無障礙的支持。

對於沒法看到屏幕的,或者喜歡通過聲音學習的孩子,「朗讀屏幕功能(VoiceOver)」可以讀出屏幕上的內容,包括描述一張圖片上有什麼。連拍照的時候,它都能給你提示。

就像蘋果一直強調的,「真正強大的科技,應該是讓每一個人,包括殘障人士在內的每一個人都能享受的科技」

編程是「語言」

不止是程序員才需要學

當蘋果等科技公司談論教育,「編程」總是被他們放在尤其重要的位置上。

早在 1995 年,喬布斯就在一個訪談里說,每個人都應該學一門編程語言:「學習編程教你如何思考,就像學法律一樣。學法律並不一定要為了做律師,但法律教你一種思考方式。」

2016 年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蘋果推出了「Swift Playgrounds」應用,讓編程小白像玩遊戲一樣,輕鬆學習編程。

去年 12 月,蘋果也和芝加哥市政府合作推出「Everyone Can Code」( 人人都能編程)教育項目,目標從幼兒園到大學,覆蓋 50 萬名芝加哥學生。

在蘋果官網的編程教育專區,你還能找到他們給老師提供的教材。

而這次發布會,蘋果邀請了芝加哥的一位小學編程老師 Kasia Derza 走上舞台。她分享了自己的教學故事:怎樣使用「Swift Playgrounds」,讓小學生們能夠掌握基礎的編程知識,並且嘗試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軟體。

不過,強調編程教育,不是要把每個人都訓練成程序員。

科技圈裡越來越流行的論調是,學習編程的過程中,你也在鍛煉自己的問題解決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這也是為什麼,編程也被越來越多學校重視的原因。

只是,別本末倒置了就好。

蘋果搞了那麼多事,

谷歌、微軟在幹嘛?

蘋果這次發布會前,谷歌還炮製了一個小插曲——趕在蘋果之前,谷歌也發布了一款平板電腦,也是教育版的。

谷歌和電腦製造商宏碁 Acer 聯手,推出了平板電腦 Acer Chromebook Tab 10,每台平板電腦還配備一支不需要充電和配對的觸控筆。

谷歌說,他們會用高級機器學習演算法來分析和預測學生的手寫行為,讓書寫體驗更加流暢。

在教育版硬體設備上,谷歌比蘋果更早實現突破——關鍵在於他們的重要「武器」Chromebook

簡單來說,Chromebook 跟一度流行的「上網本」挺像的,基本服務都基於谷歌的 Chrome 瀏覽器,只要能上網,你就能用在線的文檔、表格和幻燈片功能。

作為一台電腦,Chromebook 裝不了其他軟體,也玩不了單機遊戲,乍一看硬傷不少,但反而適合當作學習工具。而且它比起普通電腦便宜不少,也更輕便,續航時間也更長。

對於學校來說,Chromebook 很方便統一管理。而針對不少學校電腦設備老化的情況,谷歌還推出 Chromium 系統,閑置的老電腦裝了這個系統,也能變身繼續使用。

到 2017 年,Chromebook 在教育市場已經擁有高達 60% 的市場佔有率。

舊電腦變身新 Chromebook

另一個科技巨頭微軟也想過要跟 Chromebook 拼一把教育市場。去年,微軟打造了教育版的系統 Windows 10 S,號稱要幫助學生們遠離「充滿惡意」的外部世界。但目前來看,市場反應並不理想。

相比之下,微軟在教育公平上的嘗試,似乎更加亮眼。

你可能用過微軟旗下的 Skype 來聊天、面試、或者開工作會議,但你可能沒注意到,微軟正在用 Skype 建立起在線教育社區。

在這個 Skype 組局的教育社區里,你不僅能找到常見的數學、科學等網課資源,他們還推出基於聯合國 17 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課程。

例如,給學生系統地科普性別平等

你也可以找到全球各地的教育資源和教育者,跟他們建立聯繫。

而谷歌則通過公益組織Google.org,將目光更直接地投向欠發達或戰亂衝突地區。

根據他們的報告,全球有74%的學生沒法充分享用互聯網資源,2.21 億學生在課堂上聽的是自己聽不懂的語言,3200 萬小學生因為暴力衝突和顛沛流離而不能坐在教室里上課。

他們選擇跟在這些地區服務的公益組織等合作,用科技幫助提升教育質量。

例如,他們跟「Learning Equality(平等學習)」合作,通過改善網路介面技術等,為中東、撒哈拉地區的孩子們提供儘可能多的學習資源。

他們也參與到「StoryWeavers(故事編織者)」在線圖書館的建造中,將能夠促進兒童語言學習的圖書翻譯成 60 多種語言。

可以看到,在將自己的科技專業能力融合教育的探索上,蘋果、谷歌、微軟都很積極,也很受到外界看好。

不過,近些年來,另一種更為審慎的聲音也開始興起。

不少媒體評論,科技公司們在教育上的舉動,是在為未來培養更高粘度的用戶——孩子們從小就用某家公司的科技產品來學習,更容易養成習慣,長大後具有更高購買力後,也很可能願意消費更多。

另外,最近 Facebook 的「數據門」事件,也讓人們在用戶數據、隱私等問題上緊張不少。

「我們會保證所有學生數據的私密性,只有老師可以查看,蘋果自己也沒有許可權。」發布會上,蘋果的「ConnectED (與教育相連)」項目負責人 Cathleen Richardson 特地強調;而常被懷疑跟蹤和使用用戶數據的谷歌,也曾多次回應說對用戶數據有嚴格規定。

只不過,說得再多,關鍵還得看具體做了什麼。

教育 x 科技,值得被討論的,並不局限在課內外教育本身——

科技越發展,科技公司越壯大,科技帶給人類的未來的確值得期待;

但另一面,該怎麼使用科技,怎樣處理人和科技、科技公司之間的關係,怎麼在這個科技無處不在的世界裡好好生活,也是越來越值得人類認真審視的命題。

更根本的還在於,快速變動的時代里,人應該成為怎樣的人。

文 | Sam、小火龍

編輯 | 麒麟

圖 | Apple、Skype、Google.org、the Verge、the Future Privacy Foru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ottleDream 的精彩文章:

「食草男」,正在崛起的新物種

TAG:BottleDr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