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樂亭地名傳說:燒紙庄村

樂亭地名傳說:燒紙庄村

來自《樂亭地名傳說》

主編:石煥玲、鄧樹民

編輯:李永波、謝立勇、常麗華、石學佳

【如果您喜歡「圖文樂亭」,請微信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燒紙庄在樂亭縣城的西部,距離樂亭縣城有三十多華里。這個地方全是黑土地,土質肥沃,是一個比較富庶的地方。這個地方為什麼稱為燒紙庄,還得從古時候說起。從前這裡人煙稀少,荒草連天。在這片荒原之中,零零星星地能見到幾間草房,幾縷炊煙。這裡有一戶人家,全家三口。丈夫、妻子、丈夫的妹妹。丈夫的妹妹對他妻子來說就是小姑子。這家的男主人是一個木匠,大約有三十多歲,長的大手大腳,魁梧大身。一看就知道是一個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兩隻眼睛圓圓的透著精明與智慧,他的木工技術遠近聞名,無論是粗活還是細活,沒有不隨顧主心愿的。一年到頭,在家的時間少,在外地幹活的時間多。賺的錢足以維持家中生活。家中只有姑嫂兩人操持家務,那時侯人心向善,世道平安,姑嫂兩人常年在家也相安無事。再加上嫂子淑慧賢德,勤儉持家,日子過的也有滋有味兒。那一年寒食節,姑嫂兩人買了很多黃表紙,剪成紙錢,準備為去世的雙親上墳掃墓,燒紙送錢。寒食節是清明節的前一天,這個季節春風很大,氣候乾燥,去年一人高的遍地蒿草已經是遍地乾柴。風一吹就斷,人一碰就折。而寒食節又偏偏是這個時候。這都是介子推惹的禍。可歷史無情,風俗難變。寒食節就是寒食節,寒食節的風俗就是上墳燒紙。這也是祭奠逝去親人、追懷親人恩德、寄託哀思的一個儀式。這麼說,介子推不但沒有惹禍,還立了功。

這天一大早,姑嫂兩人匆匆整理了家務,挎上了裝滿紙錢的柳條籃子,出門上路,到父母的墳地去了。到了墳地,姑嫂二人看到這裡一片荒涼,荒草把墳頭都淹沒了,不覺心中酸痛。她們精心拔去了墳墓西面的荒草,擺上了肉、蛋、米飯、白酒等供品,點燃了紙錢。她們雙雙跪在父母墳前,想起父母的音容笑貌,想起父母為家庭付出的辛酸勞累,想起父母生前對他們的養育呵護,姑嫂兩人不禁滿臉流淚,放聲大哭。紙已燒完,哭聲漸弱。但余火尚在,青煙未散。時間已近中午,姑嫂兩人互相攙扶,一步三回頭地轉身回家了。

中午剛過,就聽有人大喊:「失火了,失火了!」姑嫂兩人跑出門外向北一看,驚的目瞪口呆。原來墳地的周圍已經成了一片火海。風卷火,火捲風,風助火勢,火借風威,發出呼呼的響聲。濃煙滾滾,遮蔽了半個天空;火勢熊熊,吞沒了半個大地。飛鳥凌空遠遁,鼠兔進洞封門。沒有一個活物敢在此地停留片刻。它們深知稍有不慎就會葬身火海。大火是怎麼引起的,姑嫂二人不很清楚。但她們隱隱感到是不是她們燒紙的緣故呢?如果是她們燒紙的緣故,那她們就罪莫大焉!這時候又聽到有人喊:「那是天火呀,是老天爺的賜福啊!你燒的越旺越好,火燒旺運,火燒旺運哪!」姑嫂二人聽到這裡,心裡稍微平靜了一些。大火一直燒了三天三夜,從燒紙庄燒到了火燒佛。火燒佛這個地方原來有一個大寺廟,廟中供奉著很多佛像。大廟周圍連片的草樹全部燒光,可是寺廟和佛像絲毫未損。後來人們在這裡建立了很多村莊,村莊的專名不一樣,而通名都叫火燒佛。有劉火燒佛、傅火燒佛、王火燒佛等。大火從火燒佛又燒到了速火庄,從速火庄又燒到了連北店,從連北店向北燒到斷火庄。到這裡大火就嘎然而止了了。雖然向北仍然是草樹相連,荒草遍野,可是大火併未向北蔓延,就象刀裁的一樣頓時停了下來。大火過後,人們跑到覆蓋著厚厚灰燼的大地上,扒開灰燼一看,灰下全是肥的流油的黑土地。庄稼人有了土地,比得到金子還寶貴。那時荒地很多,開荒是最費力的。上天突然賜給寶地,怎麼不使人欣喜若狂呢?因禍得福,姑嫂二人也非常高興。她們沒有想到,這場大火卻給鄉鄰們帶來了福氣。鄉鄰們則認為是神仙在她們姑嫂身上附了體,借他們燒紙給鄉鄰賜福。後來人們捐資為她們姑嫂修建了祠堂,題名「姑嫂祠。」這個村莊取名為姑嫂燒紙庄。後簡稱姑燒紙庄。後諧音為顧燒紙庄,現在也簡稱顧庄。在顧庄的周圍建有徐燒紙庄、馬燒紙庄等,曾屬陶庄公社管轄,現在屬大相各鄉管轄。速火庄、連北店、斷火庄則屬灤南縣管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文樂亭 的精彩文章:

鄉村人物:二舅媽

TAG:圖文樂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