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新樂府運動,原本是民間素樸歌謠,竟因他墮落成阿諛奉承的詩!

新樂府運動,原本是民間素樸歌謠,竟因他墮落成阿諛奉承的詩!

新樂府運動 樂府詩,原來是產生於民間的素樸歌謠。由於這些詩歌如實地反映了普通民眾的聲音,自古以來就被認為是給當權者施政之際提供了重要指針的作品。而六朝以來,樂府詩失去了它率真的風姿,墮落成為旨在阿諛與淫樂的歌詩。新樂府的提倡者白居易等,認識到以上那種現實情況,所以主張恢復樂府原來的諷喻精神。

為了使當代民眾的聲音不斷上達當權者之耳,必須創作有當代風格的新樂府。 新樂府的提倡,雖然繼承了杜甫新體樂府的精神與方法,但直接的契機是李紳的《新題樂府》20首。李紳的作品現已亡佚不傳,不過,繼之而起,元稹作了《和李校書(紳)新題樂府二十首》;元和四年(809)白居易在唱和元詩的同時,將這一種組詩增至50首,這就是《新樂府》50首。

白居易於前一年躋身翰林院,作為制策主試官,屢次上書呈說自己的政見,他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具體貫注到新樂府50首中。50首作品,篇篇都真實地描繪出社會諸層面的各種矛盾,對於現實政治痛加激烈的批判。次年元和五年(810),他又有《秦中吟》十首,詠唱陷民眾於苦難的社會的悲慘情況。

以後白居易在親自為自己的作品結集時,置這一系列社會詩於諷喻詩一類,而其強烈的諷喻精神,給了同時代與後世的詩人們強大的信心。這些詩使得作為人民詩人的白居易獲得了不朽的聲譽。 然而,如就其長期的詩歌創作的全體來看,這一類諷喻詩的製作,只是集中於元和初年前後的一個時期。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貶謫江州司馬後,這種面貌的作品就消失了。 白居易今存詩作約有3000首,數量為唐代詩人之首。他在生前編定自己創作的詩文為《白氏文集》75卷,其中詩歌分四類

除前述「諷喻詩」外,有「閑適詩」、「感傷詩」、「雜律詩」,著名的《長恨歌》《琵琶行》等歌詠悲哀之情的作品屬「感傷詩」。

就像當時他連同其友人元稹一起被非難為「元輕白俗」那樣,白居易詩的重要特徵是詩句的平易性,他善用淺白易懂的語句,致力於優美的韻律和巧妙的表現

其詩,從他生前起,就廣泛地為人們所愛唱,這在其本國中國自不待言,連在遠方的朝鮮、日本人中間,也復如此。

此外,應當注意的是,除元稹外,白居易周圍還會集了許多詩人,形成了一種相互以詩文唱和酬答的文學團體,這與韓愈周圍存在有韓門子弟相類似,這是中唐以後產生於文壇的新傾向。以《竹枝詞》等民歌格調之作知名的劉禹錫,也是其中的一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唐詩鑒賞-秋雨夜眠(白居易)
唐代詩魔白居易,花甲之年艷福依舊,堪稱當代謝賢

TAG:白居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