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15年前李剛田揮刀改漢印,今天他會後悔嗎?

15年前李剛田揮刀改漢印,今天他會後悔嗎?

這是一篇有關商榷的文章。

首先聲明,我對李剛田先生十分尊重。

無論創作能力、學問深度還是為人處事,李剛田先生在當代書壇都享有良好的口碑。要知道,美譽度能比肩李先生的名家並不算多,甚至很少。

李剛田先生的篆刻在河南及全國影響了很多人,其中不乏當代篆刻精英。無論是出任《中國書法》雜誌主編、擔任西泠印社副社長,李剛田先生一直不溫不火地以他慣有的務實風格,紮實做事。

在大連圖書館,我曾親耳聆聽過一場李剛田先生的講座,句句質樸,毫無裝腔作勢之態,甚至多有對當代書壇的反思,對展廳時代和展覽評審的詬病,也是實話實話,一針見血。

記得現場有人提問「對當時拍出天價的黃庭堅《砥柱銘》作何感想」時,李剛田先生露出老實人的狡黠微笑,他說藝術品尤其是中國書畫藝術拍出高價是好事情,但對於這件作品他保留意見,他直言以自己的藝術感覺認為贗品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當然了,他一再強調是「個人觀點」。

這就是有一說一,敢於直抒己見的可愛老頭兒李剛田先生。

這麼老實、厚道、正直的李剛田先生,曾經做了一件讓我一直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那就是他親自動刀,修改了二百方漢印。認為這樣刻,才更「完美」。

2003年9月,李剛田先生這本《古印評改200例》,在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十多年過去,很多人幾乎忘記了這碼事。最近,我無意間在上海《書法》雜誌上,看到了這一系列評改漢印的連載。看來,這些評改之作仍然深受歡迎。

2003年該書出版時,李剛田先生已經57歲,以這個年齡來做這樣一件事情,我想他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正如他在書中序言里所述:「今人站在篆刻藝術的立場上去看作為實用之物的古代印章,在大批精美的作品之中,亦或發現與今人審美不合之作,甚至也有精劣惡俗之品。數百年來,『印宗秦漢』一直是篆刻家所提倡的。……但由於初學者對篆刻藝術尚未能深入理解,往往會對古印不分良莠而機械地摹仿,這既不利於培養初學者對藝術規律的主動把握,也不利於培養其創作意識。……(故)在這本集子里,我從傳世的大批古代印章中,選出200方自認為值得討論的印例,一一進行評說改刻,……目的是使初學者……從一開始注重鍛煉學印者的藝術想像力和創造力。」

我相信李剛田先生的初衷是一片好心,怕初學篆刻者誤入歧途。但他修改後的作品與原作比較,是否真的脫胎換骨,還是遠不如古人匠心獨具呢?

我就以2018年第三期《書法》雜誌刊載的這5方印為例,大家一起來看看李剛田先生評改得到底對不對。

李剛田先生評改說明:

在篆刻創作中應「計白以當黑」。

「博山侯家丞」一印的留白就不是很理想,其病在於「博」字左半,此處留白使印面顯得鬆懈。「博山」兩家之白連在一起,與其他幾字明顯不協調。

改變此印,只須把「博」字左半之白填滿,全印頓時顯得團聚。此外,局部增以小的變化,如「博」字之「寸」部,「侯」字下部兩點,皆有圓轉變化,以增其韻致;「丞」字重心上提,以暢其勢。

原印下部邊沿留白過多,改之,使印面更加飽滿。

李剛田先生評改說明:

古代印工制印,並無太多書法美的意識,更談不上刀法、筆意的表現,卻很注重印面的裝飾之美,以印面充實、飽滿、均布為能事。

「呂相私印」一印中的「呂」,就是為求均布,上下兩部分作科長凸凹處理,其手法非常表面化,是一種非書法的工藝手段。今回歸漢人質樸一路,使「呂」字自然、平直,全印略作方化,洗盡鉛華,反而覺得更為醇古而耐人尋味。

李剛田先生評改說明:

「韓章」一印,線條甜美而留空欠妥。今改刻之,仍遵其篆法不變,「韓」字重心下移,密實其下,舒展其上,均滿中有舒和。「章」字重心上提,下部留出大塊空地,一豎畫左斜舒展其間。刻時用力爽快,轉折處稍加方正,一改原印之甜美為舒朗爽健。

李剛田先生評改說明:

此印平正工穩,為漢印中製作較精美者,但覺有靜而無動,有規矩而少變化,有文雅而少趣味。

小改此印,又無良策,只好在篆法上大變。原印二字左實右虛已稍見端倪,但左字實密而刻板,右字中虛而空靈不足。

今仍做右輕左重安排,改變篆法,使左字實中有空透,右字重心上提,下部大塊留空,造成反差,打破原印工穩平靜。

減原印幾分工藝特點,增幾分書法意味。

李剛田先生評改說明:

「陳褒私印」較為工穩,篆法、章法均無大病。然視覺上微感不舒服的有兩點:

一是印面四字太密集;

二是全印的味道過於甜美。

改刻此印也應從這兩點入手:將印中四字間距略作分離,間距舒朗了,字態便有了自由感;之後,在篆法上求一些小變化,如「陳」字、「私」字左右略分,中間留出空餘。

用刀變熟為生,有刀有筆,有輕有重,如「私」字的右半及「印」字的上部相對變輕。在篆法上將原來的圓意變為方意,平添了印面生辣的味道。

通過這5方印漢的評改,可以看出李剛田先生的篆刻審美。

他不喜歡過於飽滿,不喜歡過於均衡、平靜,不喜歡黑白反差太小,不喜歡過於甜美而少老辣,不喜歡太圓少方……

總之李剛田先生的篆刻崇尚生動而多變,反差對比明顯。

有人說李剛田先生藝高人膽大,改得好!

也有人說李剛田改古印,膽子太大,呵呵。

我知道,李剛田先生在當代印壇,是一名出色的篆刻導師。他的看法也不能說不對,甚至相當正確。但是,可是,可但是,在面對古印,尤其是漢印,儘管不是全部精彩,我們是不是都來按照今天的審美和個人的風格,來草率地修改古人的作品呢?

現在的美女追求A4腰,還要有馬甲線、人魚線,那我們想到楊貴妃時,是不是非要穿越到唐朝,逼著娘娘去健身房跑步、擼鐵去減肥呢?環肥燕瘦,各有風韻。何況年代懸隔,審美不一。

面對高山仰止的秦漢古印,永遠是後代印人的珠穆朗瑪峰。

古印的確不是枚枚精彩,但卻是個個貨真價實,代表著那一時期的審美和真實的存在。平靜、均勻、安祥,都曾是那個時代的重要審美,也許是展廳時代,我們過於追求變化。有了褚遂良的細勁婀娜,沒人去嫌棄虞世南太過於平和。再說王羲之也不會一出手字字精彩絕倫,但沒有人專門去挑王羲之的不足,再專門出一本《王羲之評改200字》。

學一門藝術,沒有人會和古人一模一樣,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一直讓藝術之光永不熄滅。但是,我們對古人一定要心存敬畏。你也許發現自己已經超越了古人,但在生命終結之時,你可能會突然感到,這就是一個笑談。正如董其昌一直看不上趙子昂,但在暮年才良心發現,感嘆終是不及。

我相信李剛田先生評改古印的初衷是好的,但我相信他完全有更多的表達方式,而不是用這種修改古人作品的方式出場。

改了也就改了,有人鼓掌,有人竊笑,有人支持,有人反對,這已經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希望我們都能從善意的角度,去理解李剛田先生的動機。

但願他別有一天突然後悔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日課 的精彩文章:

不練書法,怎能懂得愛情?
放著這20首曲子,書法越寫越帶勁!

TAG:書法日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