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完這本書,我腦子裡究竟剩下了什麼

讀完這本書,我腦子裡究竟剩下了什麼

兩周前,霍金去世,我計劃讀完他的《時間簡史》。兩周後,的確是看完了,但其實讀到最後,就有些不耐煩了。

這篇文章是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所做的一個總結。大部分都是簡單明了的,畢竟霍金有些寫的很複雜的,我看完也會忘記的,所以最後在腦子裡記住的都是簡單的。

開普勒、哥白尼證明了日心說,改變了以往地心說的觀念,開始了人們對於宇宙的正確認識。

牛頓提出了著名的牛一、牛二、牛三定律。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力與質量和加速度有關。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等大反向。他還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光速不變,且是可以達到的最大速度。你無法找到一個比光速還快的運動。另外他還提出了四維時空,將時間空間統一在一起。但是牛頓認為只要距離變化,那麼引力是可以瞬間變化的,這便產生了矛盾。如果傳播是有速度的,那麼距離變化總要經過一段時間,那麼引力怎麼可能瞬間變化?

愛因斯坦也曾為這個矛盾困擾了很長時間。在不久之後,他就提出了著名的廣義相對論。當一個無限小的物質運動時,如果不考慮引力,它總是在做勻速直線運動,但當考慮到引力時,時空就會彎曲,因而不可能筆直運動。他認為由於時空的彎曲導致了物質之間存在引力。所以本應在時空中直線運動的粒子,在三維世界裡看,它們的運動就會變得彎曲。但是時空為什麼會彎曲呢?其本質是由於物質的存在。

質量也是形成引力的一個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來源。質量可以和能量聯繫在一起,能量可以與動量聯繫在一起,能量可以與動量結合在一起,形成四維動量。這就又與狹義相對論聯繫在一起。引力其實就是一種超距力,不受距離的影響。

有人這樣描述廣義相對論:時空告訴物質如何運動,物質告訴時空如何彎曲。它將物質的 屬性與時空的彎曲聯繫在一起。廣義相對論已經成為了天體物理的基本思想,對於理解黑洞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當廣義相對論合理解釋了天體宇宙這些宏觀的東西,但是對於微觀粒子,該理論失敗了。於是量子力學應運而生。雖然它代表了一種前所未聞的不確定的觀念,但一個一個的實驗卻證明了量子力學的正確。

當想到量子力學,最著名的可能就是薛定諤的貓吧。在一個密封性盒子里,有一隻貓,同時還有放射性物質。當放射性物質衰變時,就會釋放出有毒氣體,將貓毒死。如果沒有檢測到衰變粒子時,就不會產生有毒氣體,貓仍會活著。所以如果我們想像貓的死活。貓又死又活,有可能死,也有可能活。

因為它給了一個很基礎的概念:量子態是不確定的。物質可能處於任意一種狀態,也可能處於某幾種狀態的疊加態。另外,它還給出了一個基本公設,即測量公設。測量會影響物質的狀態。在測量之前,物質有可能處於任意一種狀態,而只有測量時,它才會顯示出一種特定的狀態,這就是所謂的量子態坍塌,導致出現某一種確定的量子態。

薛定諤提出了薛定諤方程,創建了波動力學。它描述了粒子的時間演化規律。同時它也給出了可能出現狀態(本徵值)的概率。甚至,通過薛定諤方程,你可以解釋光子的各種現象,它可以將狹義相對論、電磁學聯繫在一起。更有甚者,它與熱力統計學也有所關聯。

海森堡提出了著名的不確定原理:在微觀世界中,在粒子的時間中,不可能同時準確測量位置和速度。當位置測量得準確,速度就不可能測量準確。當速度測量準確,位置就不可能測量準確。他還創建了矩陣力學。矩陣力學與波動力學都可以很好的解釋粒子運動,它們其實是一體兩面,一個認為波函數在變時間不變,一個認為時間在變而波函數不變。

之後,狄拉克又開創性地用數學方法進行量子態的計算。同時,他還預測了反粒子的存在。究竟什麼是反粒子呢?我們都知道電子是帶負電的,那麼電子的反粒子就會帶正電荷,即正電子。

其實,我已經忘了狄拉克算符:左矢,右矢是幹什麼用的。

黑洞又是什麼呢?大家都知道了黑洞的引力場很大,以至於光線都無法從黑洞逃脫。恆星一般都是由核聚變形成的。黑洞其實就是那些恆星燃料耗盡之後,受到外界力量不斷擠壓,坍縮而成的極大質量小體積高密度的天體。

由於光線都無法從黑洞逃出,所以我們無法觀察到黑洞。那麼怎麼確定黑洞的存在呢?我們可以根據它發出的輻射、引力波等來間接觀察到黑洞的存在。黑洞只有三個物理量可以測量:質量、電荷、角動量。這三者確定唯一的一個黑洞。另外,科學家認為黑洞與球體類似,而不存在其他的形狀。

黑洞的最外側通常稱之為事件視界。視界以外的觀察者無法獲得視界內的任何信息,也無法受到視界內所發生事件的影響。而黑洞中心裡,存在一個密度無窮大趨近於無限的奇點。

GIF

目前已有的理論認為,宇宙是從大爆炸開始的。那時候,宇宙的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而大爆炸就是宇宙的奇點。在大爆炸之後,所有的物理定律才起作用。之後,宇宙都處在不斷膨脹的狀態中,所以那些恆星在不斷離我們遠去。

由此,產生了著名的一句話(我忘記了原話)

你看到的星光都是從歷史深處跨越了幾十萬光年。

目前我們可以觀察了超新星的紅移現象,以及宇宙的微波背景輻射。從這些現象推斷出宇宙在不斷膨脹。可是宇宙為什麼能不斷膨脹,有什麼能量支撐著它嗎?其實的確有背後力量支撐著,它就是暗能量和暗物質。暗能量占宇宙質能的,68.3%,暗物質佔據了宇宙質能的26.8%。

宇宙中存在四種相互作用:萬有引力、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小尺度的量子力學與大尺度的廣義相對論目前並不能取得統一,弦理論還不能正確解釋預測天體現象。大統一理論還尚未完成,仍需要我們的努力。

最後,我總結一句,這科普讀物讓我這個學過理論物理、量子的人都讀得艱難。我很佩服那些可以讀懂這本書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jaime 的精彩文章:

TAG:ja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