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三十年磁帶往事

三十年磁帶往事








作者:蹦迪班長






坐在

時代的列車裡,我們隨之高速飛馳。


三十年以來,許多事物在車窗前掠過,一度新鮮,又迅速過時。


彩色電視,學習機,VCD,多媒體電腦,文曲星,GameBoy,PSP,諾基亞手機…


還有一個能夠存儲聲音的小盒子,叫磁帶。它流行於爸媽青春時,衰落於我們青春時。在風雲激蕩的三十年里,它的生命力已足夠頑強。







今天,我就來講講磁帶的故事。


這個故事很長,希望你不要中途離席。而且,只要你聽過磁帶,那這故事裡一定有你。

請戴上耳機,來一場穿越之旅吧。






我們對磁帶的第一印象,多來自爸媽的文藝生活。


他們青春時反覆聽的歌,烙在記憶里,成為我們童年時代的背景音。

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們對這個世界剛剛有記憶的時候,有線電視還沒有普及。電視要想出現畫面,需要接一根天線來接收模擬信號,能收到的台少得可憐,基本就是中央台,省台,當地台。台少不說,往往到了晚上才有信號。





上世紀80年代的電視廣告,天線是標配




既然電視內容貧乏,不給力,那家庭文藝生活的舞台,特別是在白天時段,自然就被能聽廣播、放磁帶、錄磁帶的

雙卡錄音機

牢牢佔據。


於是擁有一台高清晰立體聲的雙卡收錄機,不僅是你爸你媽的精神文明需求,也是全中國人民的,

是比鐵還硬比鋼還強的剛需

,比鳳凰自行車的大梁還要堅挺。


而且在那個年代,收錄機還有其它的特殊功能。據我媽親自回憶,當年只要有小夥子手拎收錄機出現,身邊的同齡男女就會自動向其靠攏。有的男女生彼此交換磁帶,從音樂的精神共振開始,一步步走向全方位共振。




80年代潮人必做三件事:聽歌、跳舞、燙頭




在精神需求與共振需求的雙重驅動下,江蘇鹽城燕舞電器廠成為風騷的弄潮兒。


他們猛砸400萬元,讓燕舞雙卡收錄機的廣告佔領了央視的黃金時段,大江南北千家萬戶被

「燕舞、燕舞、一曲歌來一片情」

的魔性歌聲不斷洗腦。靠著這個廣告,他們光是在1993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4.4個億。





燕舞收錄機廣告






「燕舞小子」苗海忠,後來還蹲過監獄




不過啊,這個燕舞收錄機用起來太容易掉鏈子了。往往一個不小心,按鍵就脫落了;電機質量也堪憂,轉速不穩,容易鉸帶,聲音動不動就走調,回憶起來,就跟裡面有個小DJ擱那兒咔咔猛搓似的。


那時中日關係正處蜜月期,日本電影電視劇動畫片和家電持續湧入中國。

你爸你媽沒準都是高倉健的粉絲,不會對日貨有啥偏見。

何況以三洋、夏普為代表的日系收錄機,質量與音質都要甩掉燕舞幾條街,自然就成了實現溫飽奔小康家庭的首選。






三洋雙卡收錄機





夏普雙卡收錄機




不過甭管爸媽們用的是啥收錄機,最終還是要來播磁帶的。隨著時間流逝,收錄機已成昨天,但那些磁帶的歌聲卻留在的你的記憶里。


回頭再琢磨這些磁帶里蹦出來的那些歌聲,那些旋律,

我們可以看到爸媽青春時的審美,還有影響他們人生的種種思潮。


那是個理想主義餘溫未去的質樸年代,

崇尚熱血、追求陽剛

,比如最火的男演員,多是姜文、張豐毅這樣式兒的硬漢。


這種審美取向,令歌聲慷慨激昂,能鎮住一切大場面的劉歡老師,成為那個年代的歌壇天王。 許多孩子會聽到爸爸伴著《少年壯志不言愁》的旋律隨之高歌。





天王劉歡老師






我當年很喜歡劉歡老師這首作品




與劉歡老師合唱《亞洲雄風》的韋唯,也很可能成為爸爸喜歡的女歌手。








尋根文化興起時,杭天琪《黃土高坡》等西北風,蒼勁粗獷,在無數家庭的客廳里呼呼刮過。







在氣勢洶洶的嚴打浪潮中,

「囚歌之王」

遲志強冉冉升起,數以百萬計的家庭都有他的磁帶,這讓幼小的我們,像個社會人兒一樣,構思

「鐵門鐵窗鐵鎖鏈」

到底是一幅什麼畫面。





後來聽說好多歌都不是他自己唱的




同時,

來自港台的時髦歌聲越來越多

,儘管被一些老夫子斥責為「靡靡之音」,但鄧麗君在爸媽的選擇中成為最鮮明的時代符號。






一個時代的符號





童安格歌唱兩岸血濃於水時的

「擦乾心中的血和淚痕,留住我們的根

」成為金句。


奔向小康的路不好走,海峽對面的鄭智化用歌聲撫慰他們:

「風雨中這點痛算什麼,擦乾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


隨著《霍元甲》《上海灘》的熱播,他們要買一盤影視金曲的合集,好好聽一聽

《男兒當自強》《真的漢子》《上海灘》

,可能還會有高勝美

《千年等一回》

,甄妮和羅文

《鐵血丹心

,李麗芬

《愛江山更愛美人》

,湯蘭花

《一代佳人》











有熱播港劇主題曲的磁帶十分搶手





但要說最受歡迎的港台歌手,很多爸爸媽媽的答案是

張明敏

費翔

,他們不僅上了春晚,代表作

《我的中國心》

《故鄉的雲》

還滿溢著家國情懷。對於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爸爸媽媽們來說,這永遠是第一位的。






84春晚,第一個在大陸登台演唱的香港歌手:張明敏






87春晚,故鄉的雲,一把火,費翔成名





質樸的審美,有陽剛的一面,也有柔情的一面。爸媽那一代人,熟讀汪國真詩歌,在表達情感時,

他們沒有矯情的概念,敢於真誠直白,不懼酸腐。


如果翻看他們的畢業紀念冊,準會發現很多動情的長詩,用心的藏頭詩。所以他們的磁帶里,自然也有大量真情四溢的作品。






80年代清華大學畢業留言冊





所以,歌聲大氣深沉、感情飽滿,為電視劇

《渴望》《三國演義》《我愛我家》

獻唱,擁有

《奉獻》《思念》

等金曲的毛阿敏,成了那個年代的天后。







天后

毛阿敏





要是統計大數據,潘美辰

《我想有個家》

,陳琳

《你的柔情我永遠不懂》

,毛寧

《濤聲依舊》《晚秋》

,楊鈺瑩

《輕輕地告訴你》

,絕對都在熱銷榜單中。 






當年的金童玉女





不過,爸媽那個年代,最核心的關鍵詞還是倆字:

變化

計劃經濟還在固守著老地盤,市場經濟大潮已從南至北洶湧而來。

舊秩序在一點點瓦解,舊規律不再靈光。


處在兩股潮流的交匯、碰撞之中,看著身邊變來變去的一切,

不論是熱血歌曲還是抒情歌曲,都無法給他們未來的答案。


崔健的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成為一代人共同的時代之問。









聽著釋放個性、追求自我的

《瀟洒走一回》《跟著感覺走》

,看著一個又一個萬元戶的新聞,他們心底也會有騷動,問自己要不要也冒個險,下海淘金。






市場經濟浪潮滾滾,這歌走紅不是偶然





但想著想著,孫悅的

《祝你平安》《心情不錯》

,謝東的

《笑臉》

,又會讓他們覺得有多少錢並不重要,快樂、平安才是真的。再不濟,鐵飯碗還能飛了不成?





98大震蕩來臨之前,很多人的心情確實不錯





直到劉歡老師唱起

「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時,一切舊的信仰,新的騷動,都將迎來答案。


這時,爸媽們的不惑之年來了,青春的餘音徹底消散。


當年,他們聽著唱著這些歌時,我們或許正在搭著木,等著看《變形金剛》,外面的大風大浪與我們無關,他們也不會告訴我們,自己心底的騷動與不甘。


他們更不會告訴我們的是,在聽到

「因為明天我將成為別人的新娘,讓我最後一次想你」

「今天的你我怎樣重複昨天的故事,這一張舊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時,為何會輕輕嘆息,究竟想起了什麼樣的青春往事。


那是他們永遠的秘密。


此後,我們還分別經歷了Walkman時代和打口磁帶時代,關於這些故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

「蹦迪班長」

,閱讀完全版《三十年磁帶往事》。







關 注 就 完 事 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X博士 的精彩文章:

腥臊惡臭好萊塢
戰狗:猛犬哈士奇是如何變慫的

TAG:X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