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看懂營養成分表?從此逛超市GET一個新技能!

看懂營養成分表?從此逛超市GET一個新技能!

除了配料表,還有一個營養成分表也很重要,但是這個營養成分表,如果沒有了解過、學過,可能很多人都會忽視或者看不懂,但是如果真的能看懂食品營養成分表的話,不僅能在幾秒鐘內鑒定出垃圾食品,還能避開一些食品安全的隱患,為自己挑選一些優質的真正健康的食物。

什麼是營養成分表?

營養成分表是食品主要營養成分的說明,一般情況以一個方框表來表示,是標有食品營養成分名稱、含量和占營養素參考值(NRV)百分比。一般而言,一份營養成分表是由「4+1」組成的,4個核心營養素,4是指的是最基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納,而1就是指能量。

這5項是國家標準強制性需要標的,比如說鈣、鐵、維生素等,就可以看企業自行選擇標還是不標,有些企業呢會對產品進行強化,為了突出賣點,也會的特點把強化鈣、鐵、鎂......列出來。

通過營養成分表,我們能了解各類食品中的營養成分,不同的人群可以根據營養成分表選擇適合自己的食品,比如:高血壓患者應該選擇鈉含量較低的食品,糖尿病人應選擇含糖量較低的食品,而對於超重肥胖的人群,則應該選擇能量較低的食品。

其實對於我們消費者來說,表格里最右邊一列的NRV%是營養標籤是最重要的,只要看看這個NRV就可以知道吃這個食品,可以為我們帶來多少能量和營養?

NRV即營養素參考值,主要依據我國居民膳食營養素每日推薦攝入量(RNI)或適宜攝入量(AI)制定。

簡單來說吃了這些規定量的食品,我們就攝入全天該營養素的百分比。一般來說,每份食品是以每100克或者100毫升來計算的,還有一些包裝比較小的食品就是按一份的量來計算:

以上的表格是成人每天攝入的營養參考值,當然,由於每個人的身高、體重、體力活動水平的不同,對營養素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大家可以作為參考哦!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逛逛超市,看看平常大家愛吃的東西到底能為我們帶來多少營養和能量吧,例如我們平常逛超市會看到各種各樣的零食、麵包、餅乾等等。

假如說很多小姐姐們喜歡吃甜品,看到蛋糕之類的就忍不住,誒,慢著,教你看一下蛋糕背後的營養成分表。這盒蛋糕的脂肪為100克/,25.1克,NRV為42%,這個數值已經很高了,差不多佔一天的一半了,脂肪本身就是屬於高能量的食物,然後可以看到這個蛋糕的能量是佔到18%,所以可以看出這款麵包的能量主要是由這款麵包來提供的。

GIF

可以想想,吃一個這樣的蛋糕,脂肪量就差不多到一天的一半了,而且一個也不會說很飽。

GIF

一般當甜品吃,可能忍不住口還會吃兩個,還是要吃三餐的,而且光是這個蛋糕營養需求肯定是不夠的,又要吃飽又要營養夠的,肯定再吃別的食物,那麼脂肪能量很容易就超標,那肯定長胖。

表中有看到反式脂肪,《食品營養標籤管理規範》中規定:食品營養成分表必需要標註的有能量和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四種核心營養素。配料表中使用了氫化植物油,必須要標註反式脂肪酸,但是要注意的是,含量100克食物中小於等於0.3克,可以標識為0,所以也有可能有隱形的脂肪酸。

相信平常有聽健康課程的朋友們都知道,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是不好的,增加肝臟合成膽固醇,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增加過多精製糖對增加肥胖,痛風,糖尿病......有些廠家會標註出來增加消費者知情權。

再舉個例子,很多朋友愛吃餅乾,就拿超市一個比較受歡迎的餅乾來看,這次我們看一下攝入餅乾我們可以獲得多少能量吧。26%營養成分表中的是能量,以千焦kJ為單位。能量包括熱量,我們用大卡kcal作為熱量單位。單位換算:1千卡/1大卡/1卡路里(kcal)= 4.184千焦(kJ)

但是,4.18,多難算的,我們在超市購買時,難道說還要掏出計算器計算一番?所以,為了簡單計算能量,我一般都是直接 / 4,不會差別太大,而且也容易計算。 所以,營養成分表中XXXX千焦(kJ)除以4,就能得到該食物的單位大卡熱量。

GIF

所以奧利奧的單位熱量=2150千焦/4≈538大卡你以為這樣就完了嗎?但是需要注意這是每100克占的能量哦,而摺合餅乾232克,1248大卡。

女生一天攝入為1600-1800大卡,吃了這盒奧利奧已經超過2/3,可想而知不長胖才怪呢,哈哈看到一張圖,實在是說得太對了,不會看營養成分表,數學沒學會,你不長胖誰長胖呀~

還有這裡也有一個需要注意的點就是,每一份食品的重量都不一樣,一般營養成分表是按照每100克來標識的,但是 很多食品營養表的能量計算,並不是以100g來計算的!而是以每份來做標準。但是很多人在看營養表時,很容易就會忽略能量計算是以100g 還是以每份來計算的。默認為一份就是一整包。就會給人一種:吃一包也不會有啥問題,不會攝入太多的錯覺。所以,在進行能量計算時,一定要看清楚計算的單位是 100g , 還是少於100g的其他計算方式。

還有我們平常最容易被忽略的指標:鈉.

如果體內鈉濃度過高,會對心臟、血管、腎臟造成損傷,引發疾病。我們平時說的控鹽,本質上就是控制鈉的攝入。在減肥中,如果鈉離子攝入過多,很容易就會引起水腫,體重上來看,就會出現上升的狀況。那一般像我們吃了零食、蜜餞果脯,很容易口乾,想要喝水,就是因為身體裡面鈉離子含量過高,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 然而,你會發現很多食品配料表明明沒有「鹽」(氯化鈉),但營養成分表中鈉含量卻不是0。因為不只是鹽,鈉在各種食物中都是天然存在的。米面、肉蛋奶、蔬菜水果等,都可以含鈉。 人體對鈉的安全攝入量為1000—2500毫克,鹽中含40%的鈉,也就是每天只能攝入2.5—6克食鹽。世界衛生組織也建議每天鹽的攝入在6克以下。(約一小勺的量)。

小朋友可能很喜歡吃的香腸,920克,香腸一條的話是30克,每根香腸30克/100克*920毫克=276毫克,看著這袋忍不住吃上好幾根,加上三餐用鹽量,完美超限。所以學會看營養成分表真的太重要了。

再說說保質期與保存期的區別,這個比較簡單。保質期:最佳食用期、賞味期限、Best before是指在食品在標籤指明的儲存條件下,產品質量是最佳的,這個時間是保持品質的期限。而保存期是指該食品在標籤指明的儲存條件下,預計的終止食用日期。

對比就知道,保存期比保質期時間更長,標準更低,那如果食品過了保質期沒有過保質期期,還可以吃嗎,其實食品的保質期是廠家承諾在這個時間內產品質量是有所保證的。而過了保質期,食品的質量可能無法得到保證,比如口感、顏色、氣味下降。營養沒這麼好,但並不是說過了保質期,食品就一定會壞。一定時間內也是可以食用。但是過了保存期,不可出售,不真的不能再食用,很可能影響品質,已經變質了。

在這裡希望告訴大家,無論從食品安全的角度,還是從營養口感等角度,建議大家儘可能在保質期內食用食品,而且一定要按照標定的保存條件來保存,食品才能達到標定的保質期哦!

還有雖然以上都是舉例看起來市面上的東西還是挺可怕的,但其實優質放心的食品還是有很多的,就需要大家掌握認讀食品安全的技巧,建議大家多去看食品標籤,像美國預防醫學與促進健康的頂尖專家之一,馬克海鰻博士曾經建議過,只要有可能就要找出質量更好的食物,儘管這樣的食物有時候可能更貴或者很難得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就從細胞營養,營養需求來的,營養需求就是從食品來的,食物不找好點,營養從源頭上都沒有找到好的,那健康肯定大打折扣,沒有比健康更重要的了。

為了健康,很有必要多了解營養知識,多掌握營養技能。建議多動手,多攝取神造的,挑選食物也要多看標籤,讓健康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關於嘉嘉——

王嘉儀,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有機素生活社區運營老師,2年有機生活踐行者與推廣者。《周一請吃素》運動倡導者,日語翻譯 公益項目翻譯組成員。熱愛美食,運動,旅行。偶聽聽音樂,看看書,希望和大家一起過鮮花般豐盈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營養 的精彩文章:

備孕階段營養搭配的四個準則
番茄搭配它,降血壓、抗衰老,還會加倍營養

TAG: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