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庶雜譚︱日本人偶展之花魁

藝庶雜譚︱日本人偶展之花魁

花魁

最近,正值中日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一場凝結了日本文化的展覽在瀋陽開幕,也就是「日本人偶巡展」。我十分感興趣,為此,還特地去聽了青木勝先生關於人偶的講座。

《京雛》

人偶文化源於日本,因此日本也被稱為「人偶之國」,日本人對人偶是一種毫無理由的喜歡,他們也像對待人一般對待人偶,幾乎每個人的家中都供奉著或大或小的人偶。日本的人偶文化十分深厚,甚至有些吸取了中國文化加以創新﹑改造,具有新意。

其實人偶有很多種類,如:文樂人偶,雛人偶,能樂人偶,歌舞伎人偶……但同時也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有著不同的用途和目的,他們認為人偶具有驅邪避難的作用,認為人偶是像「保護神」一樣的存在。所以家中有小孩子出生的時候,便會為孩子買上人偶,擺在家中,或作為裝飾品,或作為孩子的玩具,確保孩子健康成長。由此,日本也有了著名的三月三女兒祭和五月五男孩節。

《花魁》

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吉德大光先生創作的「花魁」人偶,它的做工十分考究,表現了日本女子穿和服走路的優美姿態,人偶身上所穿的衣服也十分豪華,刺繡眾多,花紋繁複,顏色豐富。在人偶的臉上也被雕刻著精緻的眉眼,在人偶的頭上也有著很多的束髮工具,表現了日本女人的端莊優雅。衣服上採用的顏色冷暖互搭,在冷與暖的碰撞下,交織出了莫名的和諧。光打在人偶的身上,讓人移不開目光。

《琴》

在日本的皇宮中,人偶的地位也十分高,甚至還有專門用來「回禮」的皇宮人偶,作為答謝﹑贈予。甚至每年的十月在日本都會舉行聲勢浩大的「人偶感謝祭」,人偶大多是不作為繼承所用的,他們主要的作用是用來祈福,神社和寺廟是它們的歸宿。孩子們可以放心地與它們告別,將人偶放入神社或寺廟,凈化它們的靈魂,但同時帶著離別的感傷,流著淚感謝陪伴自己許久的人偶:「謝謝你,人偶,辛苦了」,人偶被作為一種情感寄託。

人偶的創作多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為原型,以孩子們玩耍嬉戲的場面為原型,日本人將生活細節融入人偶,作為一種美術工藝品,多與繪畫﹑雕塑等一同展出,很受歡迎。日本人也將人偶這種文化一代代傳播繼承著,他們將人偶這種工藝品做成了藝術品,值得我們敬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庶 的精彩文章:

TAG:藝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