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數十萬國軍守不住九江,張發奎:軍隊自無敵愾之氣

數十萬國軍守不住九江,張發奎:軍隊自無敵愾之氣

原標題:數十萬國軍守不住九江,張發奎:軍隊自無敵愾之氣


本文作者張憲文,蜚聲國際的中國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學榮譽資深教授,季我努學社榮譽社長,季我努沙龍講演嘉賓。


九江、湖口不僅為長江之要衝,也是進入江西和湖北兩省的門戶。九江一帶中方集結有大軍數十萬卻敗不旋踵,以致日軍已進抵中國軍隊的主陣地。形成這種不利局面的原因主要有3個,一是由於軍事當局固守九江的決心下得過於倉促,以致後勤準備不周,「前線部隊白晝困于飛機轟炸,一面作工,一面運米,九江附近部隊近十萬,僅恃九江、馬回嶺小徑為後方聯絡線,因之糧彈之補給、傷員之運送均無法實施,士兵枵腹應戰,傷兵呻吟於道左,作戰精神頓形頹喪」。(張發奎:《九江失利原因報告書》(1938年8月7日),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二是高級將領缺乏自信心,中下級軍官大多無力掌握部下,故每遇日機襲擊「多數潰散,甚有未見敵人,潰不成軍者」。(張發奎:《九江失利原因報告書》(1938年8月7日),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三是敗於軍紀不良,負責九江之役的張發奎自陳:「職由陽新徒步經瑞昌至九江時,滿目荒涼,殆絕人煙,民眾既失同情之心,軍隊自無敵愾之氣。」(張發奎:《九江失利原因報告書》(1938年8月7日),國民政府軍令部戰史會檔案,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



張發奎


7月4日,日軍大本營下達華中派遣軍戰鬥序列,以畑俊六任司令官,下轄2個軍及1個直轄兵團,擔負長江下游佔領區域之守備及攻略武漢之任務。負責攻略武漢的日軍為第2軍及第11軍。第2軍司令官為東久邇宮稔彥王,下轄第3、第10、第13、第16共4個師團及1個步兵旅團,約有10萬之眾,向合肥、舒城一帶集中。第11軍司令官為岡村寧次中將,下轄第6、第9、第27、第101、第106師團及波田旅團,約有125000人,以主力向九江,一部向黃梅集中。第3艦隊和航空兵團支援第2、第11軍作戰,擁有戰鬥機、轟炸機近300架,兵艦100多艘。華中派遣軍直轄兵團為第116師團和兩個重炮旅團,守備湖口以東地區,並充作總預備隊。但日軍為進攻武漢須從各地抽調兵力,北抵晉綏,南達蘇杭,還有的部隊遠在日本國內,輸送集結成為一大難題。


行軍途中


日軍「在炎烈的氣候下不斷經歷著非語言所能表達的痛苦,如鐵道船舶的長途輸送,在惡劣道路上行軍,耗費時日的渡河,補給嚴重不足,霍亂、瘧疾流行等,以致野戰病院中就充滿了患者,並有不少人死亡」。([日]井本熊男:《作戰日記編成的支那事變》,第233頁。)日軍集中如此緩慢,加上中途發生張鼓峰事件,遲至8月下旬才集結完畢,全線向武漢方向包圍推進,準備采外線包圍態勢,分5路合圍武漢。在長江南岸,一路沿南潯線南進,進擊南昌。一路沿瑞武路西進,迂迴武昌之南。在長江北岸則兵分3路,一路在長江沿岸作戰,直接攻擊武漢,一路則由大別山北麓進攻信陽,迂迴漢口之北,另一路則要突破大別山,進至黃陂一線。第2軍負責大別山北麓作戰,第11軍則擔負江南及沿江作戰,成為主攻部隊。



張鼓峰事件

7月中旬,軍事委員會判明日軍進攻路線後,將第9戰區主力編成第1、第2兵團,將第5戰區主力編成第3、第4兵團,分頭迎戰來犯日軍。第1兵團總司令薛岳率25個師任南潯線及其兩側地區的防務,取外線之勢側擊西進日軍,屏障南昌。第2兵團司令張發奎率33個師擔負瑞昌至武昌間長江南岸的正面防禦之責。第3兵團總司令孫連仲率8個師任大別山北麓及正面防禦。第4兵團總司令李品仙率13個師在長江北岸及大別山南麓之間地區布防。這樣,中國保衛武漢的防衛線以長江北岸的大別山與南岸的幕阜山、廬山為基幹,以信陽、羅山、潢川、固始、商城、霍山、六安、宿松、黃梅、廣濟、瑞昌、德安、陽新等地為據點,構成一綿亘千餘里的弧形防線,該防線所在區域山湖交錯、易守難攻,日軍機械化武器裝備的運用開始遭遇到重大困難。


張憲文等:《中國抗日戰爭史?第二卷,全民族奮戰:從盧溝橋事變到武漢淪陷


(1937年7月—1938年10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6年版。

編輯:林小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官團 的精彩文章:

日軍不到一個月佔領熱河全境,中國民眾:將湯玉麟「緝拿槍決」
汪精衛回南京組織偽政府,第一件事做了什麼?

TAG:軍官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