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使與死神的生死競賽,每天都在上演

天使與死神的生死競賽,每天都在上演

大家好,阿祖我肥來了。

無論網路節目還是電視,什麼綜藝,電視劇,電影對我都沒吸引力。

對我而言,【紀實片】才是我的本命!

東方衛視最近引起了我的注意。

當下綜藝節目競爭激烈,東方衛視卻另闢蹊徑,從2014年開始推出一系列醫療類型的紀實片,得到了觀眾的認可,看看豆瓣評分↓

什麼是紀實片?

紀實片」所紀錄的事物都是現實中存在,並且發生過的真實故事,因此叫紀實片。

紀錄片相比,紀實片更為真實,紀錄片經過加工,可能存在相對比較多誇大誇小的成分。

今年,東方衛視又推出了全新的紀實片——《生命時速》

這是關於院前急救的紀實片,我一口氣把已出的4集全看完了。(發推時已出6集)

目前,我國的醫患關係非常緊張,大致原因是基於互相不信任、不理解的情況,了解醫生為我們做了什麼、怎麼做可以有效地緩解這份緊張的關係。所以醫療紀實片真的很有必要!

紀實片的主線由三組救護人員的急救故事展開,先給大家看下美顏拉滿的宣傳照。

吳昕是年輕醫生,但是醫術精湛,心思細膩;

姚明是熟練的老手,做事沉著冷靜,井井有條;

郜素燕是少有的女急救醫生,丈夫也是急救人員。

這裡就要說到急救小組的分配了,一般三人為一組

急救醫生,判斷病情與救助病人;

急救員,輔助急救醫生與駕駛員工作;

駕駛員,開車,抬擔架與心肺復甦。(咳咳,很重要!!!)

這三組救護人員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吳昕醫生組

駕駛員陸堅宗開車穩而快,急救時不怎麼說話,但是特別認真仔細,救護車要是沒有他這樣的駕駛員,也沒資格與死神賽跑;

急救員張星,2014年入行,經過幾年的磨合已經與吳昕配合默契,為此省去很多麻煩;

吳昕是急救醫生,可能是吳昕這個名字和他長得像韓寒引起了我的注意哈哈哈。雖然年紀輕,但是入行已經15年,說他為什麼好,用一個上海阿姨的話來評價他吧哈哈哈;

連救護車上都逃不過阿姨的詢問啊!

也就定妝照美美的,在紀實片里,每個急救鏡頭,醫生都是滿身大汗,為了病人忙前顧後,是竭盡全力救治每一位病人的天使!

每期分為同個主題的多個故事,都是由:

「120報警電話錄音」-「院前急救」-「救護車上急救」

這樣的時間線構成。

第一幕就讓人心裡一緊,一個需要轉院的心肌梗死的病人。

電話錄音很有代入感,讓人一下子就跟著緊張起來。

120調度中心會先告訴急救小組,是什麼樣的病人,需要什麼樣的救助。吳昕醫生一組到達醫院之前,病患已經搶救了1小時左右,病人依舊不斷的發生室顫(即心臟不規則劇烈抖動)。

現在病人情況穩定,所以叫救護車準備轉院。在移動病患前吳昕醫生還不忘提醒家屬,轉院會出現的問題。

在救護車上,吳昕醫生翻看著病患的病史,獲取更多的信息,方便救治醫院的部署。同時他還不忘用餘光盯著監護儀,為了能在病人再次出現室顫時候及時電擊。

果然擔心的事發生了。

GIF

綁在醫生身上的攝像頭也記錄下了這一幕。

然而坐在一旁的家屬對這危重病況並不了解,以為只是酒喝多了,身體不適。

還好救護車最快速的將病人送進搶救室(五公里開了3分半鐘,大概85KM/h),才讓病人又有了生的希望。

吳昕醫生也說要是沒有三人的默契配合,這場急救行動不會進行的那麼順暢。

最後病人轉危為安,吳昕醫生組還前去探望。

每組急救組成員,都需要當班12小時,凌晨4,5點也是呼叫救護車的高峰時段,睡夢裡醒來的急救成員,喝了口水便出發了。電話里說,是一位69歲的男性患者氣喘,胸悶。當他們到達現場時,面對的卻是一個急性心衰,病情相當危重的病人。

GIF

看到病人喘不過氣的樣子,我很害怕,

是對死亡的害怕。

吳昕醫生組立刻對病人開展救援,插上吸氧管,測量心率。

濕啰音:

是由於吸氣時氣體通過呼吸道內的分泌物如滲出液、痰液、血液、黏液和膿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產生的聲音,故又稱水泡音。

看著病人頭上豆大的汗珠,可想而知他非常的痛苦。

這時候病人已經神志不清,差點摔倒。

GIF

救護人員進行緊急救護行動,將病人抬上救護車,並插上喉管,保持吸氧量。但是給尚有意識的病人插喉管是很危險的,因為條件反射,病人會劇烈掙扎。

GIF

還好吳昕醫生沉著冷靜完成了插管,並用一支小針管卡住,防止病人因不適咬破插管。

幸好搶救及時,送院後老人的各項指標都在好轉。

看著家屬的道謝與醫生的背影莫名感動。

後來這位阿姨又追出來謝了一次。

兩周後,吳昕醫生組還去看望了病人。

對於醫護人員無條件的信任與理解,這是每個擇醫者都願意或者說希望看到的,醫患關係能得到這樣溫和的發展,未來一定也會越來越好,這也是醫療紀實片的目的。

當然也不是每次病人都能成功的被救治,姚明醫生組接到一組求救,是一位老人家在睡前感到不適,渾身水腫請求送醫的電話。

當他們趕到病人家中,老人家已經口齒不清,雙目緊閉,非常的不適。

診斷為心衰後,姚明醫生決定先給老人先用藥穩定病情,再送去醫院,他也對「為何不優先送醫」這行為做出了解釋。

因為是夏天,天氣炎熱加上室內不通風,搬運體型較大的老人時,急救員已經滿頭大汗。

前面說,嚴重心衰的大體重病人,在搬運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意外。

GIF

郭老太下樓後病情立刻失控。

由於情況緊急,急救醫生立刻對老人進行心肺復甦,但是因為天氣悶熱,他們很快就體力不支,換上自動心肺復甦機進行搶救。

GIF

經過45分鐘的搶救,患者依舊沒有好轉,所以送往醫院進行最後的嘗試。

監護儀上已經是一條直線。

但老人被送到醫院,經過搶救,任告不治。這場與死神的拉鋸戰還是輸了。

吳昕醫生組也曾對這種無法挽回的事,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節目里有很多驚心動魄的事,比如心跳停止半小時老人心跳奇蹟恢復,也有青年喝下農藥後自己報警求生這種事,還有打工青年路邊口吐白沫好心人撥打120這樣的暖心故事。

每周一周二會播出,通過這篇推文和系列紀實片,希望大家多關注,理解與了解急救行業。

課後筆記:

1. 請求120急救後,若取消救護車或自行去醫院,請再次撥打120告知。

2. 救護車不送養老院,若病情較輕如扭傷、發熱,去二級醫院就可。

3. 被救護的人員一定要在家不要走動。

4. 每次救護車送醫都需要家屬簽字,這也是對病人的負責。

END

文字:阿祖

圖片:網路

喜歡的話就點一下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帕瓦羅弟 的精彩文章:

爆火的北極星小姐姐,這部劇真的值得追嗎?

TAG:帕瓦羅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