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踢館:化武早已是被禁止的武器,為何還活躍在熱點事件里?

踢館:化武早已是被禁止的武器,為何還活躍在熱點事件里?

怎樣天天看《踢館》?只要打開微信,進入添加朋友界面,在公眾號搜索里輸入「講武堂」,就可以關注我們公號啦,第一個結果就是我們喲。

前天是宋文驄老先生去世兩周年,今天則是他的傑作——殲10首飛20周年的日子。1998年3月24日,殲10完成首飛。大家還記得首飛成功現場所有人都痛哭流涕的這張照片吧?那時候真心不容易啊。

昨天航空工業放出的新宣傳視頻里,我國的隱身五代機殲20都已經成群結隊了。宋老先生若在天有靈,一定會感到欣慰吧?

問:有一事一直搞不懂,為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總喜歡拿化武這個理由打擊對手?化武不就是毒氣什麼的么,這東西用或不用真能起那麼大的殺傷力嗎,難不成比那些精確的制導武器還厲害?你帶個防毒面具就可以防備,但是你穿上防彈衣都未必擋得住子彈和炮彈啊,萬能的堂主能解釋的通嗎?

禁這個、禁那個的各種公約本來就充滿很多漏洞,最著名的比如說達姆彈,公約都規定得非常細緻了,結果英國人馬上就給7.7毫米子彈開發出來了頭部尖頭內空心的彈藥,毛子也給5.45毫米子彈開發出來了命中後鉛芯會朝前擠壓的設計,都是會造成彈頭入射後強烈的翻滾,比達姆彈殺傷效果還恐怖,但是這些就是不在公約限制內。

圖:空尖彈,因為頭部是空的,所以命中後會劇烈翻滾。國際公約只禁止會變形的子彈,這種不變形的不禁止。

圖:空尖彈射擊明膠彈道圖,打中人體後也會留下這樣的空腔。因為空腔形成劇烈,所以衝擊力還可能導致人體遠處骨折。

像毛子特工中的那個毒,如果英國人說得沒錯,那玩意本來就是蘇聯時期為了規避公約而開發的,所以扯起來又複雜了。還有美國人搞的一些二元毒劑,平時分開儲存都是安全成分,毫無問題。

圖:至今化學武器條約組織標誌。化學武器主要是各國普遍簽約承諾不使用,所以你要使用就是違規的,法律上可以起訴。精確制導武器沒禁止,所以不能要求不使用。

圖:相反的是《渥太華禁雷公約》,要求立即、全面禁止殺傷人員地雷,162個國家已經批准締約,但是中國、美國、俄羅斯沒加入,所以這對我們就是個廢紙。國際秩序是保障強國利益的,不能用來限制強國。精確制導武器是強國所有,怎麼能別限制呢?這不是老鼠給貓掛鈴鐺嗎

最近最猛的其實是芬太尼,直接合法購買中間體,隨便在廚房裡面處理一下,就變成比海洛因還強得多的毒品,一年殺死幾萬美國人,是當前美國最大的意外致死原因,超過了所有老牌毒品和槍殺等原因,都逼的川普要打芬太尼戰爭了。這玩意的中間體也是不在法律、條約管理範圍內,修改法律之前都沒法限制進口。

圖:美國客戶有需求,我們當然要滿足,市場經濟嘛。至於國內?哼哼,鴉片戰爭殷鑒不遠,50克就夠槍斃,絕對沒得商量。大家千萬不要因為好奇就去沾毒,想想看,你連減肥的毅力都沒有,怎麼能成功戒毒呢?

問:堂主啊,最近俄國的無人戰鬥車輛經常出鏡,有點一枝獨秀的感覺,但是俄國的相關技術應該不如中美吧(比如無人機領域),怎麼不見中美有類似的武器系統呢?講道理,美帝近年那麼多治安戰,應該很需要無人戰鬥武器避免人員傷亡吧?

那是因為俄軍現在是以作秀為本,需要的是各種表演,還襯托普京的鐵血強人形象而已。

圖:俄國平台M戰鬥機器人,帶反坦克導彈和機槍,在敘利亞參戰

類似的帶武器的無人車輛,其實幾十年前美國就有了,只是美國沒有拿到一線用,而是在反恐、排爆領域搞。我國也是一樣,達到毛子這個水平的東西大把,但是不會拿出來作秀而已。

圖:美國排爆機器人,靠後方的士兵遙控。

原因實際上很簡單,因為毛子這東西根本沒實戰用途,核心問題就很簡單,這車上戰場靠什麼控制?

無人自主作戰肯定不靠譜,那就只能靠遙控人操了。但是無線還是有線?無線怎麼保證不被干擾和竊聽?有線的話,難道人拿著個遙控器跟在後面?那人沒防護還是得被打死的。

圖:實施遙控的俄軍工程師,看歲數像是軍隊研究所的人

實際上中美那些帶著武器和機械手,可以在樓道裡面穿梭還能爬樓梯,可以用機槍精確引爆爆炸物的機器人,技術水平比毛子的戰鬥機器人高多了。毛子的其實就是一個裝甲車裝上攝像頭和遙控設備,跟一般的工業用遙控機器人沒本質性區別。

圖:俄國機器人的作戰單元,其實只能算概念演示產品。

中美的機器人技術都遠超俄國,只是說不具備實戰價值具體型號不開發而已,或者說用不上的東西開發來幹嘛?真要比技術水平,那些人形直立機器人、機器騾,都比毛子的遙控裝甲車強多了。

圖:俄國無人機器人家族,大小都有,但都是輪履底盤的,沒有步足行走的,技術達不到而已。唉,又黑毛子了,堂主真無辜啊。

問:為何一代雷達駕束制導的空空彈只能尾追攻擊,怕目標大角度橫向機動脫離駕束嗎?//二代和三代的空空彈,圓錐掃描連續波和單脈衝什麼區別呢,怎麼就提高一代了呢?

駕束制導導彈是可以迎頭射擊的,只不過前提是目標不能大範圍機動來擺脫。因為駕束波束很狹窄,而且是固定指向機頭方向的,要改變指向只能靠飛機自己的機動改頭部指向。但是在自己運動的過程中,導彈就會被甩出波束,造成脫靶。所以駕束制導的武器,往往基本就只能飛直線,比如毛子搞那一大堆的駕束的反坦克導彈就是如此。

圖:美國第一代雷達導彈AIM-4,從上到下依次是AIM-4A/D/F/G,最大速度3-4馬赫,最大射程11-13公里。

圓錐掃描雷達是產生一個偏離天線機械軸旋轉的掃描波束,以取得目標角誤差信息的跟蹤雷達。通常採用圓形拋物面天線,饋源偏離拋物面天線的焦點或採取不對稱饋電的方法,形成一個波束中心線(即波束最強輻射方向),與天線機械軸(即波束旋轉軸)成一定角度的波束。饋源連續旋轉時,天線波束繞機械軸旋轉掃描而形成一個圓錐體,因此將這種掃描方式稱為圓錐掃描。

圖:圓錐掃描的關係圖。

如果目標位置偏離天線機械軸,當波束轉到目標方向時回波最強,轉到偏離目標方向時回波變弱。波束連續旋轉時,回波信號的幅度作周期性變化,形成誤差信號。誤差信號的大小與目標偏離機械軸的角度成正比,相位由目標偏離的方向決定。

誤差信號通過伺服系統控制天線向減小偏角的方向轉動,直到天線機械軸指向目標,此時目標偏離波束軸的角度不變,回波信號幅度相等,誤差信號為零,完成對目標的自動角跟蹤。圓錐掃描雷達用於早期的火炮控制和靶場測量及氣象測風等方面。測角精度較低,反干擾性能較差,跟蹤速度也慢,性能是很差的。

圖:蘇-27早期就是用拋物面天線

單脈衝雷達是利用脈衝測角,它每發射一個脈衝,天線能同時形成若干個波束,將各波束回波信號的振幅和相位進行比較。當目標位於天線軸線上時,各波束回波信號的振幅和相位相等,信號差為零;當目標不在天線軸線上時,各波束回波信號的振幅和相位不等,產生信號差,驅動天線轉向目標直至天線軸線對準目標,這樣便可測出目標的高低角和方位角,從各波束接收的信號之和,可測出目標的距離,從而實現對目標的測量和跟蹤。

圖:美國AIM-7R空空導彈,採用雙模製導,採用單脈衝半主動雷達制導。

單脈衝雷達無論精度還是掃描速度都遠超圓錐掃描,所以迅速的取代了圓錐雷達。因為雷達性能的提升,那跟蹤精度就提高很多,也就更不容易被甩脫靶了。

問:堂主求踢中。堂主之前說古代的組織與後勤能力,決定了大兵團作戰的規模不會太大。最近在讀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與陳友諒決戰,雙方近百萬人廝殺,托托圍攻張士誠用了百萬大軍,這人數水分大嗎,還是說當時的生產能力已經比古代有了巨大的進步?

第一個是人數有水分,實際上是沒那麼多的,可能也就是幾十萬軍隊參戰。

圖:俗話說,人上一萬,無邊無沿。圖中近處的方陣大約是1600人,幾個方陣加起來也就是7000左右,看起來已經極多。因為部隊人數不好偵察,所以古人都喜歡誇大。朱元璋征陳友諒有20萬兵力,號稱百萬算正常的。

第二條你要看戰場的位置。兵力限制關鍵是後勤補給能力,而元末這幾次大戰基本都沿著河走的,陳友諒東進更是沿著長江,主要戰場也是鄱陽湖,部隊其實都在船上,後勤也靠船。

圖:元末陳友諒、朱元璋、張士誠都在長江沿岸割據,所以他們的戰爭也主要沿著長江、太湖、沿海展開。

一條船的運力相當於上百個馬車、牛車,消耗還小得多。幾萬民夫運輸的量,幾條帆船就能解決,這樣的話自然部隊承載能力大增了。太平天國東進南京的時候,也是一口氣弄了幾十萬人從武漢一路衝過去,這就是水運的威力。

圖:哪怕是這種小型帆船,也相當於3、4輛雙馬馬車的運力,而航速快得多,只要1、2個人就可以操作。也就是說,運輸力量自身的糧食消耗比,雙方是1:20。

所以古代要展開大軍團作戰,往往就需要依靠水運,遠距離征戰也要盡量沿著河流走,皇太極繞道破口劫掠,都要蒙古人準備船隻在大遼河和灤河上水運。

圖:歐洲羅馬帝國能統一地中海沿岸,後世的奧斯曼帝國能統一中東、北非和東歐,靠的就是黑海-地中海區域的航運。脫離航運的遠征,拿破崙火燒莫斯科就是歐洲的極限。

問:運糧食、劫糧道、燒糧倉,古代打仗不乏這3件事,讓人以為士兵的三餐就是吃饅頭,難道沒有肉和菜嗎,光吃饅頭誰受得了?

饅頭?這麼高檔的食物還想三餐都吃!尤其是還三餐?古人那生活基本都是兩餐,你還三餐,那是不是要飛天上去了……

圖:千里餓殍圖。古人是一年天災就隨時有餓死的風險,沒有那麼多糧食只好少吃一點,隨時都是面有菜色的狀態。你認為只吃饅頭受不了,對古人那是三生有幸能吃好吃飽。

古代長期主食是粟,也就是小米。後期隨著江南漕運發展,也開始給士兵發大米做主食。這些主食一般是直接煮或者蒸乾飯吃,之外再發鹽菜錢,士兵自己去買鹽買菜吃。

圖:清軍炮兵照片。炮兵在哪都是技術兵種,待遇算好的。主義圖中這些人顴骨都很突出,這就是長期飢餓狀態導致面部無肉。

至於饅頭,長期以來麥子往往是砸碎了煮麥飯吃,屬於低檔食物。而磨成粉再吃的小麥麵粉則是高檔食材,因為磨的加工成本是更高的,所以普及率很低。

圖:哪怕是上世紀末,部隊吃飯也是米飯為主,饅頭是很少見的。畢竟米飯只要淘一下蒸就行了,饅頭可是要人工揉面的,沒有揉面機的時候一個連隊上百人吃饅頭那得多大的工作量……米飯桶乘,饅頭壁櫥裝,為啥吃的多叫飯桶不叫飯櫥呢?

北宋時期一般是每個月給士兵發一兩石的主食,幾百文錢的鹽菜錢作為吃的,清朝是每個月發三斗米加上銀子,其他的自己想辦法解決。

至於肉,你別想太多了,哪怕三十年前吃肉都是個大事,何況古代了。

圖:韓國軍隊伙食跟古代是比較接近的,大米飯換成小米飯,稠湯變稀湯,肉之類的徹底去掉,就剩幾塊鹹菜,那就差不多了。古代出征時基本沒菜,最常見的調味品是醋布,就是把布扔到醋裡面浸泡晒乾,行軍時剪一塊用來做湯調味。

問:幻影半圓形兩側進氣道內有個半圓錐體,作用是不是和米格21的機頭錐作用差不多?為什麼美系戰機不用這東西?

誰說美系沒這個的……

比如說F-104這麼出名的戰鬥機,就是兩個半錐,F-111也有兩個半錐,更有名的SR-71黑鳥,那更是兩個完整的圓錐了。

圖:德國空軍裝備的F-104機群。

圖:F-111的安裝位置在內側上方,被大邊條遮擋的很厲害,上方完全看不到。

進氣道調節錐屬於外壓進氣道,在進口前裝有中心錐或斜板,以形成斜激波減速,降低進口正激波的強度,從而提高進氣減速增壓的效率。

圖:幻影2000低速飛行時,進氣道激波錐幾乎全縮進去,這樣進氣道面積最大

圖:速度超過音速後,激波錐就會明顯伸出來。它伸出越多,進氣道面積越小,這樣高速時的進氣量就控制住了。

它的主要工作都在進氣道外面,這樣進氣道結構簡單,重量輕,容易實現,但是阻力比那些不帶錐的內外壓式進氣道要大一些。隨著技術進步,飛機在60年代中期開始,往往都是採用的二元多波系進氣道,通過進氣道內多個調節板來控制。

圖:改變進氣道結構的F-104。

圖:F-15的進氣道結構,進氣道口上方的幾塊板子就是調節板,可以逐塊放下,以縮小進氣道面積。

迷你踢館

問:堂主,我有個比較淺的問題想問問。以前我國都是進口蘇-27戰機的,所以戰鬥機飛行員都還要俄語過關,以前看過紀錄片,美式戰機使用的話還需要英語底子。那麼現在咱們國產的J-20都出來了,那麼飛行員是需要英語基礎嗎?

當然需要啊!你總不想驅逐外國軍機時,聽不懂對方說什麼吧!?233

問:英國人的鷂式使用飛馬發動機,有六個不同方向噴口,可以完成垂直起落,懸停甚至倒飛等高難度動作。據說在馬爾維納斯,鷂和幻影格鬥時曾利用發動機這一性能玩急停戰術反過來搶佔尾追陣位,這是真事還是純屬YY?

純屬YY,除非飛行員是new type或者八爪魚,能兩手抓操縱桿和油門桿的時候,第三隻手或者第三條腿出來扳動推力矢量控制桿……

圖:幾種標準3代機從0.8馬赫加速到0.9,需要8-20秒,反過來用發動機推力減速也需要這麼久。實際因為鷂式飛機噴口朝下而不是正前方,所以需要的時間長得多得多得多……做這些操作,還不如來個搖搖機動有效。

問:能不能介紹一下風洞的建造難點在哪?個人理解就是一個大管子加大風扇,應該沒什麼技術難點啊?

能夠吹出來幾千米/秒速度的風,就是技術難點了。你風扇做很大能提高送風量,可沒法提高風的速度。

問:塘主,問個關於灣灣的問題,據說灣灣自研了什麼天弓系列防空導彈,但是卻很少聽到對岸像吹熊三那樣去提起它(或者吹它的次數比萬能的熊三少),請問:萬能的塘主介紹一下這款導彈到底怎麼樣,假如有一天我天朝大軍要完成統一大業,這個導彈的存在是不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威脅呢?

天弓和愛國者,實際上是台灣最有效的武器了。當然天弓缺乏機動性,比愛國者容易對付。

圖:天弓2採用固定式雷達和固定發射架,為的是防止我軍導彈打擊。不過高精度的巡航導彈服役後,這樣做就是找死了。天弓就是美國提供的技術,性能還是可以的。

問:堂主大大,最近玩《冰冷海域》老是被自己打出去的聲導魚雷擊沉,有時候乾脆碰上聲導魚雷不分敵我狂追,雙方潛艇都使出渾身解數來躲避,都顧不上攻擊距離很近的彼此。現實冷戰里美蘇潛艇大戰,是如何解決魚雷不分敵我的問題的?

不能解決,這是沒辦法的。所以美國人很快就放棄了自導魚雷,全面轉用線導魚雷遠距離打了。

問:堂主,有個問題一直想問,對於985小碩而言,進去航天科工做技術,待遇如何?武漢這邊。

這個要看你的待遇標準是多少了,這種國企直接發錢肯定沒效益好的私企多,不過主要是穩定性好,福利多,武漢好像還能分房子?後面幾年任務都不會少,科研部門工資獎金是比較高的,十幾、二十幾萬是有的。遠期看,任務也少不了,所以收入低不了。

問:第二次踢館了。潛艇理論上是純水滴形最好,那指揮塔可不可以盡量低矮,甚至是取消呢,畢竟未來核潛艇上浮的次數相當有限,觀測也更多依賴空天數據鏈和無人機

實際上潛艇的指揮塔圍殼也確實在不斷縮減,但是現在問題是你潛望鏡之類總要有地方塞啊……

圖:美國弗吉尼亞現在的圍殼是這樣的

圖:美國海軍研製了這種水滴式的計劃給它裝上,但是窮逼不配有好裝備,所以一直沒實現。

問:堂主同志,草民斗膽一問,都二十一世紀了,敘利亞戰爭打了拖拖拉拉打七年,而且看樣子還要打幾年,參戰各方都有回報嗎,投入產出比值得嗎?

戰爭往往是零和遊戲,怎麼可能都有回報……美國人投入小回報高,別看那些人說美國又如何如何丟臉,美國從一個它之前無法插足到現在在當地掌控一大片區域,這就是產出。其他各家基本都是在虧的,包括俄羅斯都是如此。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日本用轟炸機背3噸炸彈妄圖炸美航母,可連目標影子都沒見到

TAG: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