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未滿15歲女兒因補課與父爭執,拿刀刺父親令其身中8刀而亡

未滿15歲女兒因補課與父爭執,拿刀刺父親令其身中8刀而亡

負責任的父親,爭氣的女兒,當地人眼裡最好的家庭,卻引發出殺父的倫理悲劇。

3月18日那天下午,致使女兒對父親拿起刀的導火索,是因為補課而引起的一場爭吵。

文 | 易方興

編輯 | 楚明

44歲的羅春光在身中8刀之後,家人沒有第一時間想起打120急救電話。

母親讓他趕緊去醫院,羅春光答應了。背部在流血。他打開家門,沒走幾步,就栽倒在門前的樓梯上。之後,他被急救車送去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用刀殺他的人,是他平時稱呼為「寶寶」的人——未滿15歲的女兒羅依。

死者是湖南邵陽下轄洞口縣小有名氣的中學老師,而女兒羅依是當地最優秀高中里成績最好的學生之一。這場殺父悲劇讓鄰居和熟悉這家子的人覺得「不可思議」。

就在事發前1個月,鄰居看到過羅家一家三口手牽手出門散步。在同事眼裡,羅春光很愛女兒羅依,並引以為傲。一家人住在180平米四室兩廳的房子里。今年家裡還添了二胎,是個男孩兒,剛出生40多天。

警方調查後發現,自女兒初中開始,這對父女就有矛盾,而且關係逐漸惡化,父親長期家暴妻子和女兒。3月18日那天下午,致使女兒對父親拿起刀的導火索,是因為補課而引起的一場爭吵。

3月25日,羅春光的遺體在當地殯儀館火化。羅依沒能見到父親最後一面,她已被警方拘留。

1

3月18日這天是周末,湖南邵陽市洞口縣降了溫,最低氣溫到10度以下,人們又穿起了羽絨服。

無論是不是周末,或是天氣是不是降溫,洞口一中的大部分學生都會照常補課,尤其是羅依這樣的尖子生。

兩個月後,羅依就要過15歲生日。這個高中生身高1米4左右,顯得有些瘦弱而嬌小。父親羅春光濃眉大眼,身材微胖,總戴著一副半框眼鏡,理著一個寸頭,不說話時嘴角向下,給人嚴厲的印象。

羅依跟朋友劉芳說過,她的生日願望是可以在家好好休息一天。

補課對她來說是家常便飯。寒假補課,暑假補課,周末也補課。補課的時候,作息跟上學沒太大區別,晚上還要上晚自習。

羅依上的是當地縣城最好的高中——洞口縣第一中學。她是尖子生里的尖子生。按照慣例,洞口一中每年會從1000多名錄取學生中,抽出100多人組成幾個重點班,再從重點班之中抽出成績最好的30多人,組成「火箭班」,又名「博雅班」。這個班的學生就是高考衝擊清華北大等名校的頂尖力量。

羅依就讀的洞口一中 圖 / 易方興

羅依正是頂尖力量中的一員,但父親對她的成績仍然不滿意。住在一個小區的朋友劉偉說,羅春光既是羅依的父親,也是「老師」。從初中開始,他就用最高的標準來要求女兒,「肯定是希望女兒考上清華北大的,而要考上清華北大,僅僅進火箭班是不夠的,要考到班上前5名,才能說把握比較大」。

劉偉很少看到羅春光對女兒羅依笑。羅春光還告訴他,只要女兒稍微退步一點,就會打罵她。

他記得,羅春光第一次跟他抱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說「孩子如果不好好念書,一輩子就出不了這個縣城,所以不聽話必須要打,他說他自己也是這麼從小被打到大的」。他當時覺得羅春光說得沒錯,還隨口附和了幾句。

在身邊一些人看來,羅春光是個負責任的父親。他對自己也要求高,當年以總分第二名的成績通過教師招聘考試,被錄取為初中數學老師。他曾跟人說,自己這麼努力工作,也是為了女兒的未來。

他給外人的印象是很愛女兒和妻子。他稱妻子為「大寶」,叫女兒羅依為「小寶」,就連在學校上班時,也這麼稱呼她們。

他早已著手準備為女兒未來的生活打下物質基礎。他跟同事在聊天時說起,「現在房價漲得這麼快,這幾年要努力掙錢了,好給小寶在長沙買一套房子」。

對當地人來說,搬到房子均價萬元的長沙去生活,算是「有出息、有能力」的體現。洞口縣房價只在2000元左右。

羅春光正是如此行動的。他辦了個補習班,每周組織10多個學生來自己家補數學。一個熟悉他的鄰居算了一筆賬, 「每周給十幾個學生補課,每人每個月收幾百塊補課費的話,一個月就是好幾千,再加上自己的工資,過萬是肯定的,這在我們這個小縣城已經相當不錯了」。

負責任的父親,學習爭氣的女兒。身邊的朋友和同事說起羅家人來,都羨慕不已。

2

外人不知道的是,爭氣的女兒一直在反抗父親。但她的反抗很隱秘,顯露出來的細節不多。

在學校,羅依沒有給同學留下過「極端」的印象。一名同班同學說,羅依人緣很好,跟誰都聊得來,「有說有笑的,幾乎沒有見她在班上發過脾氣」。

如今,旁人回想起來的,只有少數異樣的痕迹。跟羅春光下過棋的老劉,有一次看到羅春光捲起袖子,胳膊露出被抓破的血痕,「當時他說,是女兒跟他打架的時候抓的」。

偶然間,羅春光跟劉偉抱怨女兒玩手機,「不光打耳光,還用腳踹」。劉偉覺得「太過了」,勸他看開一點,女兒已經很優秀了,沒必要逼這麼狠,「但他聽不進去」。

劉偉的兒子曾在羅春光家補過課,「補了5天課,孩子就受不了壓力跑回來了。」劉偉說,「可能是我的孩子學習成績偏下,無法適應羅老師上課的節奏吧。每次都是做完一張試卷,簡單表揚一下,然後馬上再拿出一張,而且羅老師會比較嚴格,逼著他們做題。」

補課那幾天,劉偉的兒子幾乎天天看到羅春光吼羅依,「每天都讓她罰站,一站就是半個小時以上」。

羅春光給學生的印象是很嚴厲,但並不兇狠。他的一個學生說,「罰過站,但沒有體罰」。

這個口碑不錯的老師曾在《科教新報》上發表過一篇文章,文中稱「要培養和諧的師生關係,多鼓勵學生」。

羅春光工作的學校,他是學校的數學一級教師 圖 / 易方興

跟他一起下棋的鄰居老劉說,大部分時候,羅春光看起來是和善的,「見到我們也笑著打招呼」。

或許有過一些端倪。「洞口對學習抓得很嚴,學生學習退步,老師都會打電話通知家長。每到這個時候羅春光就要對女兒發脾氣,跟我下棋的時候也發脾氣,每次都面紅耳赤的,嗓門也大。」老劉說。

羅依跟劉芳說過,父親會打她耳光,有時急了還會一腳把她踹倒在地。

事後,警方調查結果也證實,羅春光曾多次家暴妻子和女兒。「其親人說,羅春光對於妻子和女兒,動輒拳腳相加,導致父女關係越來越緊張。」

2018年春節前幾天,羅春光覺得羅依的學習沒有達到他的要求,打罵之餘,扯住羅依的頭髮往沙發上撞。春節過後,正月初十,這個父親再次將這個動作施加於女兒。

羅依對警方說,這是父親最常毆打她的方式。

羅依通常的反抗方式是逃走。過年前後遭受兩頓暴力後,她離家出走過3天。但抗爭的結局,是受到更加嚴厲的責罰。

3

3月18日下午,隔壁鄰居聽到了羅家激烈的吵架聲。

那個周日,羅春光堅持要女兒去補課。羅依對警方的供述是,她的母親站出來,覺得羅春光對女兒的教育方法有問題,並再次引發了夫妻之間的爭吵。她看到父母在對罵後,跑進主卧室,關上門繼續廝打。

像往常一樣,暴力來臨時,羅依跑到自己的房間躲了起來。

她聽到父母卧室的動靜,又和奶奶一起跑進去。她先是想拿凳子去幫母親,但又一想,「父親身材那麼大可能制服不了,一眼瞅見客廳隔斷上有把水果刀,就把刀揣進口袋裡」。

這時,羅依正好看到,她母親掙脫了父親的手,打開主卧室門想跑出來,卻又被羅春光拉回房間。

在對警方的供述中,羅依承認,矛盾正是從這一刻被激化到了頂端。她衝進卧室,試圖保護母親,拿出水果刀敲擊父親羅春光的頭部。她說,水果刀本來是連著鞘子的,敲了幾下後鞘子脫落。於是她便拿刀連續戳向父親背部。

羅春光放開妻子回過身來奪刀,手一掃將羅依掃到了床上。此時嚇壞了的羅依,仍持刀對著父親亂舞。

在這個過程中,羅春光已經身中7刀,但都不是致命傷。直到混亂中,羅春光站立不穩,一下撲倒在羅依身上。刀尖正好插進了羅春光心臟部位,成為致命的一刀。

這一刻是下午17時48分左右。

隨後,身中8刀的羅春光摔倒在門口的樓梯上。羅依撥打了120急救電話。救護車趕來時,一切已經遲了。

在劉偉記憶中,羅依一直是一個心腸好且遇事鎮定的小女孩,「有一次我買菜回來,她還主動幫我提過袋子」。事發後,他看到的羅依完全是另一副樣子,「被警察帶下來的時候,臉色慘白,身體一直抖個不停」。

4

羅春光的遺體在頭七當天火化。親朋和生前的部分同事,去殯儀館給他送行,一些老師在現場落淚。

小區里,恐慌的氣氛還沒有散去。在羅春光一家所在的樓棟里,家家戶戶都請來道士,殺雞,用雞血畫符,撒下米粒,驅趕「邪氣」。對當地居民來說,60歲以下的非正常死亡,是一種「不吉利」的象徵。

一個多星期里,過去經常聚在樓下聊天的居民也少了很多。談論起此事,人們的聲音會低八度,彷彿在躲避著什麼。

有些東西是無法躲避的,也不會因為這件事而發生改變。比如當地人依靠高考來改變自身命運的熱情,以及常年佔用假期的補課。

多名曾在洞口一中就讀的學生證實,儘管湖南省相關部門三令五申禁止補課,但他們「仍然無法逃避補課」。其中一名學生還出具了補課的收據,費用為1960元。

洞口一中的教室,羅依曾在這個教室里學習 圖 / 易方興

此時,洞口一中校方一名工作人員表示,羅依的校外補課並不是學校組織的,「應該是家長自己要求,而且我們學校本身也嚴禁教師參加和組織學生補課」。

如今,這一切都已經與死者無關。羅春光的家門口,擺放著幾雙歪倒的鞋。門口的鞋架上,女兒的鞋子最多,一共有8雙。

門梁的對聯已經泛黃,還歪下來一角。

橫批寫著:喜氣盈門。

(文中羅依、劉芳、劉偉為化名)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微信公眾號(ID:meirirenw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人物 的精彩文章:

回訪「涼山格鬥孤兒」:常獨自流淚,稱「過幾年再練沒用了」
杭州縱火案保姆莫煥晶獲死刑,林生斌說現在最想看看妻子和孩子

TAG:每日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