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誰說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誰說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文章源自公眾號:壹心理精選

作者:張真Derek

今天的文章,講的是音樂心理學,所以沒音樂不行啊!趕緊來首五月天的名作:剛柔兼備之《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傷心的人別聽慢歌(貫徹快樂)

 步步 自選作品輯 the Best of 1999

五月天 

00:00/03:35

OK,音樂聽起來,文章看起來!請你先認真回答我一個問題:

在工作或是學習時聽音樂,到底會幫助你提高效率、亦或反而是一種阻礙和干擾?

放眼全球,對這個問題最較真的估計就是英國佬了:

根據英國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6年,英國政府處理並核准下發的「背景音樂播放許可」(the Licence to Play Background Music)共計約 30 000 張,比前年同期增長 8%……[1]

是的,你沒看錯,在英國,大部分公司、單位或組織,要想公眾場合播放背景音樂,都必須預先向政府提出申請、獲得許可。

而且這個「公眾場合」,還包括公司和工廠內部!

也就是說:哪家老闆想在辦公室里放音樂給自己的員工聽、同事之間打開藍牙功放播個音樂APP上的播單,或是哪家廠子里要放音樂給流水線上的工人們輕鬆輕鬆…… 這些都需要事先經過政府審批(當然,自己戴耳機私放的不受限制)。

英國人之所以會這麼較真,我想除了合法版權的保證,也有一份慎重考慮:在不同環境下、不同歌曲對不同人群可能造成的影響。

而許可證申請數量的增長,也直接反映了全國各大小公司單位和組織對背景音樂的播放需求。

今天,我們就從「一邊工作一邊聽音樂」說起,看看心理學家對於音樂和工作效率的影響都有怎樣的研究發現。

接著我們會從職場進入情場:「浪漫的歌曲也會激活浪漫氣氛、更容易讓兩顆心靠近彼此」,這是真的嗎?

最後在本文的末尾章節,為大家呈現一組心理學家關於聽音樂的趣味研究結果。

1

工作學習時聽音樂

到底能提升效率,或反而是干擾?

心理學家對「音樂和工作效率的影響」可謂是爭論了許久許久。站在正反兩方的辯手,都紛紛開展研究,擺出數據為自己佐證。

其實,正方也好,反方也好,擺出的證據都是OK的,問題是:不同的音樂對不同崗位上、不同工作性質的人的工作效率,有著不同的影響。

我們把工作性質分放在兩個獨立的維度上分析:

腦力密集型勞動 VS 機械重複型勞動

cognitively intensive labor

VS

repetitive mechanic labor

思維發散型勞動 VS 思維聚合型勞動

divergent thinking labor

VS

convergent thinking labor

首先來看第一個維度:

所謂的「腦力密集型」,簡單來就是對腦力和IQ要求都很高的工作,這裡面包括高強度的邏輯思維和注意力的嚴峻考驗。

所謂的「機械重複型勞動」,就是在一段時間內持續完成重複的、單一的、較為簡單的工作任務。

注意:別把前者和辦公室職員劃等號、也別把後者和工廠廠工劃等號。同一個員工在完成不同的工作時,可能進行勞動性質也不同。

就比如學校老師:

在做課程設計、上課過程中時,是在進行腦力密集型勞動

而在批改作業和考卷時(特別是那種有客觀正確答案的題目),是在進行機械重複型勞動

研究發現:背景音樂能提升機械重複型勞動的工作效率,但對腦力密集型工作者是一種干擾,和音樂風格無關。[2]

再來看第二個維度。如果我們把工作看作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那麼我們需要兩種技能,一是「發散」,二是「聚合」。

發散型思維:面對一個問題和困境,短時間內能枚舉儘可能多的解決方法和途徑的能力,對創造力的要求極高。

聚合型思維:在既存的眾多解決方法和路徑中,快速鎖定一個最優解的能力,對邏輯思辨和注意力要求極高。

發散和聚合的能力的確都很重要,但兩者同時雙高的能人真的少之又少。不過沒事,這是個講究團隊協作的時代,只要一個 team 中同時具備發散者和聚合者,這個團隊一樣可以所向披靡。

不過,研究發現,雖然背景音樂(特別是節奏歡快的 happy music)對發散型思維和創造力有提升作用[3],而聚合性思維和腦力密集型思維一樣,會在大腦高度集中運轉的過程中受到音樂的干擾,無論是何種風格的音樂。

所以,如果你們在同一個辦公室里協作,發散者想聽音樂的時候,請記得務必戴上耳機,不然若是干擾到了團隊中其他夥伴的聚合思維,你們的整體工作效率還是會受到影響的哦。

重要:研究人員還發現 ——

音樂外放的人,他自己受到的音樂干擾程度,低於周圍其他聽到音樂的人被干擾的程度。(精選君幫你翻譯一下:如果你一邊工作一邊聽音樂,音樂對你周圍的同事產生的影響、比對你自己帶來的害處,還要更嚴重)。

這是因為:

你自己放的音樂、是什麼類型、什麼旋律和歌詞、播放順序和音量控制等等,你自己都有很清楚的了解和預期 + 控制權,而周圍人都是被動地要在努力工作和過濾背景音這兩件事情上耗費精神,所以比你要累得多啊。

(突然想到一個不求形似但多少有些神似的點:吸二手煙的危害也一樣,大過吸煙者本人呢……)

看完聽音樂對工作效率的影響,那邊聽音樂邊學習,會有怎樣的效果呢?

其實你應該已經想到了:學習本身就是一種腦力密集型勞動,音樂大多都是干擾(當然,那些用音樂來輔助學習的除外(比如A B C D E F G這首《字母歌》,和精選君初中時候一邊感謝著鄧麗君的《明月幾時有》一邊終於背下的蘇式古詞《水調歌頭》)。

另外,環境對學習效果是非常重要的。

假設你還是在校生,雖然我們不主張應試教育,但考試真的是你的必要之路。請問:考試的時候你可以聽音樂嗎?當然不行。

所以,如果你平時看書、做題時養成了有背景音樂的習慣,考試的時候突然耳邊空蕩蕩、加上周圍一整個教室奮筆疾書的聲音,這種環境的巨大變化,對你的考場發揮是非常不利的。

所以!各位高精尖的腦力勞動者、邏輯思維領跑者,請記住:對你幫助最大的背景音樂,就是安靜(silence)!

OK,聊完工作和學習,我們來談戀愛吧~ 哦不,是談談關於戀愛和音樂的關係…… 嗯。

2

浪漫的音樂是男人的撩妹利器?

要說這世界上的浪漫之都,非巴黎莫屬。而下面這個關於浪漫音樂和浪漫愛情的實驗,也是來自巴黎的心理學家完成的。

來自法國巴黎大學的心理學家 Nicolas Guéguen 一直以來都有這麼個猜想:浪漫風格的音樂,會促進浪漫愛情,特別是對女性而言 ——在浪漫情歌熏陶下的妹子,更容易「被撩成功」。[4]

為了證明這一點,Nicolas 帶著他的研究團隊開展了如下實驗(實驗中所有女性參與者都是18-20歲的妙齡女子):

首先,研究人員招募了 48 位女性,每人說出兩首最喜歡的歌:一首是情歌(love song),另一首必須是比較中性樸素的歌曲(neutral song,比如歌詞中不體現愛恨等情緒)

接著,研究人員又邀請了另 22 位女性,把剛才那 48 位女性選出的歌曲都聽了一遍,給每首歌的「浪漫程度」在 0 - 9 的量表上打分,並根據她們的打分,選出了「最浪漫」和「最中性」的兩首歌:

公認的最動聽浪漫情歌:《Je l』aime à mourir(愛她至死)》,演唱者 Francis Cabrel(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查下這首歌的歌詞哦,實在是一個男人對女人的浪漫+承諾兼備的情歌經典。這樣奪魂的歌詞,加上如此悅耳的旋律,女孩不動心才怪呢啊啊啊)

公認的最動聽中性歌曲:《L』heure du thé(下午茶時間)》,演唱者 Vincent Delerm

下一步,研究人員再另外請來了 18 位女性,給她們看了 12 個不同男性的照片,並讓她們每位男性的「吸引力(attractiveness)」打分。

然後是重點!!看清楚:根據女性打分的平均值,研究人員選出了這 12 個男性中,最靠近「吸引力平均分」的一位來到實驗室。也就是說,這是一位「顏值不出眾但也不醜,相貌平平」的男性。

實驗進行到這裡,雖然已經耗費了很多時間和無力,但還只是…… 準備階段。

接下來,精彩好戲開演了:

研究人員請來了那位「魅力值只在平均線上」的男性加入實驗,告訴他:

接下來我們會讓你和 88 位妙齡女子玩「速配」遊戲,我們會在一個房間準備好一盤餅乾,你就和她一起品嘗並評價這款餅乾的口味。

然後聊聊天,整個過程大概 3 - 5 分鐘。時間到了之後,你要問坐在你對過的女性:

「我們談得很愉快,你這個人也 very nice,我在想,你願不願意把你的電話號碼告訴我,下星期我可以約你出來找個地方喝點東西?」

研究人員又請來了 87 位年齡同樣在 18-20歲 的妙齡女子,把她們分成兩組(雖然87不能被2整除,但由於兩組人數相當,按百分比統計演算法還是可以跨組比較的):

第一組女性在和男性的速配聊天過程中,房間里播放著那首浪漫情歌《Je l"aime à mourir》

第二組女性在和男性的速配聊天過程中,房間里播放著那首同樣動聽但是歌詞內容無感情色彩的《L"heure du thé》

結果呢?

第一組女性中,同意給那個男人留下手機號碼的人有52.2%

第二組女性中,同意留下手機號的只有……27.9%

很抱歉,雖然最後的實驗結果就這麼兩個數字,卻讓你讀了這麼長的實驗過程和細節。但這非常重要!科學實驗非常講究「實驗組」和「對照組」、以及控制變數法的嚴謹運用。

什麼歌曲算是情歌、前後各組女性參與者的年齡、男性和女性的交流台詞…… 這些都是研究人員精心安排和控制的,唯一的變數就是:情歌 or 非情歌。

屏幕前的女性朋友,有沒有覺得在這個實驗里,你們的女性同胞被心理學家「算計」了?哈哈,其實 Nicolas 還算計過男人:

在另一項花店實驗中,他發現,店裡播放著浪漫情歌的時候,比起其他背景音樂風格,男性為女性買花時的消費金額更高(而同樣的消費多寡卻沒有在女人買花的時候有所體現)。

其實,心理學家會特別研究音樂和愛情之間的關係,事出有因。

根據OkCupid(「Ok丘比特」,美國最流行的線上約會網站)2017年公布的一項長達 4 年、參與人數多達 30 000 以上的調查數據顯示:

人們對自己理想中另一半的興趣愛好中,最看重的是音樂、其次是電影 ——[5]

「你理想中的另一半,最重要的興趣愛好是什麼?」

(從多到少分別是:音樂、電影、書籍、體育)

數據來源:OkCupid,調查用時4年,參與者超3萬人

註:音樂和電影這兩個選項有較高的重疊度,電影離不開音樂,而電影中出現的音樂也會因為電影情節而別具色彩(比如,一首剛聽到覺得沒什麼感覺的歌,如果是電影主題曲的話,看完電影后,我們也許就會把首歌收錄進自己的私人曲庫了)。

這兩項加起來,已經超過了50%

「你是否認為,音樂對你的生活有重大影響?」

(百分比代表在各年齡層的被調查者中,回答「是」的人群)

數據來源:OkCupid,調查用時4年,參與者超3萬人

的確,參與這項調查的人都是在線約會網站和APP的使用者,他們並不能代表所有正在尋找約會對象的人,但如此龐大的參與人數(也就是樣本容量)和年齡廣度,也證明了這項調查結果的社會參考價值。

當然,這些調查啊研究啊就算再牛,也不能證明浪漫音樂是浪漫愛情的充要條件。

就算一個男人成功撩到了他喜歡的女人,還是要靠長遠的真誠和努力,兩人才會有下文的。

3

還沒看夠?再來一組音樂心理學的研究成果

1

誰說傷心的人別聽慢歌?

「情緒管理(mood management)」是大家聽音樂的首要原因之一。

一般的「常理」理解是:開心的快歌是和好心情相關的,所以聽快歌可以讓心情變好,慢歌則正好相反。

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沒那麼簡單。

來自日本東京藝術大學(Tokyo University of the Arts)的研究人員發現:

人們對慢節奏傷心歌曲的感覺(sensation of songs),會滋生一些列情感知覺(perception of emtions)。這些從旋律和歌詞中感知到的情緒,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而聽歌者一般會放大對積極情緒的感知,從而獲得安慰和力量。[6]

(而且,就算是五月天的這首《傷心的人別聽慢歌》,我想真正傷心的人,一邊聽著,落淚的節奏也和這首曲子,一樣快吧。)

2

聽音樂可以提升IQ?

光聽不行,還得練。

這年頭讓孩子從小接觸樂器、去音樂學院考級的家長還少嗎?除了培養藝術情操,你們是否知道,孩子們在彈鋼琴的同時,除了鍛煉手指的靈活性,連智力也會得到提升?

美國哈佛大學對一群8-11歲孩子調查研究發現,在課堂學習之餘,接受額外音樂訓練的孩子,和同齡的孩子相比,在語言智力(verbal IQ)和非語言智力(non-verbal IQ,比如視覺和聽覺辨析能力 visual and auditory discrimination),都有顯著提升。[7]

3

布魯斯音樂聽起來藍藍的,是因為音樂有顏色嗎?

人們聽到不同風格的音樂時,會自然而然想起不同的顏色。

比如:

聽到傷心的慢歌,會想起比較黯淡、深邃的顏色(比如深藍,耳邊突然響起陶喆的那首「我的心,藍藍的,有點Blue……」);

聽到開心的快歌,會想起鮮艷、明亮的顏色(然而精選君此時此刻突然映入眼帘的是宋祖英唱《好日子》時穿的大紅袍……)。

到底是音樂里有顏色,還是顏色里有音樂?—— 都不是。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們會把音樂和情緒相聯繫,也會把顏色和情緒相聯繫,所以是情緒把音樂和顏色聯繫在了一起。[8]

說到底,情緒的能量才是第一生產力啊!

4

聽音樂對心臟病人有舒緩治療效果?

心臟病,是莫大的痛苦。而心臟病發過程中的搶救、治療過程中的痛楚,也是刻骨銘心的。

對此,聽音樂是否有舒緩效果?

大數據告訴你:可以!

2009年,來自美國 Drexel 大學醫學院的 Bradt 和 Dileo 兩位學者調查研究了 1500 位心臟病患者的治療情況,發現在他們的心臟病治療過程中如果有音樂播放,病人的心跳、血壓、和焦慮情緒都得到了顯著控制。[9]

4

寫在最後

音樂,被譽為無國界的溝通橋樑。

我想,除了上面提到的音樂和情緒之間的緊密關聯,更多的是因為:音樂也是一種社交貨幣。

記得有一次,精選君在地鐵上看《中國有嘻哈》,雖然我個人對嘻哈無感,但那天愛奇藝首頁上在主推最新一期,無聊,就翻出來看幾分鐘。

結果坐我旁邊的一老大媽瞟了我一眼,下一句話亮了:「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看這種亂七八糟的,聽啥歌不好偏要聽什麼嘻嘻哈哈不正經的。」

呃…… 要和她說明一下我只是在打發時間嗎?

沒必要,和她不熟,人家發了牢騷就算了。不然要是我們再不巧遇到,她可能會沖我補上一句:「你看!那節目果然不健康,所以被停播了吧?」

其實在國外,精選君也感受到一股大家嘴上都不說但潛意識裡多少存在一些的偏見。

這種偏見,把嘻哈、Rap等等曲風,和「黑人」、「髒亂差」、「沒素質」、「夜店」、「淫亂」這種社會標籤緊密相連。

你呢?你會通過一個人的音樂喜好,對這個人的性格和人品作出一些判斷嗎?又或者,你會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通過文字表達不了的東西嗎?

當音符已然成為一種人格符號,這無疑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在下面的評論區,期待聽到你的聲音。

—— —— ——

References / 參考資料:

[1] The Govern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The Licence to Play Background Music.

[2] Olga Khazan onThe Atlantic.The Best Music for Productivity? Silence (2016).

[3] Ritter, S. M., & Ferguson, S. (2017). Happy creativity: Listening to happy music facilitates divergent thinking.PloS One, 12(9), e0182210.

[4] Jessica Ward Jones onPsych Central.Music Can Influence Chances of Getting a Date (2015).

[5] OkCupid.com. Understanding Deal Breakers: The Psychology of Music and Romance (2017).

[6] Kawakami, A., Furukawa, K., Katahira, K., & Okanoya, K. (2013). Sad music induces pleasant emotion.Frontiers in Psychology, 4,311.

[7] Forgeard, M., Winner, E., Norton, A., & Schlaug, G. (2008). Practicing a musical instrument in childhood is associated with enhanced verbal ability and nonverbal reasoning.PloS One, 3(10), e3566.

[8] Palmer, S. E., Schloss, K. B., Xu, Z., & Prado-León, L. R. (2013). Music–color associations are mediated by emotion.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0(22), 8836-8841.

[9] Bradt, J., & Dileo, C. (2009). Music for stress and anxiety reductio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Cochrane Database Systematic Review, 2(1).

文章源自公眾號:壹心理精選

作者:張真Derek

「躁鬱症女孩」不藥而癒:你想拿生命和疾病打個賭嗎?
許知遠對話李誕:順從世界會活得更好嗎?

TAG:小崔不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