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陽明管理思想借鑒十一

王陽明管理思想借鑒十一

傳習錄:

又曰:「唐虞以上之治,後世不可復也,略之可也。三代以下之治,後世不可法也,削之可也。惟三代之治可行。然而世之論三代者,不明其本而徒事其末,則亦不可復矣。」

愛曰:「先儒論《六經》,以《春秋》為史。史專記事,恐與《五經》事體終或稍異。」先生曰:「以事言謂之史,以道言謂之經。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經,《五經》亦史。《易》是包犧氏之史,《書》是堯、舜以下史,《禮》《樂》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謂異?」

又曰:「《五經》亦只是史。史以明善惡,示訓戒。善可為訓者,特存其跡以示法;惡可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

愛曰:「存其跡以示法,亦是存天理之本然。削其事以杜奸,亦是遏人慾於將萌否?」

先生曰:「聖人作經,固無非是此意。然又不必泥著文句。」

愛又問:「惡可為戒者,存其戒而削其事以杜奸。何獨於《詩》而不刪《鄭》《衛》?先儒謂『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志』,然否?」

先生曰:「《詩》非孔門之舊本矣。孔子云:『放鄭聲,鄭聲淫。』又曰:『惡鄭聲之亂雅樂也。』『鄭衛之音,亡國之音也。』此是孔門家法。孔子所定三百篇,皆所謂雅樂。皆可奏之郊廟,奏之鄉黨,皆所以資暢和平,涵泳德性、移風易俗,安得有此?是長淫導奸矣。此必秦火之後,世儒附會,以足三百篇之數。蓋淫泆之詞,世俗多所喜傳,如今閭巷皆然。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志,是求其說而不得,從而為之辭。」

管理借鑒:堯帝與舜帝以前的社會制度是部落聯盟制度,也就是堯帝與舜帝是部落聯盟的盟主,他們的前任也是部落聯盟的盟主,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君主、國王、皇帝。這樣的盟主可稱之為政治領袖或者是「大酋長」。真正意義上的君主、國王是夏朝、商朝、周朝的夏王、商王、周王。禹治水有功,被眾多部落酋長擁戴成為「大酋長」,禹建立夏朝,成為名副其實的夏朝國王。夏朝、商朝、周朝這三個朝代的社會制度是奴隸制的國家制度。部落聯盟制度的治理方式也好,奴隸制度的治理方式也好,既不要效仿,也不要美化,那只是一個時代的產物。儒家學者喜歡美化堯帝與舜帝的部落聯盟制度,認為那是「天下大治」的好制度,但是沒有真正生存在那個年代,沒有體驗過那個制度的弊端,就不能憑猜想認為那是很完美的社會。企業也一樣,不能憑猜想與傳言就誤認為其他企業的管理模式與治理方式是比較好的,就動不動全盤照搬與全體複製,實現上適合他的,不一定適合你;適合你的,不一定適合他。《晏子春秋》說: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橘子在不同地區生長味道不同,是因為水土不服的原因。企業的管理模式與治理方式也會同樣遭遇到「水土不服」的情況。講這個道理,並不是不要向他人學習,而是要掌握事物發展規律,然後靈活變通地應用。三人同行,必有我師焉,他人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學以致用,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創造地應用。

史書以記事敘事為主,經書以講道理、擺事實,邏輯論證為主。也有史書在記事敘事的同時,講一些道理,進行邏輯論證。也有經書在講道理,邏輯論證的同時,又記事敘事。嚴格意義區分史書與經書,就看內容里是以記事敘事佔大部分,還是講道理進行邏輯論證佔大部分。史書的目的是讓人辨明善惡,吸取王朝與個人興衰成敗的經驗教訓。良善之行的事迹,可能讓後世的人學習與效仿,奸惡之行的事迹,也可能讓後世的人學習與效仿。為了鼓勵人們向善,對善行要記錄得具體詳盡,為了讓人們杜絕向惡;對惡行只記錄教訓而對具體的事迹一筆帶過,這樣做的目的,是達到采善貶惡、遏惡揚善、抑惡揚善。善行得到光大,惡行得到貶損,那麼整個社會風氣就會好轉,長此以往,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天下達到大治。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音樂是人們心靈的撫慰,書籍與音樂要以正能量為主,多弘揚正氣,多傳播善行,讓民眾的心志舒暢平和、涵養德性、移風易俗,讓天下人得以教化,讓社會風氣得以美好。

作者簡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學家。《博銳管理在線》《中華品牌管理網》《中國管理傳播網》等知名管理網站專欄作家。又是多家媒體與網路作家。研究:歷史、經濟、管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李文武管理 的精彩文章:

王陽明管理思想借鑒十
精忠報國岳飛遇害

TAG:李文武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