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交友之道:在家靠父母 出門靠朋友

交友之道:在家靠父母 出門靠朋友

言而有信,誠信第一

做人的首要原則就是誠信,與朋友交往更要講究誠信,說話做事要言而有信,表裡如一。

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言必信,行必果,這樣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為事業成功打下良好基礎;反之,如果言而無信,必將遭到他人的唾棄。

相信大家都知道《陳太丘與友期》的故事,陳太丘的朋友沒能在約定的時間趕到約定地點,結果不單陳太丘不等他,連陳太丘的小兒子元方都瞧不上他這個失信的朋友。

張弛有度,保持距離

朋友之間的交往是有分寸的,要把握火候,不可太過。

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子貢問交友的道理,孔子說:「朋友有了過失,要盡心儘力勸告他並引導他積極向善,但朋友如果不聽勸告就算了,要適可而止,否則的話就是自取其辱。」

常言道距離產生美,夫妻之間尚且需要保持適度的距離,更不要說朋友了。我們有時候總會抱有為朋友兩肋插刀的思想,總覺得朋友的事就是我的事,不厭其煩無原則無休止的勸告或幫助,但往往忘記了物極必反的道理,到最後很可能幫倒忙,嚴重者害人害己。

漢武帝時期外戚田蚡和竇嬰不對付,竇嬰的朋友灌夫因得罪田蚡被抓,基於朋友間的義氣,竇嬰千方百計要營救灌夫,不惜與現丞相田蚡對簿公堂,甚至搬出前任皇帝的遺詔來意圖達到自己的目的。但因為投入過深很多關係沒能處理好,最後不僅沒能營救出灌夫,反而把自己的性命也搭了進去。

志同道合,相輔相成

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君子通過文章學問交朋友,通過交友來輔助仁德的培養。志同道合是朋友,相反,「道不同,不相為謀。」要分清哪些是可以相輔相成的朋友,如果發現這人和自己不是同路人,就不要勉強自己再和他交往,應及早決斷與之分道揚鑣。

管寧和華歆同為東漢末年名士,年輕時兩人年齡相仿志趣相投,曾一同讀書學習。有一次,一個穿著禮服的人坐著有圍棚的車從門前經過,管寧繼續讀書,而華歆卻放下書本出去觀看。管寧就隔斷席子和華歆分開而座,對他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後來兩人的人生之路也確實大不同,管寧終身隱居鄉間不仕,而華歆則在曹魏政權擔任要職。

結交狂友、狷友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沒有交到中庸之道的人做朋友,沒關係,那就選擇志高行狂或者拘謹守節的人做朋友。因為這類人有進取的一面或有所不為的一面。

孔子告訴我們,多結交些中規中矩的朋友是好的,但如果沒有交到這些人也不要緊,可以選擇一些狂友和狷友。按我們現在的理解,狂狷之士大概是品行高潔不願流俗之人,他們不喜吹牛皮拍胸脯,但當你陷入困境需要朋友幫忙時,這些人絕對會毫不遲疑的伸出援助之手。

東晉的周顗(字伯仁)就是位狂狷之士。因王敦作亂而致司徒王導處於皇帝的信任危機時,他挺身而出一再為其辯白。但當著王導的面周伯仁卻一言不發顯得「冷酷無情」,致使王導誤以為周伯仁不肯幫助自己。當王敦提出要殺害周伯仁時,王導以沉默回應,最終周伯仁慘遭王敦殺害。後來王導進宮整理文件時才得知周伯仁極力挽救自己的真相,於是痛哭不已的王導有了千古一嘆:「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莊子曰:「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們需要多一些周伯仁那樣的君子之交,而遠離那些落井下石的小人之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超級藍血月」來襲 你又有著怎樣的離愁別緒?
《春秋》:士有百行 以德為先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