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珠的分類原則

天珠的分類原則

不同的瑟珠類型在藏民族心目中有不同的價值,這種價值認同是長期的傳統形成的,其中價值最高的瑟珠被認為是至純至真的。擁有護身符的能量和供奉神靈的法力,並且可以入葯。當藏族談論「瑟」的時候,即指最高價值的純天珠,在指稱其它類型的瑟珠時,一般會附加定詞,諸如被稱為「瓊瑟」的線珠或者被稱為「措瑟」的次要一些天珠,這種圍繞「瑟」附加前綴或者後綴來限定瑟珠分類和等級的習慣,足見「瑟」在瑟珠系列中的崇高地位。

西方藏學家和珠飾專家在以往的研究中都對瑟珠進行過分類,大多遵循了藏族在傳統上對瑟珠的價值認同。由於資料和認識有限,早期的藏學家沒有對瑟珠系列進行系統全面的分類,其中捷克藏學家內貝斯基只涉及了至純天珠,沒有涉及措思、壽珠等其他類型的瑟珠。內貝斯基將至純天珠按形制分為兩個大類:A組為橢圓形珠(實則管狀的長形天珠),這組珠子大多有眼睛圖案,其中以九眼為最尚;B組為圓珠(實則橢圓形珠的達洛天珠),一般無眼睛圖案,而呈現虎紋、寶瓶、蓮花之類的裝飾。

對瑟珠比較全面的分類是美國珠飾專家大衛.艾賓豪斯在20世紀80年代的研究中得出的,艾賓豪斯將蝕花肉玉髓和其他瑟珠系列全部納入了分類範圍,包括線珠和馬眼板珠一類,此外還包括印度河谷文明的蝕花瑪瑙。由於分類包含瑟珠以外的蝕花瑪瑙,艾賓豪斯的分類原則首先是按照技術類型而不是按照瑟珠在藏族心目中的價值認同,因而他沒有將措思從線珠中分離出來,而是統一稱為「瓊瑟」。

艾賓豪斯在分類中指出了至純天珠即他的技術「型二」是藏族心中的真品天珠,也只有經過這種白化工藝流程處理的蝕花瑪瑙珠才符合至純天珠的分類標準,而其他技術類型製作的瑟珠則相對次要。

旅居義大利的南喀諾布教授則與內貝斯基相同,將瑟珠按照形制分為「橢圓」和「圓形」兩大類。同時又將這些珠子按照裝飾類型分為四個種類。1、白瑟珠2、紅瑟珠3、黑瑟珠4、棕瑟珠。這種分類同時涉及裝飾類型和價值認同,因為不同的裝飾類型與不同的技術類型關聯,這些技術類型最終從物理的角度構成衡量瑟珠價值高低的重要因素。

在這裡我們將所有蝕花瑪瑙工藝製作的珠子納入分類範圍,在蝕花瑪瑙之下分為兩大部分:瑟珠系列、蝕花瑪瑙珠,其中「瑟珠系列」主要包括與藏文化有關的珠子。雖然我們已經肯定古代吐蕃也就是現在的藏民族不是瑟珠的製作者,瑟珠最初也不是在藏文化的背景下產生的,但畢竟藏民族是瑟珠及其文化傳承最好的,可能也是唯一的保存者,並且這種傳承已經延續了超過千年,當我們在談論瑟珠的時候,不得不將其置於藏文化的背景中。而另一部分「蝕花瑪瑙珠」條目下又包括印度河穀類型蝕花瑪瑙珠和東南亞蝕花瑪瑙珠兩大類,這兩類珠子形制、裝飾風格、製作工藝以及文化背景均由不同,而在這兩個分類之下分別又有各自的細目,其分類關係將以譜系圖分解。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格有物 的精彩文章:

TAG:古格有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