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邢台縣村落文化

邢台縣村落文化

邢台縣龍化村

邢台縣歷史悠久,屬邢台市轄,地處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東麓。西與山西省左權、和順、昔陽三縣隔山相望,東與任縣、南和兩縣接壤,南與沙河、武安毗鄰,北與內丘縣相連。縣域東西最長75公里、南北最寬34公里,總面積1847平方公里。邢台縣地勢西高東低,依次呈山區、丘陵、平原三種地形分布,最高海拔1822米(宋家莊鎮不老青山)。境內有路羅川、漿水川、將軍墓川、宋家莊川等四大山川和大沙河、七里河、牛尾河、白馬河等四條季節河。

邢台縣下轄17個鄉鎮、1個街道、581個行政村。有豐富的傳統村落資源。也是當前河北省傳統文化村落保護形態最為完整、數量最多、面積最大的地區。

村落是一個地區歷史文化最基本的單元,也是聚落地的一種符號,其形成與發展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和複雜的演化過程,其產生與演變無不留下相應的歷史軌跡,可以說是一粒「活化石」,是一種特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邢台縣在清代乾隆之前,「舊有里社三十二,其中居城市者三,在城,西關、坊關。在城東者八,百泉、河曲、先於、石井、南市、大呂、麻村、永康。在城南者一、由留;在城北者二、白塔、長信;在城西者六十,東泉、董傣、侯蘭、孔村、俳徊、李馬、北庄、西王、賈村、高村、薛村、美化、玉泉、夷儀、溫居、故市、又有西泉、開化兩社則散居焉。後因社有大小地有多寡,遇力役公費難以均平,故酌其大小多寡減三十二社並為二十三社。」(乾隆版《邢台縣誌》)

經過乾隆時期對社的調整,這二十三社為:

百泉、河曲、先化、東泉、董麻、侯蘭、孔村、坊美、西泉、西高、徘徊、白塔、故石、長信、李馬、北庄、由留、溫居、西市、在玉、夷儀、薛賈、永大。

清道光年《邢台縣誌》鄉鎮中記載詳細的二十三社。

舊志鄉鎮關而食貨志內有社裡,鏡內村落以二十三社領之,

曰百泉社,管東南路十七、稻畦川二。(19)

河曲社,東南路三、東北路六、龍門漿水川各一。(11)

先化社,東南路二、東北路十一、稻畦畦川一。(14)

東泉社,東關一、西關一、南路十二、漿水川一、路羅川七。(22)

董麻社,東南路一、東北路五、西南路一、西北路一、漿水川十七、路羅川十二、龍門川一。(38)

侯蘭社,東南路一、西南路十三、路羅川一。(15)

孔村社,西南路一、西北路十三、漿水川一、路羅川三、龍門川二。(20)

坊美社,東南路、西南路、西北路各一、東北路二、龍門川十八。(23)

西泉社,東南路一、西南路七、路羅川一。(9)

西高社,關城三、東南路一、西南路七、路羅川十三、漿水龍門各一。(25)

徘徊社,東南路五、西南東北路各一、稻畦川十五、龍門川二、路羅川一(25)

白塔社,東南路二、西北路十三、漿水龍門川各一。(17)

故石社,東南路五、東北路二、西北路二、漿水川一、龍門川十一。(21)

長信社,城關一、東南路一、東北路六、龍門川一。(9)

李馬社,西北路十一、漿水龍門川各一。(13)

北庄社,西南路一、西北路六、龍門川一。(8)

由留社,城關三、東南路、東北路各一、西南路十四、漿水川一、路羅川二。(22)

溫居社,城關二、西南路、東北路一、西北路二、龍門川十六。(22)

西市社,東南路四、西北路九、稻畦川十四。(27)

在玉社,城關三、西南路一、東北路四、西北路二、漿水川一、路羅川六。(16)

夷儀社,東南路四、西北路一、漿水川十二、稻畦川一、路羅川三。(21)

薛賈社,城關一、西南路一、西北路七、漿水川一、稻畦川九、路羅川二。(21)

永大社,城關三、東南路一、東北路十六。(20)

根據以上,在清代道光年間邢台縣共有438個村莊。

民國時期,邢台縣村落數量有了進一步的增長,據民國版《邢台縣誌》鄉志記載:

光緒三十年後,遂將縣境各鄉分為四路四川,屬於東北路者凡六十有三村,屬於東南路者凡五十有八村,屬於西北路者凡八十五村,屬於西南路者凡八十有七村,屬於龍門川者凡百有三村,屬於稻畦川者凡百十八村,屬於漿水川者凡九十六村,屬於路羅川者凡百三十八村,四路四川都七百四十八村。

從以上記載看,清代道光年至民國初年,邢台縣發展較為迅速,由原438個村落增長為748個村落。

邢台縣村落與邢台的歷史發展有著密切的關係。如脫鎖溝、放甲鋪、徘徊、將軍墓、城計頭。

脫鎖溝等五個村名皆源於一名鄭國將軍。春秋中期,鄭國為了擴充地盤,命將軍蔡仲攻打邢國,邢國軍隊堅守關隘,利用地理優勢出奇制勝,戰鬥中鄭軍統帥蔡仲身受重傷,戰敗被俘。押送途中,蔡仲趁混亂之際掙脫枷鎖倉惶逃命,當年他脫枷鎖逃跑的地方,就是現在的脫鎖溝村。蔡仲一路向南逃跑,來到一個三岔路口,暈頭轉向,不辨四方,就在原地徘徊多時。因此,此地留下一個名叫徘徊的古村名。恍恍惚惚猶豫不定時,蔡仲碰到一位打柴的樵夫,就問樵夫通往鄭國的路徑。樵夫看他身著鄭軍服裝,知道他是一位鄭國將領,就指東道西,將他引向西北方向。他又北逃跑了三十多里,又飢又渴,傷痛難忍,就解盔卸甲,在河邊俯身喝水。解盔卸甲就形成今天的放甲鋪村。蔡仲稍事喘息後,忽見邢軍追來,又慌不擇路繼續逃命,終因傷勢過重,死在一個叫井梁店的村邊。素為禮義之邦的邢國將他就地埋葬,後來井梁店村以墓為名改名為將軍墓村。據當地群眾傳說:路羅川還有個古老的村莊名承繼頭村,據說因這裡埋藏著蔡仲的頭顱而得名,後來演變為城計頭村。

下店位於漿水鎮東側。春秋時期,邢國遷都儀夷後,在這裡建一宮殿,為儀夷城的一座側殿,時稱「下殿」。邢滅國後都城被廢,人們便以殿名稱村名為「下殿村」。明靖難之役後,民散村廢。之後有王姓從本縣清沙坪遷來,重整家園,建庄立村,仍沿用下殿之名。因書寫習慣,後「殿」字已被寫為「店」字,並一直沿用。

邢台縣的一些村落與歷史上重要事件有關聯,如天明關、血流峪、英談、賀家坪、朱溫坪、走馬槽、南天池。根據《邢台縣誌》記載:唐代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起義之初,曾在邢台西部山區安營紮寨,反抗官府,劫富濟貧。在黃巢軍活動的地方不僅為後人留下黃巢岩的地名,同時也留下諸多神奇的傳說。據現存的石碑記載:賀坪峽內的黃巢岩,昔日曾建有一座大廟,內供黃巢像一尊,威武雄壯,儀態端莊。廟內有石碑一通,詳細記載黃巢生平事迹。昔日黃巢廟香火鼎盛,遠近鄉民登山禱拜者絡繹不絕。時至今日,仍有將台、石殿遺址可尋。除此在附近一些古老村莊也與黃巢有關。如:天明關,傳說黃巢起義後行軍到達此村時天已大明,故名。血流峪,據傳黃巢起義後曾在此與官軍激戰,血流成河,故名血流峪。英談村,因起義軍曾在此地安營紮寨建立營盤,故名英談。賀家坪,因黃巢軍曾在此慶賀勝利,所以村名為賀坪,後演變為賀家坪。朱溫坪,因起義軍將領朱溫領兵在此駐紮,故名。在天河梁下有走馬槽、南天池兩個村莊,據傳為黃巢遛馬、飲馬的地方。這些史跡與傳說,充分邢台縣村落的歷史文化十分的深厚。

邢台縣東西與山東、山西相連,在一些重要的交通要道處,歷史上設有重要的關堡。如宋家莊、皇寺、漿水、西黃村、龍泉寺等,

宋家莊位於邢台縣西北部深山區,元末明初,數戶宋姓人家從山西遷來定居建庄,遂以姓氏命村名,稱宋家莊。而在先秦至宋元時期這裡就為通往山西的交通要塞,明清時期由於商業的發展得以迅速拓展成為山區重鎮,時稱宋家莊堡,並立「四、九」為集。據清康熙《邢台縣誌》記載:「宋家莊堡計地九畝,垣高六丈五尺,厚七尺,有箭樓,有券門,內有觀察行台,為大名兵備防狄處,今廢,民居為寨。」民國時期,仍以鎮稱之。

皇寺位於邢台西部淺山丘陵區,據唐初玉泉寺碑文記載,原名「黃寺店」,周、王二姓祖居於此。有學者研究說,「黃寺」村名的來歷,疑或與「雷公修歧黃之業」有關。清康熙《邢台縣誌》記載:「在縣西四十里雷公山(位於今皇寺村東北角),有雷公廟,蓋三黃時雷公修仙處也。雷公親受業於歧(伯)黃(帝),得秘傳,以醫名海內。」「雷公,黃帝時臣也,善醫術」。由此推之,這裡當屬黃帝、雷公、歧伯研討醫術的地方。後又以此風水寶地建寺院,時稱「黃寺」。如是黃寺村應建於遠古時期。又有一傳說,元代末年,元順帝被明軍追殺,曾逃到玉泉寺避難數日,因此玉泉寺又被稱為皇寺。後村名因寺得名,稱皇寺村。皇寺村是邢台縣北部重鎮,是西進太行山的重要門戶。歷朝歷代多設重兵把守。明嘉靖年間,大名兵備副使陳大濱、知縣何岑曾在玉泉寺前創建觀察行台,作「兵備秋防處」,「庭堂亭舍甚備,前有太平樓,翼以營房,巍然一方雄鎮」。清康熙《邢台縣誌》又載:皇寺村有堡,時稱「皇寺堡,計地四畝五分,垣高一丈五尺,厚八尺,有券門,右有隙地,為演武場,今廢」。清乾隆《順德府志》亦載:「行台官舍廢,僅民舍存。」皇寺村北有雷公山,舊有雷公廟,為雷公修仙處;南有棋盤山,山有石棋盤,世傳為袁天罡和李痛風對弈之處;西有玉泉寺,寺前有玉泉,清澈透底,泉涌如玉。玉泉夕照則是遠近聞名的「邢台八景」之一。

漿水位於西部深山區,春秋時在此曾建夷儀城為邢國都城,邢亡後,城廢。後來人們在邢國宮殿處建庄形成了上店村和下店村。在清代、民國《邢台縣誌》和一些官方文書中,一直沿用「儀夷」之名。在儀夷儀城不遠有一條小河,河水似漿,後來有人在此建立村莊以漿水稱之。抗日戰爭時期,邢台縣抗日政府曾設於此。新中國成立以後,村民封山育林,植樹造林,科技興林,林果產業是為該村的經濟支柱產業。

會寧位於邢台古城的西北處,據傳,宋代時在此有一寺院,名曰「會龍寺」,寺東有河,名「會龍河」。宋咸平二年(1002),寧、肖二姓在此立庄。村子建在會龍河東岸,時稱「會龍村」。由於村小人少又處於交通要道上,經常遭遇路匪的騷擾和欺辱。宋將楊文廣率部北征路遇此地,對此地的治安進行治理,村民得以安寧。隨之村人將村名更為「會寧村」。此後,該村憑藉優越的地理條件,得到較快發展,成為山前平原的大村。民國時期,曾為第二區會寧鄉治所。新中國成立初期,為第四區會寧鄉治所。合作化以後,相繼為會寧高級社、人民公社、鎮政府駐地。

西黃村位於縣中部淺山區,村子建於明朝以前。村名來歷說法有二種說法,《邢台縣地名志》說,該村原名黃村,原址在今北會村西河南沿,因屢遭洪水沖淹,後西遷至現址。故將原名冠以「西」字,稱「西黃村」。另據《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記載:說村「舊名西王社」,村為「社」的駐地,「西王」後演化為「西黃」。明靖難之役後,村獨剩劉姓,後又有曹、李、周、王、陳等姓先後從南尚汪、馬河、西青山、辛庄、侯峪等村遷來,遂成邢西重鎮。明成化版《順德府志》記載:「西王巡檢司在縣西七十里,值太行山通太原諸道。」民國《邢台縣誌》載:「康熙三十九年裁廢,雍正八年復設,仍茸舊署居之。」明崇禎六年(1633)設壯丁千餘名,清順治十年(1653)建關隘,同治十年(1871)重整寨丁,光緒二十六年(1900)仍為巡檢司署地。民國為縣佐駐地,仍俗稱司。據村中老人回憶,舊巡檢司設有巡官,負責龍門、稻畦、漿水、路羅幾道川的錢糧、民事和治安。「九一八」事變前,巡檢司撤消,建國民黨區公所和公安派出所。抗日戰爭期間,曾為邢台(東)縣抗日人民政府駐地,解放後為區政府、鄉公所駐地。1958年建立工委、公社,為西黃村工委和西黃村公社所在地。1984年改為西黃村鄉,為鄉政府駐地,1985年鄉改鎮,為鎮政府治所。

一些村落的命名與歷史上的名人有關,如郭村、太子井、景劉庄。

郭村位於皇寺鎮東部,根據調查,北魏時期有郭姓在此居住,並建有寺院為「常樂寺」。元代,傑出科學家郭守敬出生於此村,相傳,郭守敬之父郭榮(號鴛水翁)得知「劉秉忠、張文謙、張易、王恂同學於州西紫金山,榮使守敬從秉忠學。」(見民國邢台縣誌)。從而為郭守敬的成長與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今村中還有郭守敬故里,村前有鴛水河,元代文人王惲寫詩稱讚郭榮,「天元章會到玄機,星曆推半一理齊,襄國至今傳異事,門前鴛水亦曾西。」

20世紀80年代初,世界天文組織決定,將太陽系一國際編號2012號小行星和月亮背面一環形山以郭守敬命名。村子引起各級政府和國內外科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來訪者絡繹不絕。村中塑起郭守敬父子像,建起了郭守敬科普長廊。

太子井有西太子井和東太子井。西太子井村位於縣中南部淺山區,相傳春秋之前即有此村,原統稱「太嘗井」,一說稱「太長井」(疑「長」為「嘗」的誤讀),後稱「太子井」。無論「太嘗井」還是「太子井」,其村名都源於一歷史傳說:春秋末年,趙國太子趙襄子食采於邢,一次行獵於此,烈日當頭,口渴難忍,尋遍兩村,難得滴水,於是太子搭弓射箭,對村人說「箭落之地,會有清泉。」人們在箭落之處掘井,果然清泉噴涌,經年不竭,遂有「太子井」之稱。因此井位於二村之間,故居東者稱「東太子井」,居西者稱「西太子井」。

龐馬位於邢台縣東偏北部,何時建村,時間無法考證可查,據清康熙版《邢台縣誌》記載:「龐馬堡,縣東北二十五里,計地四畝八分,垣高一丈五尺,厚一丈,有樹,有券門,今廢。」又載「龐馬堡集,世傳龐涓放馬於此地,舊有集,因內邱官莊集此集遂廢」。由此可知龐馬村當是一古村,其村名來由是取「龐涓牧馬」之意。清代,該村為邢台縣十大倉儲地之一。民國時期,屬邢台縣第三區,時稱龐馬鄉,下轄石相、太平等八村。

梅花寨是一古老村莊,東有鹿城崗,東南有野狐泉,為形勝之地。相傳早在東周時期,趙襄子曾在此建梅花園,並在村東崗建城。但建城剛剛動工,即聞一聲雞鳴,有一神鹿騰空而起,沒於雲端。村民認為此崗為神鹿之崗,不宜動土,遂停,只留下一個梅花園。後來園廢建村,遂稱梅花寨村。明永樂二年(1404),溫姓先祖奉詔從山西洪洞縣遷來,村名未變。

景劉庄村位於邢台縣西部丘陵地帶,仙翁山腳下,村落名稱明代之前無考。明靖難之役後,竇姓從山西洪洞縣遷來,以姓氏命村名為竇庄。後又有鞏姓自三歧村遷來,村名依舊。抗日戰爭時期,抗日縣政府某區區長景光佩、政委劉兆槐在此抗擊日寇,壯烈犧牲。邢台解放後,人們為緬懷景、劉二烈士之壯舉,報經縣政府批准,在該村為其立碑,以示紀念。同時又以二位烈士之姓改「竇庄」為「景劉庄」。

還有一類村落與太行山關隘有關,如白岸口、北明水等。

白岸口位於邢台西部深山區,據傳村子原名口當,明朝初年王姓遷來定居,後因村居白岸溝口,改稱白岸口村。村雖不大,卻因在明末出了個司禮秉筆太監而聞名。太監名王承恩,原為明末總兵官,後得寵於朝廷,成為崇禎的司禮秉筆太監,崇禎十七年三月,李自成犯闕,帝命承恩提督京營。是時,事勢已去,皇城被攻陷。崇禎皇帝崩於煤山壽皇亭,承恩自縊其下。後贈謚號忠愍。(《明史》有傳記)。另外在原沙河市東戶鄉洛陽村有久負盛名的「馬場梨」,此處為王承恩的牧馬場,所產鴨梨由王承恩以貢品獻給崇禎皇帝,因而被崇禎帝授予「奇果譽天下,無過馬場梨」的美譽。

北明水位於西北部深山區,在宋家莊鎮西北15公里處。相傳,明代前周、毛二姓由山西榆次縣遷來立庄。靖難之役時,庄毀人亡。明末崇禎年間,又有趙姓從山西皋落村來安家立業,復建村落。當時,村北溝有一清泉,水清如鏡,源源不斷。按《周易》「水為財」說,村人取其水之吉意,泉清水明,故稱村名為「明水」村。

在邢台縣村落有濃濃的傳統文化色彩,又承載著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這類村莊如孝子村、心長村、大桃花、小桃花、周公村等

孝子村、心長村位於晏家屯鎮政府北偏東處。始建村的時間無考。據傳,唐代,村裡有一孝子,其母病危,求醫診治,醫生說此病非用活人之心方可治癒。孝子聽後,當即讓人取出自己部分心臟為其母食用,母病果然痊癒。孝子的心被取後,疼痛難忍,撒腿就跑,向東跑出二里(即今心長村),心又復生。人們無不為孝子之舉所感動,遂將村名以「孝子」稱之。同時又把孝子重新長出心臟的地方稱為「心長村」。民國《邢台縣誌》記載:「邑東北孝子村東,有孤石刻像三,相傳唐代有孝子視歿,刻石志慕。」由此看來,孝子取心救母、且心有復生雖難以置信,但孝子之人史上卻當有之。

石善村位於北小庄鄉西北向。清康熙四十一年,徐姓從本縣周公村遷來定居,以刨坡地為生,新建家園。後有石姓遷來定居,石姓家中有一名醫,常與人治病行善,在臨近人們的心目中,威望很高,死後大家為了紀念他,即命村名為石善。

大桃花、小桃花村位於南石門鎮政府駐地西偏南。村建於明代以前,原名無考。明永樂年間,楊、劉、王等姓奉詔自山西洪洞縣遷民於此。村名來源於一傳說:很早以前,該村有一尹姓美女,人稱桃花女。一天,桃花女在桃園澆水,忽得一本天書《破》,從而治好了石坡頭(原名石皮頭)村梁姓女子邪病。後因其善卜會卦,能破災解難而名聞鄉里,該村便以桃花女之名相稱,遂更名為大桃花。該村東南部鄰村更名為小桃花。

周公村位於南石門鎮政府南側,村建於明朝以前,原村名無考。明「靖難之役」使該村傷亡慘重,只剩下崔、閆、李、張四戶人家,明永樂二年(1404),徐、王、韓、孟四姓奉詔由山西洪洞遷來定居。相傳,該村原有周姓男子,善醫。卻在為石坡頭(原名石皮頭)村梁家女治病時遇到難題,不悅而歸。當走到石破頭村東北狐德嶺時,發現兩本天書——《算》和《破》,當他剛剛拾起《算》書時,《破》書被一公雞銜到了桃花女的桃園裡,為桃花女所得。此後,周公便只得到一本《算》書,並成為頗有名聲的算命先生,村人還為他蓋了「周公廟」,村名因之而得名。

還有一些村落與自然有緊密的聯繫。反映了村莊所處的地理位置,如前南峪、西青山、南青山、西青山、前盤石等。

西青山、南青山位於白馬河中游北岸,地處皇寺鎮北偏東,西、南青山二村位於青山縣城舊址,因青山城而得村名。據史志記載,隋代開皇十六年(596),龍岡、內丘兩縣合併,在今西青山建青山縣城,屬邢州。武德元年(618),析青山,復龍岡縣。《通志》載:城失後青山有四,東、北青山屬內丘;西、南青山屬邢台。據查,青山縣城城池在今西青山處,村西南有塊平地,原為教場。唐代末年,朱全忠與李克用大戰,即在此地。教場北有堂坡,乃觀看比武之地;堂坡北邊是驗馬台(今稱「馬台」);驗馬台再北即是養馬處(今稱馬廠溝)。南青山屬青山縣城郊區,遂亦用「青山」之名稱。

峰門位於太子井鄉西,根據調查,明朝中期楊姓從東羊卧村遷來建庄,因村址在溝口的峪處,故取名峪口。當時村口有一佛像,佛像下有一大山洞,洞內有一條大蛇,經常傷人。後有一勇士路過此地,把蛇殺死,將洞口封住,為民除了蛇害,人們為紀念這位勇士,又不知姓名,即封住了洞口(改村名為封門)。

邢台縣物產豐富,一些名產有很長的歷史淵源,這些在村落文化中也有體現。如栗樹坪、

栗樹坪村位於西部深山區,西與山西省和順縣交界,隸屬漿水鎮。在明代初年,黃姓從山西省洪洞縣遷來定居,因村子建在縣域最西部的山坪上,曾名「西坪」。又因當地山川溝梁到處長滿栗樹,又稱「栗子坪」、「栗樹坪」。此村栗樹栽培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相傳,早在唐代有僧尼從北京大覺寺引種優質板栗,於該村尼姑庵周圍。明代,又有優質板栗自外地引入,俗稱「大明栗」。這裡的栗果甘甜、營養豐富、品質優良,享譽太行。現在這些老栗樹縱橫成行,足有百餘株,不乏有唐、宋、元、明、清及民國等各個朝代的老栗樹。其中唐宋、明時代的栗樹應有2000多株。

西棗園村位於漿水鎮東偏南處,此村的歷史甚為古老,關姓在明朝前就居住於此。當時此村附近棗樹很多,村莊建在棗樹園西邊,故命名為西棗園村,沿用至今。

除以上還有許多村莊以姓氏為名,如冀家村、大路村、小路村、曹家台、朱家莊、胡家樓、趙溝、郝庄、鮑家莊、李梅花、宋家峪、呂家莊、崔家莊、鞏家莊等等。

在邢台縣眾多村落中,不僅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十分寶貴的是保持原始的建築形態,在路羅川、白岸鄉、西黃村鎮、宋家莊、皇寺鎮、北小庄、龍泉寺等轄區內有大面積的古村落群,這些古村落引起了社會各界和社會學研究者的注意,同時,在注重生態建築,文化保護,建設有特色的鄉鎮中發揮著更大的作用。

龍化村

魚林溝村

桃樹坪村

前馬廠與山寨

李梅花村

邢台縣英談村

皇寺鎮

崔路村

北尚汪村

關注點滴齋書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點滴齋書房 的精彩文章:

中國景觀村落-黃檀硐村

TAG:點滴齋書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