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巴黎人可能都不知道的「巴黎」事,而他都清楚

巴黎人可能都不知道的「巴黎」事,而他都清楚

巴黎人可能不知道巴黎起源地呂特斯並非在西堤島,而是在南泰爾;

巴黎人可能也不知道被羅馬人屠殺的最後高盧戰士安息在艾菲爾鐵塔之下;

巴黎人或許也不知道在第五區一棟現代房屋的停車場,可以看到巴黎第一座大教堂的遺迹;

巴黎人恐怕也不知道伏爾泰和薩德侯爵曾被關在巴士底監獄;

《神曲》作者但丁年輕時也曾出沒於巴黎、而畢卡索的〈亞維儂的少女〉其實是在巴黎畫出來的……

作者以大家熟悉的巴黎地鐵站,一站一站為大家揭露更多與地鐵站相關的「巴黎人也不知道」的法國史與巴黎史!

法國演員、作家與製作人洛朗?多伊奇眼中的巴黎是一個永遠藏著秘密與新奇的城市,而作為一個巴黎人中的巴黎人,他樂於扮演一個導遊的角色,讓每一個對巴黎有所好奇的人發現那些更深層次的秘密:信不經過的一座舊橋,有可能就是證券交易所的祖先,偶然拜訪的小餐館,餐館老闆的酒瓶堆下,興許就是大名鼎鼎的巴士底牢房。


文 | 洛朗·多伊奇

摘自《地下巴黎》

-

「林蔭大道」(Boulevard)是典型的巴黎式用詞嗎?

-

△馬德萊娜廣場(Place de la Madeleine)的林蔭大道

1670年,路易十四下令摧毀查理五世時期建造的城牆,因為他覺得這面城牆已經毫無用處:一方面是因為軍事力量的進步,另一方面則是要加快城牆外圍地區城市化的進程。

在塞納河右岸,原來城牆的位置被一條縱貫巴士底獄到馬德萊娜廣場(Place de la Madeleine)的林蔭大道所代替,人們可以在那裡盡情漫步。

法語中的boulevard就是從那個時代開始出現的,用來指代這一新鮮事物,因此這是非常典型的一個巴黎式用詞!

實際上,這個詞有兩個來源。首先它來自於荷蘭語中的bolewerk,意思是「防禦工程」。這一表達方式其實指的就是原來的城牆。後來,城牆被摧毀後,那裡就成了一條兩邊種有參天大樹的槌球場地,於是巴黎人民就把這樣的街道稱為「綠球」(boules vertes),後來逐漸演變成了boulevert,直至發展到現在的boulevard。如今,「林蔭大道」已經成為了巴黎市民消遣、散步和暢想的絕佳場所……

-

巴黎從什麼時候起成為了巴黎?

-

△ 1680年的巴黎

巴黎將一直是巴黎,這一點毫無疑問。但巴黎是從什麼時候起變成如今的巴黎的呢?在公元3世紀末,這個城市的大部分地區都被那裡的羅馬居民所遺棄,成為了一座由高盧人獨居的城市。從那時起,似乎「盧泰西亞」這個名字已經被慢慢地遺忘了。對於這件事最直接的證明就是公元307年時的一塊羅馬軍事界標,這個界標是於1877年被發現的。在這一界標上,沒有標註「盧泰西亞」,而只有「Civitas Parisiorum」的字樣,即古巴黎城。從那個年代開始,巴黎的樣貌漸漸擺脫了盧泰西亞。這一界標在墨洛溫王朝時期被重新用在一副石棺上,後來被放到卡爾納瓦萊博物館展出並保存。

這個於公元3世紀末從西岱島演變而來的古巴黎城,被一圈城牆包圍。在巴黎聖母院廣場下面的地下室里,我們可以看到被奇蹟般保存下來的城牆碎片。另外,在哥倫布路(Rue de la Colombe)6號還有一幅草繪圖向我們指明這堵城牆的厚度。

-

巴黎最古老的房子是?

-

△蒙莫朗西路(Rue de Montmorency)

蒙莫朗西路(Rue de Montmorency)的51號,在這裡可以看到法國鍊金術士尼古拉·弗拉梅爾尼古拉·弗拉梅爾的房子。這座房子建於1407年,後來成為了巴黎留存至今最古老的房屋!其實那位神秘的鍊金術士從未在此居住過,然而他卻用這屋子慷慨收容了來此地耕種周圍土地的農民。只要看看這座房屋的外立面就能知道,那上面用哥特字體刻著:「我們這些耕種的男男女女住在這座建於公元1407年的宅子的門廳里,我們每天都畢恭畢敬地念誦一遍主禱文和聖母經,為上帝賜予我們的恩惠祈禱……」

-

巴黎第一座教堂在哪裡?

-

△ 聖德尼教堂

由於聖德尼後來成為了巴黎的第一位主教,因此他傳道布施的這一地下場所就成為了巴黎的第一座教堂。如果想要在地鐵的出口處重新找到這個地方,就要沿著田園聖母路(Rue Notre-Dame-des-Champs)往上走,解開謎底的鑰匙就在這條街道的最深處。在穿過聖米歇爾大道之後,便來到了一條筆直的小路皮埃爾·尼克爾路(Rue Pierre-Nicole)。這裡的一切似乎都沉浸在一種宗教的氛圍中。一座由木頭和石板搭建而成的小房子緊靠著一所學校的磚牆而建,散發著上世紀60年代現代建築的氣息。

守門人馬里奧熱情地接待了我這位迷路的「史學家」。但他卻被告知由於安全原因,這塊地方不得向陌生人開放。最後,在我的堅持和另外一位通情達理的業主的通融下,我才得以參觀了地下室。

下了電梯,經過一個畫著白色油漆、車輛整齊排列的停車場,一扇神秘的大門突然在我眼前出現。穿過這道門,就等於穿越了歷史,回到了過去。一段黑色台階的樓梯隱藏在古代採石場的最深處。走下台階,簡直感覺跨越了世紀!拱門是在19世紀時加固和重建的,卻讓人感覺是更久遠時代的見證。在一處石質的墓碑下面,長眠著雷吉納爾主教,他於1220年逝世,據說當時聖母馬利亞曾經出現並決定賜給他神聖的天職。教堂的長殿一直延伸到祭壇處,上面供奉著聖德尼主教的雕像。十幾個世紀以來,無數莊嚴的佈道在這裡舉行,以紀念這位把基督教帶來此地的第一人。

-

你還記得《悲慘世界》中的那尊大象嗎?

-

△ 由拿破崙建造的大象噴泉

在巴士底獄被拆除之後,這個地方的歷史就變得坎坷而曲折,尤其是在建築規劃方面。1792年6月16日,國家立法議會頒布法令,決定在巴士底獄原址上建造一座廣場,廣場正中將豎起一根帶有自由神像的紀念柱。一個月後,這一計劃開始正式動工,然而這項工程很快就因為審美上的一些反對意見而中斷了。第二年,廣場中央建起了一座用於歌頌大自然魅力的噴泉,代替了被廢棄的紀念柱。

1810年,拿破崙一世想要在這裡建造另一座噴泉。這座巨大的噴泉要用從西班牙暴動的人民手中得來的銅質大炮熔化後鑄造。奇怪的是,這座噴泉的形狀被構想成一頭高二十四米的大象,而泉水就從長鼻子中噴出。

很快,噴泉的底座就完成了,然後一個用石膏打造的模型也於1813年完工。然而,第一帝國垮台之後,這一可能是巴黎歷史上最丑以及最不相稱的龐然大物就一直以模型的形式存在了好幾年。石膏漸漸開裂,不過一位年邁的守衛還一直睡在大象的一條腿旁。在維克多·雨果的名著《悲慘世界》中,他將此處描寫成巴黎內戰中的那個男孩——加弗羅什的避難之所。

-

新橋其實是巴黎最舊的那座橋

-

△ 在電影《新橋戀人》中舞動煙火的朱麗葉·比諾什

很多人因為電影《新橋戀人》得知這座古老的橋,也一度成為巴黎浪漫的地標之一。

但有趣的地方在於,在五百年的時間裡,巴黎這座城市僅僅擁有兩座橋,分別分布在左岸和右岸,但是兩岸之間卻沒有互相連接的橋樑。一直到15世紀時才建造了另外一座橋,人們才得以從塞納河去往西岱島。

如今我們看到的塞納河上的四座橋都是在19世紀時重建的。而1607年建成的新橋(Pont neuf)並不是巴黎的第九座橋而是第五座。另外,這也不是巴黎最新的橋,而是最古老的橋。是不是覺得腦子有點轉不過彎來了呢?(注釋:neuf在法語中既有數字九的意思,也有新的意思。)

本文選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譯文 的精彩文章:

第三屆愛麗絲繪本獎,上海譯文四本繪本入圍,求支持求投票
歡迎來到納博科夫的迷幻夢境,幾乎沒有人在這兒失望過

TAG:上海譯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