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踢館:直20後背上的神秘鼓包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踢館:直20後背上的神秘鼓包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昨天和前天,很多住在帝都和京哈鐵路沿線的朋友都因為你懂的原因被交通管制搞得不要不要的吧?堂主想起以前土豪朋友聊天對堂主說過的一句話:你以為火車是最經濟的出行方式?那是因為你位置還不夠高。堂主這種屌絲以前是無法理解,現在終於深切地體會到了。

據說最近南海要搞閱艦式了,出動艦船至少40餘艘的規模,按戰鬥力算應該是五千年來最強的吧?非常期待,不知道會不會有直播?

問:踢館!最近直20的亮相有點高,我想問問直20尾梁(接近排氣口附近)有個凸起的圓柱狀是什麼?有什麼用?為什麼美帝黑鷹沒有?

這個設備就堂主火眼金睛的判斷,那個罩子里應該不是以前廣泛傳聞的衛通天線,直升機沒必要裝這個。應該是用於干擾紅外製導導彈的干擾系統,至於具體是老式的氙光燈頻閃,還是新的激光干擾還不清楚,不過用途還是很明確的。

圖:直-20尾梁前部上方有個挺大的圓柱體。

圖:很多人都以為那個鼓包是衛星通訊天線,不過堂主想不出直升機安這個有什麼用。

圖:如果是衛通天線的話,裡面應該是這樣的鍋蓋天線,不過一般只有數據需求量相當大的機型才需要這玩意,有人駕駛的直升機用不著。

這樣的系統,美國人的直升機一樣有,比如說阿帕奇以前就在這個位置安裝了綽號「迪斯科燈」的氙氣燈頻閃系統來對付單兵防空導彈,後來AH-64D還升級了更好的干擾系統。

圖:旋翼軸後方帶干擾燈的AH-64。

圖:台灣版本已經換了兩側各一個固定式的新裝置。

至於黑鷹為什麼不裝?實際上是你沒看到而已。

圖:帶干擾裝置的黑鷹。

圖:也有很多沒裝的黑鷹。

這架黑鷹旋翼後面那個彩色的東西,就是去掉了保護殼的干擾裝置,只不過不是每一架都有。普通陸軍師裡面的黑鷹不執行突擊任務,而是執行的後方通用勤務,所以可能沒帶,而空中突擊部隊的黑鷹因為要衝鋒陷陣,所以基本都有。

圖:關於直20那個鼓包,堂主仔細找了下,還真有張沒罩罩子的照片,注意上面那兩個橙色三角形結構,這個裝置是新型激光干擾器的可能性高些。

圖:如果沒錯的話,那原理和99坦克上的這個東西差不多。

問:堂主能不能簡單的說一下弓和弩的優勢和劣勢,為什麼他們誰也沒取代誰?

弩其實就是帶有機械結構的弓。弓開弓只能靠臂力,而弩可以靠腰力和腿力,甚至還可以用絞盤-滑輪-棘齒結構上弦,所以80公斤力量的弓已經是超強,而弩可以上百公斤甚至兩百公斤,需要破甲、遠射就強多了。

圖:中國傳統式拉弓,此時必須由人體肩背肌群提供力量對抗弓臂回彈趨勢,一直都很費力。

圖:弩可以不用臂力張開,可以坐在地上用腳蹬,像神臂弓那樣弓臂前方有蹬環的還可以站著用腳踩住,然後用腰背力量拉開。

同時弓開弓和瞄準也是一個完整過程,拉開弦以後必須迅速的瞄準-射擊,不然就得手臂一直保持發力狀態,才能不發射,而弩可以先上好弦,等著出現機會再射擊,這樣的話操作起來對人體負荷也低很多。

圖:弩只要完成上弦,使用起來和氣槍差不多,不用費力對抗弩臂。

但是弓也有其優勢,就是整個動作簡潔流暢,可以用比較快的速度反覆裝填射擊,不像弩裝填起來太麻煩,所以需要射速的時候弓更好,尤其是在馬上。

圖:騎射時為了加速射擊,這位嘴裡還叼著另一隻箭

兩者都有其價值,所以互相都難以取代,弩是因為火繩槍發展比較快,連落後國家都普及,所以最早被軍隊淘汰。歐洲同時期輪燧手槍普及,所以弓也同時期被淘汰。只是亞洲國家騎兵找不到輪燧手槍用,所以還保留了幾百年。

圖:古代軍隊弓手必須是專業的,要長期訓練才行。而弩可以給普通步兵用,只要有錢就可以。所以說武將弓馬嫻熟,可不是弩馬嫻熟。

問:一直有個事很好奇,隱身飛機的機頭是否也有吸波塗料?如果有,豈不是很影響雷達!這是如何解決的?

這個就是真正的高科技了,叫做選擇性透波材料,也可以叫頻率選擇表面,英文縮寫FSS,是由大量的無源諧振單元組成的周期性陣列,有金屬貼片版也有開孔版,一般雷達是用開孔版,在預設的諧振頻率下,信號可以透過天線罩,而其他頻率的信號都是直接被反射了。

圖:頻率選擇表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這東西最早應用是LPD-17船塢登陸艦,那2個巨大的多邊形桅杆就是這種材料做的蒙皮

圖:桅杆內部的對空搜索雷達。

也就是說除了自身雷達以外的其他雷達,都很難穿透,戰鬥機機載雷達因為頻率接近所以可以穿過形成反射,也因此雷達一般採用斜向上安裝,這樣如果對方在下方反射波就朝上散射不容易被捕捉,而地面其他波段雷達基本就對這個天線罩沒啥辦法了。

圖:F-35的雷達向後上方傾斜,可以增大地面雷達波與天線平面的夾角,從而降低RCS。

現在還有一種可控的選擇性天線在測試,也就是雷達不工作的時候,就完全關掉天線罩,這樣就更安全。

問:堂主好,我方對越戰爭期間炮兵兄弟打的不錯,其中從英國進口的炮瞄雷達起了很關鍵的作用,那麼想問越南方面就一直沒有反制措施么?難道蘇聯、華約集團還不能夠生產此類武器?

當然不能生產了。炮兵定位雷達本身就是高技術裝備,要能抓住飛行速度快、反射信號弱的炮彈,而且還要在炮彈飛行過程中快速的跟蹤彈道,測量導彈軌跡,從而反推出發射陣地位置,這需要高性能發射機、高速掃描天線、高性能濾波器,高速計算機,還要能小巧、結實得在陸軍一線簡陋環境下服役,這都是很考功夫的。

你讓蘇聯人做類似功能的,可能做得出來,但是噸位就得十幾噸,體積就得幾個大車了。

圖:美國TPQ-37雷達的拖車、控制車和牽引車,加一起也就十噸出頭。

蘇聯在80年代後期也做出來了動物園雷達系統,採用空氣饋電相控陣系統,比起美國70年代服役的TPQ-36/37的強制饋電系統信號損耗大不少,而且數據處理和信號接收還是太差,所以性能相當不行,探測距離比起輕便的辛柏林雷達都強不到哪兒去,而笨重的系統也很難在中越邊界使用。

圖:辛柏林雷達,只有這麼點大,包括電源在內390公斤。

圖:蘇聯動物園雷達,需要一輛裝甲車做底盤來運載

圖:進行滲透訓練的越軍。1984年7月4日晚23時許,越軍821特工團406營7連一個排潛入我境,爾後以逐點觀察、逐點推進的方式,於5日拂曉行進至預定集結地——白石岩山洞潛伏。6日0時30分左右,2個組從左右翼偷襲我昆明軍區炮兵儀器偵察營的「辛柏林」雷達陣地。2時30分,敵同時開火,2時40分行動結束。因越軍對雷達不了解,未破壞關鍵部位,修復後繼續使用。

問:堂主,請問在防區外空地武器種類越來越多,射程越來越遠的情況下,各國大量裝備的近程防空導彈、小口徑自行高炮以及彈炮合一防空系統還有存在的價值和必要嗎?畢竟衛星制導炸彈、防區外空地導彈它們都很難攔截,搭載的平台就更攔截不了了。

當然價值不大了,所以你沒看這些年新項目很少,採購更少么。我國也就是把80年代開始的山寨獵豹項目結題,買了一批。其他國家也就是毛子的鎧甲賣了點出去,基本上都還是八、九十年代生產的老高炮混著。

圖:PGZ-07自行高炮就是仿製獵豹,只不過太落伍了,意義不大。

圖:俄國人的炮彈合一武器系統里,關鍵的也是導彈,而不是那兩門破炮。

當然在低強度戰爭里還是有用的,畢竟不是誰都跟美國一樣,幾乎實現了炸彈全制導化。經常還是有撇鐵炸彈、打火箭彈的從低空進入,還有各色直升機也在射程範圍內,這些打到也算賺到了。

圖:各種普通炸彈的射程低於30公里,載機速度越快距離越遠,比如JDAM,滑翔比特別大的炸彈能到上百公里,但數量少。要地防空時,高炮和近防導彈一般部署在敵方炸彈投放位置,也就是前出十幾公里,專門攔截投彈敵機。但如果方向估計錯了,那就白搭。

只不過再花高價買獵豹這樣複雜的系統太不划算了,鎧甲和通古斯卡這樣昂貴的彈炮合一系統,性價比也已經極低了。

圖:未來近距離防空要靠激光炮,十幾公里範圍內它對付無人機、制導炸彈效果很好。

問:躺煮好,看了騰訊軍事裡面的新聞說毛子的「終結者3」戰鬥支援車開始交付了,裡面介紹說,這款車是毛子吸取了幾次誠實戰和山地戰的教訓之後研發的,說很適合對城市戰里的射界過高的目標進行打擊。我兔有沒有對應的產品那,因為如果以後武統台灣應該會有進行巷戰的機會吧,那時候我們用什麼武器伴隨步兵支援?

圖:終結者3,武器是兩門2A42型小口徑炮,4枚9M120反坦克導彈,兩挺AG-17D型30毫米自動榴彈發射器和一挺PKTM7.62毫米機槍。

這玩意實際上都已經出來20多年了……毛子以前是年年都說要大規模配備,但是20多年實際上就生產了10台,這其實也就是開發樣車而已,現在鬧著要服役,但是前置條件是,生產出來是為了閱兵,那就還是很不靠譜。

圖:車臣戰爭後俄軍就在弄這東西,從這個終結者1發展到終結者3,前後經歷了20年,也沒大規模採購。

這玩意放到現在沒多大用處,因為很簡單,現在有武器站了,坦克可以安裝武器站來覆蓋高角度射擊,也不影響坦克本身的本職工作就可以有火力壓制高處敵人。而且平時坦克不裝執行正規任務,需要的時候臨時裝上就可以打巷戰了。

圖:德國豹2A7就是城市戰改型,炮塔上方裝有遙控武器站

圖:遙控武器站,有大仰角速射炮和榴彈發射器。

毛子的這個車只能專車專用,沒野戰能力,那等於還得超額部署部隊才行。比如說正常100個坦克的部隊把城市圍困起來,要進城市清剿,派了五十個進去,剩五十個在外面就行。用這種戰鬥支援車,100個坦克就放哪裡,還在再調五十個支援車來,花錢海了去了。

圖:俄國T-15阿瑪塔坦克也有遙控武器站,可以解決高處目標。終結者3可能就是被鬧得過不下去了,象徵性的買幾輛,順便幫助推銷。

迷你踢館

問:有一種說法,硝銨炸藥性狀穩定,沒有雷管幾乎無法引爆。又有一種說法,硝銨化肥受潮扳結嚴禁使用金屬工具破碎,以免爆炸。哪種說法靠譜?

兩者都靠譜,硝酸銨是吸水後安全性降低,所以不能錘擊,保持乾燥的話倒也確實還算安全。當然這個保持乾燥太難了,所以一般軍用不搞這玩意。

問:堂主你好,上上期講武堂里關於沙特核武的文章提到,沙特如果受到伊朗核威脅,巴鐵會給沙特核保護。堂主介紹下,巴鐵在伊斯蘭世界裡的角色,遜尼派和什葉派靠哪邊?他和伊朗關係如何?

巴基斯塔是典型的遜尼派國家,或者說什葉派國家其實也就是伊朗,現在的伊拉克可能也算。

關係?異端可是比異教徒還邪惡的存在,必須死啊。

問:塘主,看二戰照片,經常看到納粹德軍的士兵腰後面背著一個小圓筒,那是什麼,有什麼用呢?

那個是防毒面具的容器,雖然實際上大家都沒用毒氣,畢竟都是手握大殺器的,互相威懾著,不像日本可以肆無忌憚對我們放毒,但是德國人還是有備無患。

圖:左側是過濾罐,裡面是活性炭,用於吸附毒氣。

圖:攜帶時的樣子。

問:感覺有些不明白:現代反坦克炮彈穿甲前脫掉尾殼,只有一根細細的金屬桿鑽進坦克厚實碩大的胸膛。即使是打個對穿,彈丸運動路徑上的乘員非死即傷,可是如果不發生殉爆,其他人應該不會傷亡或者失去戰鬥能力吧。假設其中炮手車長存活,反手一炮打過來,也還是威脅啊。是不是說現代穿甲彈即使能有效洞穿裝甲目標,也不能保證一發斃敵,跟二戰時期類似,有效消滅目標往往還是需要補槍?

因為打出去的並不只有彈芯,彈芯穿透裝甲的過程中會把裝甲打碎成碎片,在車體內飛濺,這些碎片速度比子彈還快得多,碰到就死。而且還能打穿管線,引燃彈藥或者液壓油,車體內的油氣也會被引燃從而發生爆燃、火災。

圖:穿甲彈打穿裝甲後是這樣的,看這形狀,那肯定是夾帶了大量的碎片。炮彈和裝甲的碰撞使裝甲都扭曲變形了,能不崩裂嗎。

問:堂主,最近SAS又創造了夜間1500米狙殺恐怖分子的驚人記錄,不過仔細一想現在頂尖三代坦克像99A之類能在2000米距離上做到動對動射擊,不是比狙擊手牛掰多了么,怎麼沒見到坦克啥的有多少遠程點射戰績?

當然有了,海灣戰爭時期,挑戰者就在5100米外點射干翻了一輛伊拉克坦克。

問:我的問題是,如今中國擁有200萬軍隊、80萬武警部隊,對應的是兩年義務兵役制度,大概每年需要100萬人的入伍兵源。目前人口出生率持續走低,即便完全放開生育,由於可生育婦女絕對數量的下降也不可能回到96年每年2000萬新生兒的,那麼我的問題是,10年後,會不會因為青年人口銳減而不得不再次裁軍?

哪怕再低,一年也是千萬級別的新生兒啊……而且現在我們要提高部隊職業化程度,長期服役的士兵越來越多了,每年新徵兵減少很多了。

圖:2013年和2050時我國人口年齡分布,0-18歲男性分布都在4千萬以上,年新生大約是1000萬,10%就夠100萬了。而且長期看,隨著技術發展和人工智慧應用,軍隊總數可能繼續減少。

問:堂主大大,請教個問題,經常在新聞上看到國內哪裡哪裡的牛人花幾萬塊自製飛機,怎麼從來沒聽過那些落後國家自己山寨幾架飛機用於偵查和作戰,難道真的舉國之力都造不出來?另外你推薦「我的戰爭」已經下載了,花了98個大洋呢!

國內幾萬塊那種田園風自製飛機沒幾個能飛的,落後國家去華強北就能淘到大量現成的貨架無人機套材,何必再自己費力搞些不知道能不能飛起來的東西呢?

圖:真不是我潑冷水,但有的農民伯伯造飛機以前最好還是多學習一些基礎知識,不然貿然試飛,給自己、給別人都會帶來危險。

問:無所不知的堂主,史上最坑的戰鬥機是不是F-104「寡婦製造者」,沒有之一啊?

當然不是了,F-104之前的F-7U才是坑到天昏地暗。實際上二戰時期的噴火雖然是一代名機,但是艦載版甚至創造了一個艦隊的戰鬥機,在幾天戰鬥內戰鬥損失個位數,卻因為著艦事故損失接近40%的神奇表現。

圖:噴火其實和Bf109一樣,也是對新手相當不友好的坑貨,不過噴火有勝利者光環加持,這是勝利者的特權啊。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軍事微信公眾號《講武堂》獨家稿件,禁止商業轉載,歡迎朋友圈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當年的「航母殺手」淪為「牛夫人」,要怪就怪中國發展太快
伊拉克防務展上,高大上的中國戰車被煤氣罐炮彈包圍

TAG: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