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推會大咖論道——有意思的事物都在爭奪觀眾的24小時

春推會大咖論道——有意思的事物都在爭奪觀眾的24小時

文丨麻哥 來源丨麻辣魚(ID:malayingshi)

原標題丨侯鴻亮等八位大咖春推會論道:國劇要讓國人看到夢想

春風十里,玉樹繁花,這是一個生機盎然的季節。

3月25日,素有電視熒屏「風向標」之稱的春季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以下簡稱「春推會」)在北京會議中心拉開帷幕。

此前有數據顯示,截止3月20日,共收集參展項目1221部、近60000集,是歷年來參會作品最多的一屆。

其中,推介電視劇項目867部,網路劇95部,電影、網路大電影27部,紀錄片、電視欄目69部,動畫片33部,網路文學作品130部,囊括現代劇、古裝劇、民國劇、武俠動作劇等各種類型,呈現百花齊放之態。

2018年,恰逢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電視劇誕生60周年。而縱觀今年參展劇目亦可發現,現實題材劇佔了此次春推會的很大比重。由此可見,現實題材仍將是今年電視劇市場的主流。

有人說,流行瞬息萬變,好劇的標準或許也年年不同,但真正的良心好劇永遠不會被淹沒。

3月26日,2018春推會迎來開幕之後的首場論壇——「走進新時代—中國電視劇發展北京論壇」。

走進新時代—中國電視劇發展北京論壇

關於良心好劇、關於行業趨勢,我們一起來感受業內大咖在這個充滿希望的季節,給出了哪些風向和希望?

新時代電視劇的五大發展趨勢

李京盛——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

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以「中國電視劇走向新時代」為題做了主旨演講。

結合當前中國電視劇的發展現狀和新時代到來的歷史機遇,他認為,未來中國電視劇將會呈現五個發展趨勢:

第一,電視劇題材內容的豐富性和風格樣式手法的多樣性,將會成為中國電視劇在新時代呈現出的整體風貌。

第二,現代題材創作將會成為新時代中國電視劇創作的主流題材。

第三,作品的原創性將會成為新時代中國電視劇繁榮的重要推動力量。

第四,充實精神文化內涵和提升價值引領高度,將會成為新時代中國電視劇的重要內容特徵。

第五,擴大中國電視劇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將是新時代中國電視劇的努力方向。

精品電視劇的六大要素

尹鴻——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院院長

清華大學影視傳播研究院院長尹鴻以「中國電視劇品質之年」為核心,發表了「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發展報告」,對電視劇發展的現狀、特點、存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

「人物塑造好了,電視劇才會好。」在論及如何打造精品劇的問題時,尹鴻提出六大要素:「以人為本」、「人是情節的發動機」、「人物是現實人際的鏡子」,選擇「儘可能陌生的題材、領域和人物」、「不穿幫不齣戲的藝術逼真性」、「看到合情合理的夢想」。

尹鴻同時指出,優質的電視劇一定不會被這個社會辜負,但是如果過於粗製濫造,急功近利,缺乏基本的文化自覺,一定會在未來的發展當中面臨危機,這個形勢已經非常明顯。

拍什麼和怎麼拍是製片人的兩件大事

侯鴻亮——東陽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著名製片人

因於《偽裝者》《琅琊榜》《歡樂頌》等多部爆款,正午陽光一直被視為「品質好劇」的代名詞。

對於如何選擇題材和把握方向,候鴻亮認為,作為製片人最重要的是兩件事,「第一個是你拍什麼,第二個是你怎麼拍。」

候鴻亮進一步解釋說,「我們不要自己騙自己。每一個創作者要看見自己內心想要什麼,千萬不要考慮市場現在流行什麼就去拍什麼」,一定要堅持「要拍自己想拍的」。

關於「怎麼拍」,候鴻亮則表示,行業的門檻仍然很低,「各行各業都會湧進來,專業性就難能可貴。所以,大家不要放棄專業性上的追求。」

處在這樣一個變革的時期,候鴻亮預測,互聯網平台能買得起版權的可能就剩下三四家,衛視能播的首輪劇,只剩下七八家或者是六七家。這個時候就是大浪淘沙,留下來的是勝者,否則就被淘汰。

要給觀眾多創作有營養的「精糧」

劉江——著名導演

向來擅長拍現實題材的劉江認為,新時代很重要的特徵,「是從物質極大的豐富走向了精神的極大豐富,我們也該給觀眾有營養的『精糧』,不能老給『粗糧』,『娛樂至死』就是『粗糧』——摔一個大馬趴,樂了,那是感官刺激,毫無營養。」

「電視劇首先做到的是好看,思想性、藝術性、娛樂性『三性』都非常重要。」劉江表示,一部好的作品傳遞出去的是思想,要做三性統一的文藝作品,才能不辜負廣大觀眾,同時這也是新時代電視劇發展的一個趨勢。

現實主義的那種感覺又回來了

王宛平——著名編劇

新時代,注重現實主義題材作品的趨勢一定會得到加強。作品在回歸,觀眾有熱情,平台也在接納。

「這幾年在創作上有老同志新問題的感覺。」創作出《幸福像花兒一樣》《金婚》的編劇王宛平指出,自己「以前的創作路子遇到一些障礙,不受歡迎了。我跟張國立老師之前拍過《金婚》,他說你現在寫的東西不像你寫的了。我說,國立老師我們還寫成《金婚》那個樣子,還會有人看嗎?他當時無言。」

「那時是2016年。」王宛平說道,「但這兩年感覺好多了,現實主義的那種感覺又回來了。」

「大女主」可以有另一種參照

陳數——著名演員

電視劇逐漸「網路化」,年輕觀眾看劇的注意力也越來越向網路傾斜。

陳數以自身的演藝經驗提出,在網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學習借鑒外國優秀的作品很重要。在她看來,國內觀眾喜歡這些外國劇目的原因除了文化差異,表現手段、審美、甚至價值觀上都有可借鑒之處。

比如,在表達女性角色時,「難道只是依然像最傳統的方式,只能用女性的柔軟、脆弱、無奈,接受男性幫助的方式去表達嗎?」

「歐美劇中傳遞出來女性在社會當中的擔當和獨立,更豐富的個人魅力,在很多國產劇當中不那麼容易找得到。這幾年日韓劇中的『大女主』,有職場的、有生活的,表現層次非常豐富。」陳數認為,當代審美下,女性應該呈現的是那些更成熟的東西。這似乎也為國劇流行的「大女主」情結提供了另一種參照。

所有有意思的事物都在爭奪觀眾的24小時

王曉暉——愛奇藝首席內容官

2017年,新時代的中國電視劇行業在經歷多屏互動、網台聯動等模式之後,出現了較多先網後台,甚至網路獨播的大劇。

作為網路播出平台的代表,王曉暉認為,從整體趨勢上看,互聯網平台的劇集不斷向三大類型聚攏,「一是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老少咸宜的作品;二是如《琅琊榜》等高品質、有情懷的劇集;三是能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史詩大片。」

與此同時,用戶對互聯網上的內容使用呈現出兩個特點:一是時間越來越不夠用,「所有的互聯網應用都在爭奪24小時,不僅是影視劇內容,而是所有有趣的、有用的東西在競爭,這要求我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給用戶最好的東西」;二是選擇越來越多,在點播式的互聯網上,「用戶覺得不好馬上就跑到下一個內容去了,這對劇集製作的方式、方法都會有挑戰。」

首播劇競爭非常殘酷,很多頻道在咬牙堅持

龍長纓——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客戶總監

當天的論壇上,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客戶總監龍長纓分享了這樣一組數據:2017年通過審批發行的國產電視劇數量是313部,央視索福瑞調查了2017年100個城市所有頻道的電視劇,播出部數是241部。

也就是說有70多部電視劇沒能在熒屏上播出,「整個電視劇產品是在逐年緊縮,這也是市場和政策博弈的一個結果。」

各省級衛視的購劇競爭,早已成為一線衛視之間的資源爭奪。龍長纓坦言,從平台的競爭來講,壟斷競爭的特點越來越明顯,「晚上黃金檔的首輪播齣劇已經遵循三七規則,前九家衛視播出的首輪劇占整個市場的70%,但是首播劇的競爭是非常殘酷的,很多頻道都是在咬牙堅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頭條 的精彩文章:

投行稱羅輯思維2017利潤過億
媒體人十二星座崗位大放送,看看你適合哪個

TAG:傳媒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