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是什麼行為鑄就了孩子的悲劇?作為父母的你其實已意識到,卻無法自拔!

是什麼行為鑄就了孩子的悲劇?作為父母的你其實已意識到,卻無法自拔!

微信公眾號:37度心理(ID:psy-37),歡迎分享!

14歲的小女孩當著眾人的面,連扇父親十餘個耳光,拳打腳踢,飛起來踹,父親一直沒有還手,也沒有生氣,還在笑!

兒子哭鬧著讓母親買玩具,母親不買,任性氣大的兒子竟抓母親頭髮。母親央求道,「快放手,好痛。」當 一個20來歲的女孩前來解圍,但被他一聲「你滾」喝退。男孩更加張狂,開始伸手掐住母親的喉嚨。母親憋得滿臉通紅,有氣無力,只好向兒子屈服。」

某年上海春運期間,一對準備搭火車回鄉的母女等車時,母親怕女兒站著腳疼,自己蹲下充當「人肉板凳」,讓女兒坐著歇腿。從視頻上可見母親大腿上一個十多歲的女兒坐得悠然自得。

青島某37歲男子身體健康、四肢健全,但吃喝拉撒不能自理,完全依賴母親照顧......

是什麼鑄就了孩子和父母間的悲劇?

這些孩子異乎尋常的舉動,並非無緣無故,其實都是由於其父母的常年溺愛和嬌慣。父母愛孩子,本是天經地義,但是真愛有度,若愛超出了邊界,就會變成溺愛。而這種「愛的變質」其實在許多中國家庭都能見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常把孩子慣成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

孩子的習慣培養上常常疏於關注,許多家長常常不所謂孩子生活是否規律,不注重培養孩子的飲食起居、學習玩耍的習慣,而是一切都隨孩子的性,當孩子犯錯時,更是捨不得打,直到孩子做了特別出格的行為後,家長也只是在忍無可忍下才會對孩子發脾氣,但這樣做之後又會有愧疚感,甚至為了補償和道歉而作出更加放縱孩子的行為,或者滿足孩子更無理的要求;當然,還有另一種情況,有些注重孩子教育父母管教孩子時,還常常會遇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阻攔,常常是父母一邊教訓孩子,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邊為孩子撐腰.......

中國有多數的家庭存在著溺愛孩子的現象,多數孩子的未來和成長軌跡也暗示著我們,溺愛,絕對是一種毀滅式的教育,在這個溫柔的陷阱之下,是對孩子獨立人格的衝擊。許多家長懂得這個道理,但為何還是如此「前赴後繼」地為孩子挖下陷阱、埋下炸彈呢?

溺愛,源於家長對孩子的無限滿足

要弄清楚家長止不住地溺愛孩子,首先要明白的是,所有的孩子生來就有生理的需求,他們渴望溫暖、渴望飽腹、渴望愛,作為父母的,在孩子小的時候無條件地愛孩子,給孩子需要的食物,這都是應該的。

但是,隨著孩子的長大,到了兩歲左右,孩子的自主意識就開始發展了,他們學習觀察自己的行為以及自己出現某種行為後(比如大哭、大鬧、發脾氣等)的結果,如果孩子每次大哭大鬧都能換來任何條件的滿足,那麼孩子就傾向於通過哭鬧來獲得自己想要的。

但是當孩子更大一點兒,如果家長還是看孩子哭鬧就滿足其任何要求,而不考慮要求的可行性,也不通過正面的引導來給孩子制定一定的規則,那麼孩子就會變成溺愛的產物,之後為了想要的東西,只會出現更多的抱怨、挑剔、無理取鬧。

溺愛,是家長對自己的補償

家長愛孩子,總是想要給孩子最好的,特別是物質上的關愛,這跟家長們的成長環境有一定的關聯,特別是那些生活在物質匱乏年代的家長,他們小時候就常常吃不飽穿不暖,這通常會導致他們對物質條件的誤解,認為愛孩子就要給孩子創造最好的經濟條件,讓自己的孩子享有自己童年從未有過的東西。

從更深層的角度來看,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其實並不是滿足孩子的需求,而應該說是滿足自己「內心的小孩」。所謂家長的「內心的小孩」,就是家長們理想中自己應該有的童年的樣子,家長成長在貧窮的年代,就會認為自己童年缺少的是物質的滿足,於是,他們就會將這樣的看法加在自己孩子的身上,從而認為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他們什麼,才能補償自己沒有在童年享受到的東西。

因為內疚,所以溺愛

家長對孩子的溺愛,還很可能是出於對孩子的內疚心理。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生活條件,大多數家長還是終日忙於工作,而陪孩子的時間則十分稀少。由於家長沒辦法全心全意陪孩子成長,這就是家長內疚心理的來源。為了緩解這種壓力,家長常常會通過給孩子買玩具、零食來作為彌補。

但是,缺少家長的陪伴和教育,有時候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就不能得到及時的矯正,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家長本該進行嚴肅的教育,但由於自己責任的缺失,家長又會不忍心管教,從而導致孩子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而且做錯事家長也不管教。

真愛與溺愛,僅在一線之隔

溺愛,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愛;而真愛,應該是在一定限度中,既愛孩子又給孩子自由和尊重。真愛和溺愛,只有一線之隔。要做到真正愛孩子,不要老是想著包辦孩子的一切,給孩子所有他想要的,而是要懂得放手,接受孩子的獨立和成長。

從實踐而言,家長們需要在教育孩子上有一定的共識,也就是說,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之間應該就教育孩子的限度進行一定的討論,當孩子犯錯了,達到什麼程度可以用正向的引導,達到什麼程度就應該嚴厲教育,而不是爸媽在一邊教育孩子,爺爺奶奶在一邊給孩子撐腰。

為教育留出一定的空間,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同時,愛孩子,別忘了給孩子多一些正面的強化,可以事先與孩子約定,如果表現良好,就給予一定的獎勵;如果表現不好,就取消原本的獎勵,同時,要盡量避免懲罰孩子,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參考文獻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4de2090102wj66.html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即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7度心理 的精彩文章:

害怕跟陌生人打交道,但又是熟人中的「話癆」,你得了社交恐懼症?
當你走進杜莎夫人蠟像館時,那些逼真的蠟像讓你產生一絲恐懼?

TAG:37度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