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泡博物館是我的宿命

泡博物館是我的宿命

本文中攝影作品均為拿破破本人拍攝

大學時代,當許多年輕人把業餘時間花在網路遊戲、追劇抹淚的時候,有個年輕人卻顯得與他人格格不入,別人逛街、旅遊,他卻頻頻出入博物館、考古工地,與那些左看右看都是「夜壺」的瓶瓶罐罐打交道,留戀沉迷於這些「古代爆款」。

他真的會為這些東西感到快樂嗎?

「一個人的一生里會有一件他最喜歡做的事,能落到自己身上是運氣,也是一種宿命,我想我就是落在了中國藝術和中國古代文化這個點上了」!破破說。

曆數博物館的人工打卡機

拿破破,浙江人,新浪微博知名微博大V,我們今天的主人公,今天的故事還要從他小時候說起。

一年級,小朋友們最愛去的是遊樂場、動物園,可是我們的破破君在無意走進一座博物館之後,他的「點」就被莫名的燃了起來,甚至他自己都不知道原因,從此之後,家裡研究瓶瓶罐罐的書越堆越高。

家人眼見著「糾偏」不成,乾脆隨了他的心意,從此無論是探親還是訪友,只要每到一座城市,博物館就成了必游之處,一泡就是一天,慢慢地,博物館陳列的文物就成了他的心頭草了。

拿破破自己也沒有確切地數過究竟去了多少個博物館,「起碼 200 個以上,有些博物館常去,比如上海博物館,連大廳服務人員都認識我了。

逛博物館就是上癮,有時候對一件文物背後的故事特別感興趣,有時候就想把它研究透就拚命地閱讀資料,買書上面花了不少錢,錢花了倒也罷了,可是搬起來沉啊!」一提起博物館,破破君的眼睛裡就閃爍著異常的興奮。

大學時期的寒暑假、工作後的休息日,只要有機會,破破君的節假日不在博物館就在往返博物館的路上,成了一個博物館的人工打卡機。

考古是愛好也是宿命

其實拿破破本人也很難為自己的工作和愛好劃清界限,兩者之間的交叉度很深,但是它們並不矛盾。

他說,「人總要有點追求,工作和愛好都不耽誤,也讓我很早就練就了只把精力用在有限的事情之上,只做必要交遊,少為無關風月的人事去走心了」。

有些大學的考古學教授偶然機會發現,這個年輕人對商周青銅器的研究比較深入,甚至跟他所帶的研究生水平差不多。

於是,在大學畢業實習完成後的那一兩個月空閑時間,拿破破便有幸被教授帶到了位於湖北十堰的「南水北調」考古工地,進行「二里頭文化時期」遺址發掘。

提起這段經歷,拿破破笑著說,「想想那幾個月,生活在漏風漏雨的屋子裡,風餐露宿,水要自己上山挑,沒有互聯網只有「漁網」,確實有些艱苦,但精神上很充足,白天上工挖土、晚上挑燈看書,對我來說真是過了一段神仙日子。」

青銅器、書畫的半個小專家

對於為何最偏愛的青銅器,書畫,拿破破說,人的一生有很多使命,也有一些要屬於宿命。

對中國古代文化的偏好就是他的宿命,那種一見傾心、一見如故、一見忘不了的體驗,很難用言語說得清楚。

他說,比如初中第一次真正欣賞宋元繪畫,就對王詵青綠本「煙江疊嶂圖」忘不掉,比小學課本上敘事性很強的「韓熙載夜宴圖」強多了。

比如第一次看到陳列效果極佳的青銅器,那是看到了商代中期的獸面紋袋足斝,那種附加在銅器表面的鏽蝕、附加在花紋表面的光華、那種立起來的時代氣息,很令人動容。這種震撼持續至今未見消退,仍舊激蕩如濤。

作品飛上天的考古小鮮肉

拿破破不僅愛逛博物館,還喜歡給文物拍「定妝照」。

「我查閱資料時,很多出版的書籍上面文物的圖像資料不夠豐富,一件文物只有一張照片,根本不利於研究,而且很多印刷不是色偏就是模糊,還不如自己去拍」。

有了這個想法,破破君自己買了相機,開始研究文物拍攝,他不拍人,不拍景,只拍博物館,把最美的定格都留給他那些鍾愛的瓶瓶罐罐。

就拿蘇州博物館藏五代秘色瓷蓮花碗來說,「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這句唐詩形容的就是浙江的秘色瓷器的釉色。

想把這種釉色表現出來可不容易,拍的時候要考慮光源、調整色溫、注意背景、紮好角度……背景竹林虛一點襯托器物,更顯內涵;色溫要能中和較暖的頂光,才能出千峰翠色的效果;拍攝角度要抵,這樣更為顯形;最妙的是要有一個光點,就像一輪明月高懸,這樣才有寶器對月的畫意。

如果你乘坐南方航空的班機,也許不經意間會發現拿破破的博物館攝影作品,可謂照片好到「上了天」。南航的機上讀物選取了破破君在國家博物館舉辦的「大英博物館100文物中的世界史展」的攝影作品。

除此之外,在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澎湃等客戶端上,不時也會閃現他的博物館攝影作品。

北大出版社找他簽約編著的30餘萬字的《鎮館之寶》書系,不但內容可讀性很高,閱後會收穫博物館和文物考古方面的不少知識,書系還專門選用了一些他自己的攝影作品,讓整部作品的顏值提高不少。

博物館也學會了自我包裝

在拿破破看來,文物的數量尤其是質量對於其所在博物館的地位和影響具有十分重要的決定作用。

也正因如此,許多博物館都熱衷於評選「鎮館之寶」作為自己的品牌,而業內有的領導和專家卻並不認可這種方式,甚至擔心會因此導致博物館與觀眾的「兩敗俱傷」。

其實,評選和突出鎮館之寶,是吸引觀眾了解和參與博物館的有效手段,符合普通觀眾對博物館的認知心理和傳播規律,鎮館之寶也是體現各博物館之間區分度的重要標誌,具有重要的標識和品牌價值。

每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數量、類型和價值不一定相同,但它們對各自博物館都具有重要意義。

走出去、活起來

拿破破侃侃而談,讓人對他的思考深度刮目相看,諸如「國家寶藏」「鎮館之寶」「國寶」等等這一類字眼,他認為只是一種說法,不管你如何去稱呼,那些文物依舊在那裡。

讓文物又安全又「火」起來,是一件極好的事情。文博事業從不缺保守者,要有更多的創新力量去推進文博事業與時代脈搏相契合,過去說是「走出象牙塔」,現在是「讓文物活起來」。

精耕細作地把這樣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做下去,根據受眾的需求調整節目的定位和內容,對文物的宣傳做到既准又穩,更多滿足於受眾體面地去觀看,這些都是要考慮的內容。

優秀的博物館文創值得提倡

拿破破對近年來火熱的博物館文創也頗感興趣,「博物館文創一直是一個很有發展潛力的點,港澳台有先發優勢,我們的文創事業要憑藉後發優勢儘快彎道超車,因為我們具有天然的超級市場。

具體說,要首先做好市場調研,這一款文創市場需求、定位受眾都要搞清楚;其次是產品設計,不能媚俗、也不能扭曲文化,自身定位要明確;接下來藉助新媒體宣傳推廣就有更多套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葡萄花鳥紋香囊這款文創產品在國家寶藏之後火了一把。

拿破破說,「就這款文創來說,因為其經典的設計,市場歡迎程度本身是非常樂觀的。國家寶藏這個平台的傳播,起到了關鍵的加持作用。

我2008年去西安玩,在大皮院花了30塊錢買了個類似香囊工藝品,擱在家裡自己把玩,直到最近家人看了國家寶藏,專門打電話問我說這個是不是就是節目中的香囊,這真是說明了文創傳播的作用」。

傳播古代文化的「網紅」

在豆瓣、微博這些文藝青年們常去的地方,都能看到拿破破披著馬甲混跡的影子,分享各個博物館的逛館心得,交流文物專業知識,是他工作之餘常做的事情。

幾年堅持下來,積累了大批愛好文博的粉絲,新浪微博、今日頭條也來找他簽約,成了傳播古文化的當代小網紅。

這個網紅靠的是實實在在的文物知識,用的是樸實專業的文字和養顏耐看的文物圖片,一經發布,就引來大批粉絲點贊、評論、轉發。因為發布的內容有深度,很多粉絲認為他一定是位背手走路的老學究,沒曾想到,幕後真容是一位不滿30歲的考古愛好者。

拿破破說,「博物館本身就是一個開放的平台,作為一個獨立拍攝、獨立思維、獨立觀看、獨立寫作的人,我很喜歡這樣一個不為第二方左右的身份。

我也很感謝網路上那些一直關心我的人,還有那些常常在網路上與我交流互動的粉絲,正是你們讓我深入思考、讓我堅定、伴我同行。

我最初開始的原點,是要對青銅器本身有所研究,這個初心我從未改變、一直堅持,至今也致力於傳播乾貨,包括專業的文物拍攝和展訊,我會一直堅守下去」。

是的,拿破破就如同他所愛的文物那般,任憑歲月流轉,我自心無旁騖,用熱情和執著,讓大家了解古代文明的大美。

他說,我的理想不是網路浮雲,不是烈酒濃煙,而是要做一杯清茶,一尊古器,意蘊悠遠,即使歲月流逝,依然成色十足!

最後,讓我們一起欣賞拿破破精美的攝影作品吧~

識別下方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博圈 的精彩文章:

世界名畫里的人物全都跑出來了……
一文了解中國古建築的精髓

TAG:文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