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B站上市背後的「關鍵先生」

B站上市背後的「關鍵先生」

九九八十一

肥皂菌·珉珉的貓咪

00:00/04:50

B站赴美上市的靴子今天落地,這場年輕人的生意終究擺到了成年人的桌面上。從B站投資人做到董事長的陳睿,無疑是其中的關鍵先生。

不幸的是,他似乎總在被質疑。

最初的問題是「你怎麼去做B站了?」 。這位70後看起來一點都不「二次元」,他總是留著三七分頭,戴金屬全框眼鏡,喜歡把polo衫規矩地系進腰間,成熟穩重,容易讓人想起文化局官員或大學教授。

圖:B站董事長陳睿

後來人人都在問「B站如何盈利」,事實上這也是國內視頻網站的難解之題,B站也未能例外。估計很快又有人要問「上市以後會怎樣?」——畢竟,B站的生存路徑在國內尚無先例。

不過毋庸置疑的是,後來居上的B站給苦熬中的視頻行業帶來了希望,而陳睿本人,似乎也就此成為一個擅長選擇、妥協和堅持的創業樣本。

如今的一切對於8年前的陳睿來說很遙遠。

當時他是雷軍的部下,是中關村那家著名勞模公司金山網路的副總裁。那是動蕩的一年,外有周鴻禕「忍無可忍、有我沒他」的挑釁,內有公司合併重組創建獵豹移動的挑戰。

忙碌之間,陳睿發現了B站。

「當時我頂著巨大的業績壓力,除了每天幹活,就只有上B站這麼一點樂趣,連續上了差不多一年的時間。我當時就非常深刻地感覺到這個產品很特別,因為它會讓人有一種沉迷的感覺,而且是發自內心的沉迷。」

事實上,陳睿從小愛看《聖鬥士》、《七龍珠》、《灌籃高手》,早年加入金山軟體後,就經常蹭公司的光纖網路下載動畫片看。當然,同事中知情者並不多——在當時語境之下,成年人看動畫片是一種幼稚的行為

B站成為這些幼稚人士的聚集地。這家小網站的體量並不大,陳睿註冊時,是它的前兩萬名用戶。

一年後,在杭州一間髒亂差的出租屋裡,陳睿第一次見到了B站創始人徐逸。他提前在網上找到聯繫方式,發出了那封后來改變很多人命運的郵件,並很快得到後者的電話回復。

但那場見面其實談不上什麼激動人心

當時徐逸剛剛大學畢業,和另外三個人擠在出租屋裡。四人平均年齡為23歲,其中還有一個離家出走的,他們唯一的辦公設施就是電腦。

和這些年輕人聊到凌晨3點時,陳睿甩出一個問題:「咱們是想做一個愛好者的社團呢,還是想未來做一家公司?」

「至少像盛大那麼大的公司」,徐逸回答得很快。

「那我投資你們吧」,陳睿承諾也很爽快,但他擔心徐逸並不清楚自己要做什麼樣的公司,又追問了一句:「你知道盛大有多大嗎?」

「至少得有幾座樓吧。」想到盛大在上海張江的辦公區,年輕的徐逸脫口而出。這個回答顯然讓陳睿踏實了些。當然更重要的是,這幾個年輕人本來就是資深二次元,對用戶需求了解很深。

就這樣,陳睿投資了B站,並以顧問方式參與公司組建,從行政到會計,都是他幫忙找的。故事也就此開始。

在很長時間裡,B站都被稱為A站的後花園。

創立於2007年的A站是位先行者:大陸第一家知名彈幕視頻網站、二次元文化發源地。但它最早只是個人網站,後來又受困於內部派系鬥爭、伺服器故障頻發等。2009年,作為A站早期用戶的徐逸另起爐灶,創建彈幕視頻網站Mikufans,即B站前身。

B站真正被人關注時,已經是2014年。

那年,獵豹移動在紐交所上市後,作為聯合創始人的「三號人物」陳睿退出,正式加入B站,後來出任董事長。「當時他們看我的表情,就好像看到我出櫃了」。36歲的他,終於迎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此時的B站已經悄無聲息地通過口頭傳播聚集了大批用戶。據陳睿透露,從2011年到2014年,B站用戶保持了每年三倍的平穩成長。他由此判斷:B站不會是一款小眾產品,極有可能成為面對下一代互聯網用戶的超級產品。

但還是有很多人看不懂B站為什麼火。

陳睿的答案是:孤獨。

事實上,很多人是奔著彈幕上B站的。陳睿曾經描述這樣的場景:「一個人沒事情乾的時候,打開B站,看著彈幕飄過,像是很多人一起看一個視頻。即使有亂七八糟地罵戰,也比冷清清一個人好。」

這是屬於年輕人的抱團取暖。他們在彈幕區形成了自己的語系,「此生無悔入XX」、「前方高能」、「車速太快,放我出去」這些獨有的表述,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身份識別的暗號。

一個區別於現實世界的虛擬王國就此形成。

失戀的人來找熱鬧和安慰,「愛國黨」在「要讓四方來賀」里感受民族自豪感的共鳴,而對膽小的人來說,在B站看恐怖片是相當歡脫的,因為有彈幕護體,笑出聲來是常有的事情。

「每當出現恐怖的鏡頭,就會有前方高能預警的文字提示,還會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綠牆(指底端彈幕),貞子爬出來的時候,小夥伴們開始刷《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歌詞。」一位B站用戶分享道。

恐懼就此被消解。孤獨是恐懼的最佳幫凶,能擊退它們的唯有陪伴。於是,在知乎問題「B站彈幕對你意味著什麼」里,得票數最高的答案是:夥伴。

B站有著讓人羨慕的年輕用戶數據:17歲以下的用戶占絕對主流;隨後是18至24歲用戶;25歲以上用戶不超過10%。

這是一個討好年輕人的商業時代。詩人西川在《十三邀》里也感慨:現在最火和最掙錢是青少年文化,出名的也是青少年的文化。「每個人都想自己年輕一點」。

不得不說,B站趕上了好時候。

不過,討好年輕人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比如商業化,這個在成年世界裡金光閃閃的詞語,對年輕人來說,可能就意味著骯髒、庸俗、勢利、邪惡,尤其當它以不真誠的姿勢出現之時。

B站的貼片廣告風波由此而來。

2014年10月,徐逸在微博上許諾「永不加視頻貼片廣告」,當時收穫叫好聲一片,然而兩年後,B站數部番劇都加上了可以跳過的貼片廣告,很快有用戶翻出徐逸那句承諾,怒罵他「出爾反爾」。

風波最後以陳睿的道歉結束——「如果未來再次出現類似不可控的情況,我們將提前一周發出公告。如果大家不願接受這種可跳過的廣告,B站會尊重大家的意見,寧可不上線番劇。」

圖:貼片廣告風波後的官方聲明

這只是年輕用戶與商業之間矛盾的縮影。B站一路長大的過程中,類似矛盾如影隨形。

事實上,自從2014年入主B站後,陳睿就在不斷尋求商業變現模式,遊戲、廣告、UP主商演(類經紀業務)、直播、周邊商店、付費觀看、投資等都是B站的拓展方向。

但這條路,B站走得戰戰兢兢、進展緩慢。

2015年成立的嗶哩嗶哩影業,已經在2017年以200萬的低價被甩賣。而作為一家視頻網站,B站這次上市招股書里寫的盈利主要來源卻是遊戲,一款名為《Fate/Grand Order》的手游在2017年為B站帶了接近15億的收入,占其全年總收入的83.4%——考慮到手游的生命周期有限,你很難將它視作穩定的收入來源。

2017年年中,陳睿曾經公開表示:「我覺得 B 站的變現還處於非常早的時期。」在此之前,他已經被無數次問及,B站如何盈利?何時盈利?

根據招股書披露信息,B站在2017年凈虧損1.01億。

與幾經易手前途未卜的A站相比,成功敲鐘上市的B站無疑是幸運的。

它最耀眼的一次融資是2015年11月的D輪。投資方包括騰訊,還有「中國默多克」黎瑞剛旗下的華人文化產業投資資金,累計融資額超過5億元。

而截至2017年底,B站註冊會員已經達到3160萬。體量龐大的年輕用戶成為B站最寶貴的財富。黎瑞剛也喜歡逛B站,但考了好幾次都沒通過會員考試,好在這並沒有影響他對B站的判斷。他曾經這樣表述自己的投資理念:

「我們的焦點是年輕的取態,年輕這個詞不光是代表了年齡,年輕是代表文化的面向,文化的調性、文化的取態,也是文化的價值觀。」

不過,上市往往會成為一家公司的成人禮——進入公開市場,就意外著要接受更多的審視,要向更多人負責。

問題也可能由此被放大。

比如來自政策的影響。去年7月,B站曾經在一夜之間下架大量番劇,在此之前的一個月,廣電總局發布通知,要求不具備《信息網路傳播試聽許可證》的網站按照規定關停試聽節目服務,當時B站並不在點名名單里。

而就在B站遞交招股書的半個月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又下發特急文件,提出堅決禁止非常抓取、剪拼改編視頻節目的行為——而這類視頻,恰恰在B站的多個頻道佔據了大部分版塊,其中包括大火的鬼畜區、娛樂區、電影區等。如果嚴格執行,這些頻道可能都會陷入斷糧境地。

陳睿似乎在努力給B站打上更多安全的標籤,比如傳統文化

2017年年底,他在一場官方論壇發表演講,重點闡述了B站用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稱過去5年里,以國產原創動畫、紀錄片、國風舞蹈為代表的興趣人群,在B站增長了20倍以上——在當今語境之下,這無疑是一組會讓官方滿意的數據。

事實上,隨著規模變大,B站的用戶群越發多樣,一些風險也由此而生。

比如今年3月初的「科里斯」事件。一位15歲的初中男生、同時也是B站UP主「科里斯」,通過B站對一位10歲少女進行「文愛」指導,還引導她離家出走甚至自殺,以抵抗察覺出異樣的母親。

圖:B站UP主科里斯誘導10歲女孩

女孩母親後來曝光了這件事,B站作為平台方也陷入非議。事發第二天,陳睿公布處理辦法:永久封禁「科里斯」,並把情況上報給有關部門。

但很快有用戶發現,B站還有各種兒童色情擦邊球的視頻,比如小女孩身穿泳裝等等——毫無疑問,這些問題很難隨著B站上市而終結,如果B站的自我審查不跟上,它們日後只會闖出更大的禍端。

長著一張中年臉的陳睿,其實骨子裡有二次元的特質。

早年跟傅盛做獵豹移動時,他們幾個人就擠在租來的民房裡。房間里有很多伺服器,是陳睿從淘寶買來裝好系統再送到機房的。一次裝伺服器時,他不小心掉進通風管道,腿被金屬支架劃傷流血了。

他在一次訪談中提及此事,「你知道過去鑄名劍,鑄劍的人都需要滴點血進去,過去大戰用劍,現在用伺服器。」隨後又帶著傲嬌表情補充道:「滴了我的血的伺服器運算速度更快,運轉更穩定。

據說類似的樂觀活潑,在很多二次元身上都存在。他也依舊保持著刷B站的習慣,白天是老闆,晚上回家就「和十多歲的人一起刷著彈幕」。

不過很多事情已經變了。

如今,B站再也不是早年那個只有2萬用戶、安於當A站備胎的草根網站。它與愛奇藝選在在相近的時間段赴美上市,雖然兩家公司都尚未盈利,但對於視頻這個興起於十幾年的古老互聯網生意,這無疑是新的希望。

與他的老師雷軍一樣,陳睿把這門年輕人的生意經營得還算不錯。

陳睿的名字多次出現在《順勢而為》這本雷軍自傳里,在金山期間,他們一起推出了中國第一款專殺公司。後來,雷軍靠一首《Are you OK?》成為B站鬼畜區的網紅,陳睿也會為小米的新品錄製視頻打call。

師徒倆最終在年輕人的生意賽道上殊途同歸。只是,雷軍解決的是年輕人的物質需求,陳睿試圖解決的,是年輕人的精神需求

70後的陳睿享受其中。

B站每年都會舉辦BML線下音樂會,up主現身表演,粉絲到場應援。陳睿不止一次被發現坐在人群中,搖晃著熒光棒吶喊助興。而那首由眾多up主聯合創作的《九九八十一》是陳睿的最愛,其中有一句形容孫悟空的歌詞是:

「當年我瑤池刻,鬧得痛快並未想太多。」

這似乎也在形容陳睿當初與B站相遇的場景。這個上市之夜,不知遠在美國敲鐘的他,是否還會想起這句詞。

註:作者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作者。你還可以在一點、企鵝、頭條等平台找到我們。

原創內容,非經授權,請勿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人物觀 的精彩文章:

章子怡和汪峰在一起這五年,他們是怎樣討好觀眾的?
任正非的自我批判,見證了華為走過的「坑」

TAG:首席人物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