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品茶,聽琴,染得一身香

品茶,聽琴,染得一身香

香氛裊裊,雅樂聲聲,地壇春日午後,甲和燈禪意生活空間,春分香道雅集之日,一香一席,靜待香友。

靜心

進入「香」的世界之前,主持人帶領大家「三分鐘禪修」,一心一境,一坐一定之間,心靜意正。

聽琴

香道,以「氣」 、「味」來與人交流,古人焚香常為清凈身心以致靜。焚香撫琴,泠泠琴音與裊裊爐煙相縈繞,靈妙浮動與曠遠中,可謂琴香同道。

王振國老師一曲《鷗鷺忘機》

品香

此次香道課程,由香道師梁嘉莉為大家講解,梁老師是中華香道傳承人、香道培訓師,憑天性擬古初心,研習香文化,並致力香與生活的融合。

香,既是貴族文人雅集的上賓,也是民間百姓的日常。不僅芳香養鼻、頤養身心,還可祛穢療疾,養身養生。

梁老師為大家演示隔火熏香,點碳,灰填,出氣,添香,品香,傳品......眼觀、手觸、鼻嗅。

春分伊始,香為養。烏梅、佛手柑、洛神花、金銀花,一品清落,養肝益氣。

合香

合香,簡單來講就是將自然中不同的香材打粉,再揉搓以合成香丸、線香等形式,然後通過佩戴等行香方式應用在生活中。它是中國人獨有的生活藝術,在動手合香、行香的過程里,分別對應了,中國人身心性三位一體的平衡追求。

以合香為葯,治未病之病。玫瑰、香茅、乳香、薄荷、龍涎、沉香......用種種香料調配的合香,不只是嗅覺的傳達,更是調節身體的良藥。

在調香、制香的過程中,往往體現習香人內心深處的祈願,將自己的想法,通過香表現出來。

調香需要平心靜氣,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也是對自身的氣質、修養、內涵的一種修行。

「燃我一生之憂傷,換你一絲之感悟」。香,在馨悅之中調動心智的靈性,於有形無形之間調息、通鼻、開竅、調和身心,妙用無窮。

篆香

焚香,有一種極為凝神雅緻的方式,喚做「打香篆」。篆,取篆文之意,這種品香法,自唐代起就有。

「百刻香印、以准昏曉。」在古代,香篆曾用作計時。在文人眼中,時間都是芳香的,或者說,時間是在香氣中流逝,而香篆是時間的記錄者。

印成篆文形狀的香粉一氣呵成地燃燒,從頭至尾恰是計算好了的時辰,清雅美好。

香篆或字或圖,皆迴轉蜿蜒而又貫通始終。印香時,需氣定神寧、心無旁貸,方能引出一款疏密適宜、燃燒恰當的香篆。品香時,端坐觀之,感受香火忽明忽暗,細煙盤桓,似乎使人頓悟人生之大智慧——興盛衰敗,高峰低谷,乃人生常態。

燃一爐香,靜一世心

沉煙細細臨黃卷,凝在青煙最上頭。

以香安自家之份,養君子之德,參鼻觀之玄,開自性智慧。

這大概就是古老而溫暖的香道文化精髓,穿梭時光,在浮華匆忙的今世,再次浮現於人心裡的意義所在。

最後與大家分享香友「自在心」的一首詩:

戊戌年二月九日聞香會作

紫禁綠柳飛蓬日,

地壇粉桃乍綻春。

禪心欲定琴聲雅,

凈意神安脾潤存。

聚香清絡通靈竅,

三品傳爐味郁純。

輕壓慢撥成蓮篆,

繚繞青煙緩亦勻。

感謝各位到來的朋友,共享一段好春光,期待再次相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藏茶要怎麼喝怎麼存?你一定要知道
中期普洱老生茶代表之作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