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古代史:王昭君早該被臨幸,卻被送出塞,原因竟如此荒唐

中國古代史:王昭君早該被臨幸,卻被送出塞,原因竟如此荒唐

劉奭出生於公元前76年,在他11歲的時候,宣帝劉詢立劉奭為太子。公元前48年,宣帝逝世,27歲的劉奭即位。

按現在的說法,劉奭就是個好孩子。他從小跟從儒生學習經典儒學,他學習刻苦,並沉迷其中,培養了柔仁善良的性格特徵。善良、仁義有些軟弱,按說這樣的人至少是個好人。如果不能大富大貴,但至少也能夠平安一生。可是,生於帝王之家的他,這樣的性格必然成不了大事業。帝王事業從來都需要雜用霸王之道,光有善良的思想會滋長他人的貪慾之心;光有殘酷的法制也會導致人心向背。

所以,做帝王要將這兩種有效的方式完美的融合,做到恩威並用才最有效。但這劉奭卻偏偏只愛一頭,他見宣帝治國重用刑法,居然十分心痛,於是勸諫漢宣帝說: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聽後失望之極,認為劉奭是個偏好純儒,性格儒弱、不善用人的人。他擔憂劉奭不能繼承重任,便有意更換太子。可是思來想去,卻還是沒有更好的辦法。宣帝本就是個重情之人,一方面他不願背棄自己已故的患難之妻,另一方面他也在擔心著劉家的江山。結果最後還是感情戰勝了理智,他最終還是把帝位傳給了劉奭。就這麼一個心慈的選擇,結果讓西漢從此走了下坡路,最終斷送了西漢王朝。

即位後的劉奭果然「獨闢蹊徑」,專門重視經學,尊師崇儒可謂是歷代皇帝之最。漢武帝提出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方針,終於在元帝身上得到了完整的貫徹實施。就像皇帝信佛教,和尚就多、地位也高一樣。這時候國內的經學大師以及儒生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博學多才的大儒劉向和忠正耿直的金敞,元帝不僅委以重任,還特賜隨便出入禁中、參與機密之權。劉奭聽說琅琊(今山東諸城)人王吉和貢禹是關東有名的儒學大師,就特派使者召來京師做官。在路上王吉病死,貢禹則入京拜為議諫大夫,隨後又升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元帝對於儒生的重視真是前所未有,甚至他連考察這個人的品行這一步驟都省略了似乎學了儒學的人就一定都離聖人不遠一樣。為了發展儒學,重用儒生,劉奭曾一度指令京師太學的博士弟子取消定員限制,凡能通一經的民間儒生均免除兵役、徭役。後因用度不足,博士弟子定員千人,即使這樣也比宣帝末年的名額增長了5倍。劉奭在位期間重用的大臣,多為漢代知名的經學大師和他的師傅們。

元帝用了這麼多的儒生,其中也有不少性格耿直,敢於直諫的人再加上宣帝臨終之前,曾託付三名大臣輔佐朝政,即外戚史高、元帝的師傅肖望之和周堪。這些人倒也能組織一個還算可以的統治機構。但是,事情總不像想像的一樣,這個元帝雖然說是自己尊師重儒,但是對於直言極諫的人,他雖然表面上沒有表現出什麼,但是作為皇帝的他心生不滿也是很自然的事。可是又因自己重儒世人皆知,所以又不好發作。在處處受儒生的牽制和直諫之下,他也需要找個人來放鬆一下心情,聽聽別人說的好話,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於是一些奸臣便由此有了生存的空間。天長日久,這些人的阿諛奉承使這位皇帝很受用,便將重權交到了這樣人的手裡,石顯就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代表。

宣帝劉詢剝奪了尚書的權力後,由宦官擔任的中書令又成了另一個專權的舞台。石顯就是在這個舞台上活躍了十幾年的人物。他出身於世代書香的大地主家庭,少年時因犯法而受宮刑,入宮當了宦官。他頭腦靈活,左右逢源,心狠手辣,不但精通朝務,而且對皇帝的一舉一動心領神會。在宣帝的時候已經非常受賞識,宣帝末年就當上了中書僕射並與中書令弘恭結為黨友。劉奭即位時,石顯已經是一個飽覽宦海沉浮和官場事故的鑽營利祿的老手,在元帝受著儒生們無時不刻的諫言,石顯很快用花言巧語贏得了劉奭的歡心和寵信。隨著寵信加深,石顯的權力也日益增大,自然就會與那些所謂的儒家忠臣產生矛盾,於是朝中形成了以弘恭、石顯為首的中書勢力和以肖望之、周堪為首的勢力的對立局面。

雙方明爭暗鬥,愈演愈烈。肖、周二人看出中書令專權已經直接危害了朝廷的利益,也危害到了他們的權力,便向元帝提出要廢除中書機構,試圖根除石顯等人,奪回朝廷大權。而這個時候,元帝性格中的仁義」卻表現了出來,他覺得兩面都是自己的愛臣,殺了哪個好像都不好,於是就採取折中的態度。而石顯、弘恭則立刻採取了行動,他們畢竟是小人,他們沒有儒生們的仁義道德,所以行動自然就比那些儒生們要快得多。他們先是設計逼肖望之自殺,後又氣死了周堪。這兩位輔佐大臣死後,那些正直的官員也沒了首領,元帝徹底陷入了奸佞之臣的環繞之中。

元帝從小受宣帝的影響,耳濡目染也懂得了一些治理國家的方略他也採取了一些措施,試圖來做個英明的皇帝。事實上,他也並不是不想有所作為。至於後來沒有什麼發展,卻讓西漢走了下坡路,那完全是他任用奸佞之人的結果。在他繼位之初,元帝的師傅和儒臣紛紛進諫禁奢靡,行節儉。其中貢禹指出,高祖、文、景之時,皇帝宮女不過十多人,廄馬百餘匹,後來日益奢侈,後宮女子竟達數千人,廄中食粟之馬達到萬匹。上行下效,諸侯妻妾有的多達幾百人,豪富者的歌女也有數十人,造成天下內多怨女,外多曠夫。

漢元帝因後宮女子眾多,就叫畫工畫了像來,看圖召見寵幸。宮人都賄賂畫工,獨王昭君不肯,所以她的像被畫得最差,不得見漢元帝。後來匈奴來求親,漢元帝就按圖像選王昭君去,臨行前才發現昭君優雅大方、容貌最美,悔之不及,追究下來,就把毛延壽、陳敞等許多畫工都殺了。

元帝的師傅建議劉奭首先從自己做起成為節約的表率,來糾正社會的侈靡之風。元帝剛開始即位,自然對這個諫言很滿意,於是率先在皇室範圍內先後採取了許多節儉的措施。他詔令停止維修那些不常去的離宮別館,太僕減少喂馬的谷,水衡減少喂獸的肉,撤消黃門署的乘輿、狗馬和玩物,並把水衡禁囿、宜春下苑少府飛外池和嚴御池田四處田獵遊玩場所假與貧民田居。他又下詔解除甘泉、建章二宮的警衛,衛士一律回鄉務農。百官各署務必減省費用將實際情況向上彙報。還詔命負責宮中飲食的太官,不要每日屠宰,伙食費照以往省減二分之一。乘輿養馬以不誤正事為準則,不可鋪張浪費。其實這樣的政策本來很好,但是,單方面的突出並不能阻止其他地方的漏洞。

元帝做事,歸根結底就是沒有策略、沒有系統,今天聽這個大臣說的好就去實施,明天那個說的好也去實施,卻完全不顧當時的現狀。元帝曾減省刑罰70多項,並連年大赦。可這無限度的與民為寬,卻讓百姓無視法律。反正犯了罪也受不了多大的刑罰,所以導致社會上盜賊滿山,社會治安極為混亂。再加上寵信奸臣,所以朝綱不整,地方吏治敗壞,以致貪官暴斂,酷吏橫行,哀鴻遍野,民不聊生。西漢王朝迅速向下坡路滑去。儘管元帝曾經重用儒生,能在一定程度上納諫,並採取了一些措施,但這已經無力挽回西漢王朝的沒落。

由於積重難返,劉奭也別無良策,振興乏力。於是他乾脆放手不管開始貪圖安逸,不親政事,西漢王朝更加江河日下。公元前33年,劉奭病死於未央宮,終年43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宇說 的精彩文章:

蘋果Apple修復允許Siri讀取隱藏通知的錯誤

TAG:天宇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