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克服鄰近電路的巨大電磁干擾源

如何克服鄰近電路的巨大電磁干擾源

單端數據傳輸僅使用一條信號線,其電勢被看作接地。在信號線為信號電流提供正向通道時,接地線會提供迴流通道。圖 1 顯示了單端傳輸通道的基本原理圖。

圖 1 單端傳輸通道

單端介面的主要優點可概括為簡潔性和較低的實施成本。然而,它們極易受雜訊拾取的影響,因為引入到信號或者接地通道的雜訊直接加到接收機輸入,從而引起偽接收機觸發。另一個問題是串擾,特別是在一些更高頻率條件下,其為鄰近信號和控制線路之間的電容和電感耦合。最終,由於信號線跡和接地層之間的物理差異,單端系統中產生的橫向電磁波 (TEM) 會輻射到電路環境中,從而成為鄰近電路的巨大電磁干擾源(EMI)。

差動信號傳輸使用由兩條導線組成的信號對:一個用於正向電流,而另一個用於返回電流。每個信號導線均有一個共模電壓 VCM,其由 50% 差動驅動器輸出 VOD 疊加,但極性相反(參見圖 2)。

圖 2 差動傳輸通道

當差動對的導線彼此接近時,引入到兩個導線的電耦合外部雜訊均勻地表現為接收機輸入端的共模雜訊。具有差動輸入的接收機僅受信號差的影響,但不受共模信號的影響。因此,接收機不但抑制了共模雜訊,同時還保持了信號完整性。

圖 3 從單導線周圍的大散射磁場和差動信號線對緊耦合導線迴路之外的小散射磁場輻射出的 TEM 波

緊電子耦合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兩個導線中大小相等但極性相反的電流,會形成一些相互抵消的磁場。兩個導線的 TEM 波,現在其磁場被搶走,因此無法輻射到環境中。只有一些非常小的導線環路外部邊緣電場可以輻射,從而產生極小的 EMI。

應用

緊靠系統控制器使用時,單端介面允許相對較高的頻率(高達 70 MHz)。差動介面具有極高的抗噪性,可以大大低低 EMI,因此可以在高達 500 MHz 甚至更高的頻率下傳輸數據。

最常用的數據轉換器介面是內部集成電路匯流排 (I2C)、串列外設介面匯流排 (SPI) 和低壓差動信號傳輸介面 (LVD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芯師爺 的精彩文章:

100頁ppt全方位解讀特斯拉全產業鏈
魏少軍:剖析AI晶元兩大技術痛點 3年內將現出局者

TAG:芯師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