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使你不幸福的根本原因

使你不幸福的根本原因

人格的劃分

一般說來,人是什麼相比對他的評價是什麼更影響他的幸福。因為個性隨時隨地伴隨著人,並且影響他所有的經驗,所以人格,也就是人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特質,是我們首先應考慮的問題。

能自各種享樂里得到多少快樂是因人而異的。我們大家都知道在肉體享樂方面確實如此,在精神享樂方面也是這樣。當我們用英文里的句子——好好享受自己說話時,這話實在太明白不過了,因為我們不說「他享受巴黎」,卻說「他在巴黎享受」。

一個性格不好的人把所有的快樂都看成不快樂,好比美酒喝到充滿膽汁的口中也會變苦一樣。因此生命的幸福,不在於降臨的事情本身是苦是樂,而在於我們如何面對這些事情,我們感受性的強度如何。

人是什麼?所具有的特質是什麼?用兩個字來說,就是人格。人格所具備的一切特質是人的幸福與快樂最根本和直接的影響因素。其他因素都是間接的、媒介性的,所以它們的影響力也可以消除破滅,但人格因素的影響卻是不可消除的。這就說明為什麼人的根深蒂固的忌妒心性難以消除,不但如此,人常小心翼翼地掩飾自己的忌妒心性。

在我們所有的經歷當中,我們的意識素質總占著一個經久不變的地位,一切其他的影響都依賴機遇,機遇都是過眼煙雲,是稍縱即逝,且變動不已的,唯獨個性在我們生命的每一刻里不停地工作。所以亞里士多德說:「持久不變的並不是財富而是人的性格。」我們對完全來自外界的厄運還可以容忍,但由自己的個性導致的苦難卻無法承受,只因運道可能改變,個性卻難改變。人自身的福分,如高貴的天性、精明的頭腦、樂觀的氣質、爽朗的精神、健康完善的體魄,簡單說,是幸福的第一要素。所以我們應盡心儘力地保存使人生幸福的特質,莫孜孜以求外界的功名與利祿。

在這些內在的品格里,最能給人帶來直接快樂的莫過於「愉悅健全的精神」,因為美好的品格自身便是一種幸福。愉快而喜悅的人是幸福的,而他之所以如此,只因其個人的本性就是愉快而喜悅的。這種美好的品格可以彌補因其他一切幸福的喪失所生的缺憾。

例如,若有一人年輕、英俊、富有而受人尊敬,你想知道他是否幸福只需問他是不是歡愉?假若他是歡愉的,則年輕、年老,背直、背彎,有錢、無錢,這對他的幸福又有什麼關係?總而言之,他是幸福的。早年我曾在一本古書當中發現了下面兩句話:「如果你常常笑,你就是幸福的;如果你常常哭,你就是不幸福的。」這是很簡單的幾個字,而且幾近於老生常談,也就因為它簡單,使我一直無法忘記。因此當愉快的心情敲響你的心門時,你就該大大地開放你的心門,讓愉快與你同在,因為它的到來總是好的。但人們卻常躊躇著不願讓自己太快活,唯恐樂極生悲,帶來災禍。

事實上,「愉快的本身便是直接的收穫,它不是銀行里的支票,卻是換取幸福的現金。因為它可以使我們立刻獲得快樂,是我們人類所能得到的最大幸事,因為就我們的存在對當前來說,我們只不過是介於兩個永恆之間極短暫一瞬而已,我們追尋幸福的最高目標就是如何保障和促進這種愉快的心情。能夠促進愉快心情的不是財富,卻是健康。

我們不是常在下層階級——勞動階級,特別是工作在野外的人們臉上找到愉快滿足的表情嗎?而那些富有的上層階級人士不常是滿懷苦惱與憂愁嗎?所以我們應當儘力保持健康,唯有健康方能綻放愉悅的花朵。至於如何保持健康實在也無需我來指明,避免任何情況下的過度放縱自己和激烈不愉快的情緒,也不要太抑制自己,經常做戶外運動、冷水浴以及遵守衛生原則。沒有適度的日常運動,便不可能永遠健康,生命過程便是依賴體內各種器官的不停操作,操作的結果不僅影響到有關身體各部門也影響了全身。

亞里士多德說:「生命便是運動。」運動也的確是生命的本質。有機體的所有部門都一刻不停地迅速運動著,比如說,心臟在一收一張間有力而不息地跳動,每跳二十八次便把所有的血液由動脈運到靜脈再分布到身體各處的微血管中;肺像個蒸汽引擎無休止地膨脹、收縮;內臟也總在蠕動工作著;各種腺體不斷地吸收養分再分泌激素;甚至腦也隨著脈搏的跳動和我們的呼吸而運動著。世上有無數的人註定要從事坐辦公椅的工作,他們無法經常運動,體內的騷動和體外的靜止無法調和,必然產生對比。

本來體內的運動也需要適度的體外運動來平衡,否則就會產生情緒的困擾。大樹要繁盛榮茂也需風來吹動,人的體外運動需與體內運動平衡就用不著說了。幸福在於人的精神,精神的好壞又與健康息息相關,這隻要從我們對同樣的外界環境和事件,在健康強壯時和纏綿病榻時的看法及感受的不同上,即可看出來。使我們幸福或不幸福的,並非客觀事件,而是那些事件給予我們的影響和我們對它的看法。就像伊辟泰特斯所說的:「人們不受事物的影響,卻受他們對事物的想法的影響」。

一般來說,人的幸福十之八九有賴於健康的身心。有了健康,每件事都是令人快樂的,失掉健康就失掉了快樂。即使人具有其他的如偉大的心靈、快活樂觀的氣質,也會因健康的喪失黯然失色,甚至變質。所以當兩人見面時,我們首先就是問候對方的健康狀況,相互祝福身體康泰,只因健康是成就人類幸福最重要的成分。只有最愚昧的人才會為了其他的幸福犧牲健康,不管其他的幸福是功名利祿、學識,還是過眼煙雲似的感官享受,世間沒有任何事物比健康還來得重要。愉快的精神是獲得幸福的要素,健康有助於精神愉快,但要精神愉快僅是身體康健還不夠。一個身體健康的人可能終日愁眉苦臉、憂鬱不堪,憂鬱根源於更為內在的體質,此種體質是無法改變的,它繫於一個人的敏感性和他的體力、生命力的一般關係。

不正常的敏感會導致精神的不平衡,如憂鬱的人總是比較敏感的,過度憂鬱症的患者卻會爆發周期性的無法抑制的快活。天才通常是精神力即敏感性很充沛的人,亞里士多德就曾觀察到此特點,他說:「所有在哲學、政治、詩歌或藝術上有傑出成就的人士都具備憂鬱的氣質。」無疑塞羅也有這種想法。柏拉圖把人也分成兩類,那就是性格隨和的人以及脾氣彆扭的人。他指出對於快樂和痛苦的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強度的受容性,所以同樣的事情可以令某人痛苦絕望,另一人卻一笑置之。大概對不快樂的印象受容性愈強的人對快樂的印象的受容性愈弱,反之亦然。每件事情的結果不是好就是壞。總擔憂和煩惱著事情可能轉壞,因此,即使結果是好的,他們也快活不起來了。反之,卻不擔心壞結果,如果結果是好的,他們便很快樂。這就好比兩個人,一人在十次事業里成功了九次,還是不快樂,只懊惱那失敗的一次;另一人只成功了一次,卻在這次的成功里得到安慰和快樂。

然而世上有利的事也就有其弊,有弊的事亦必有其利,陰鬱而充滿憂慮個性的人所遭遇和必須克服的困厄苦難多半是想像出來的,而歡樂又漫不經心的人所遭受的困苦都是實在的。因此凡事往壞處想的人不容易受失望的打擊,反之,凡事只見光明一面的人卻常常不能如願。內心本有憂鬱傾向的人若又得精神病或消化器官不良症,那麼因為長期的身體不舒適,憂鬱便轉成為對生命的厭倦。一些小小的不如意之事便令自己自殺,更糟的是,即便沒有特殊的原因也會自殺。這種人因長久的不幸福而想自殺,會冷靜而堅定地執行他的決定。

如果我們觀察有這樣一個受苦者,因厭倦生命到極點時便可發現他確實沒有一絲戰慄、掙扎和畏縮,只焦急地等待著他人不注意時便立刻自殺,自殺幾乎成了最自然和最受他歡迎的解脫工具。世上即使最健康和愉快的人也可能自殺,只要他對外在的困難和不可避免的厄運的恐懼超過了他對死亡的恐懼,就自然會走上自殺的路。

對快活的人而言,唯有高度的苦難才會導致他的自殺;對原本陰鬱的人來說,只要微微的苦難就會使他自殺,二者的差別就在於受苦的程度。愈是憂鬱的人所需的受苦的程度愈低,最後甚至低到零度。但一個健康又愉快的人,非高度的受苦不足以使他結束自己的生命。由於內在病態鬱悒情緒的加強可以導致自殺,由於外在絕大的苦難也會使人結束自己的生命。在純粹內在到純粹外在的肇因的兩個極端間,當然還有不同的程度,美也是健康的事務之一。

雖然美只是個人的一個優點,與幸福不構成直接的關係,但卻間接地給予他人一種幸福的現象。所以,即使對男人來說,美也有它的重要性。美可說是一封打開了的介紹信,它使每個見到這封信的人都對持這封信的人油然而生歡喜之心。荷馬說得好:「美是神的賜予,不可輕易地拋擲」。

本文節選自《叔本華說慾望與幸福》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9-1

薦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國平 的精彩文章: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只是市井規則
我更喜歡一個人

TAG:周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