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說不要從他人身上尋找完美之愛

為什麼說不要從他人身上尋找完美之愛

01

Tina剛剛結束自己的第二段婚姻。她的解釋:「愛給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挫敗與憤怒感,只是因為對方性格上存在著諸多的缺陷,比如,只顧工作,不懂如何愛人;做事習慣獨斷,從不與人商量;生活隨意,不怎麼講究……總之,對方不是自己理想中可以長久陪伴的親密關係。」

她認為,當下最麻煩和困擾的問題是身邊某些關係,容易讓自己的身心陷入不信任與不安全感。比如婚姻,到底是對方問題重重,還是自身存在問題而不自知?

她自認為每一段關係都是將心打開,用情經營的;也自認為在一段情感里,付出了全部的愛。為什麼到頭來,還是無法,長久於一個屋檐下生活?為什麼有的人的婚姻看上去可以完整,相守到白頭。而我的婚姻,彷彿魔咒般,總是陷入3年就到頭的冷酷?

Tina對婚姻的關係,讓我想到了一個對境。就好我們在夜色中遇到圓月被烏雲遮住,只能看到它散發微弱的冷光。那一刻,在你的想像中,月亮就是殘缺、不完美的。

事實上,我們是否想過,所謂的「不完美」不過是自以為然的遐想。月亮可能暫時被烏雲遮蔽了光芒,並不代表它不會重新回到圓滿自身的本性。

那麼關係也同樣如此,我們看一個人,可能只是我們內在的偏見和我執,造成了對一個人過於粗暴的評判。

這種評判包括:對方人格的不夠完善、性格里的缺陷、交流時的不暢通……所有簡單而粗暴的評判,恰恰是建立在人性並「不完美」這樣一個確定的事實里。就如同月亮隨時都有可能被雲層遮蔽,呈現殘缺的現象中。

再簡單點說,我們追求完美,當然也包括愛。但我們往往熱衷於找錯對境,習慣從外界、他人那裡去找。那一刻,可能「不完美」的是我們內心的虛妄與心被蒙蔽後的偏見。難道我們就沒有從對方身上實現過關於愛的穩定與溫暖嗎?哪怕只是靈光乍現?

我們習慣在相對的關係中,尋找絕對的愛意(絕對之愛所散發的光熱,只在瞬間閃耀),註定要接受挫敗與沮喪。或許,我們太害怕關係中的「接受與改變」、「自省與覺察」。我們習慣迴避、控制、抱怨、習慣自以為是的獨立。最終我們對愛保留的只有封閉和極端。我們也無從體驗到愛的開放、融化與始終的完整。

這也是愛的代價。

02

不可否認,我們期望看到圓月皎潔,夜色璀璨,給人以靜謐和清涼;就如同我們渴望關係讓人溫暖,給人以愛和安全感。但是我們是否也曾想過,我們所期望的對境,往往與內心所理想的追求,基本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且,我們所追求的這種完美,是從「不完美」的關係和「不完美」的人中去實踐;重要的是,我們對愛的源泉習慣從他人身上尋找倚賴與存在感,以此次來彌補自身對愛的缺失與不安全感。

這無疑又是一種巨大的幻覺。幻覺給自己帶來的只有無盡的沮喪和挫敗,匱乏與孤獨。因為愛從來都是相對的,我們所愛的人的心性也不可能有「絕對的完美」。

相對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我們要接受某個人或某段關係,隨時都有可能因為外緣的改變,而發生改變。比如兩個人因為購買一個小小的物件發生了爭吵或矛盾,不過是因為彼此的學識、經驗、認知、審美……諸多外境的不同,傳遞出了內在氣息的不同。

這種情況下,追求關係完美的人,可能會各種奚落對方,甚至對對方進行人格攻擊,「你的審美有問題、你對物質的追永遠只能停留在低層次、以後我們買東西,各買各,互不干涉、我們價值觀不同、還是離婚吧……」類似種種呈現,都是「關係不完美」的顯現,並非是「愛的不完美」。

這種呈現也造成了關係的對立、二元、不穩定、動蕩性、容易崩潰。

所以,當我們真正能意識到在一段關係中,不完美的只是人,完美的是我們對愛的傳遞與要求時,上面存在的矛盾,避開的方式就很容易。比如,他會按照自身的經驗,做到毫無保留的接納、平視,以一顆開放和包容之心,誠實面對這段關係的「不完美」。

03

如果你用心觀察或審視自身與身邊人的關係,你發現,大部分時候,我們都習慣站在自我的角度,以二元、對立的方式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和矛盾。

簡單點說,就是習慣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觀念去看待一個人或某段關係。

所以,我們也很難真正感受到有溫度、可以持續、恆久、充滿善意與柔和的「完美之愛」。

這是愛的遺憾之處,以為它無法給我們的心靈帶來究竟的安頓。事實上,若我們能將心量打開,不必總是期望從對方身上尋求愛的施捨與得到,習慣操控、幻想、需索、自以為是的獨立,那麼我們就能抵達愛的源泉,以此供奉對愛的滋養。

這樣的滋養,如同給樹苗澆灌清泉,它會滲透直根部,滿足內在的所需,使其真正獲得壯實、豐盈的成長。

用心理學博士威爾伍德博士的觀點來說,你若紮根於愛的源頭,會讓你以更有力的方式和他人接軌——「昂然挺立」並自信地植根自己的大地,而非倚仗,老想從外面得到什麼。你愈不去要求人際關係必須圓滿,你愈能欣賞它們魅力的織錦……人際關係看起來完全不可能完美,因為從未符合我們的理想和期望,它們一再迫使我們去面對心碎和潰敗。直到剩下唯一的選擇,即讓自己支解,我們才會如實面對生命,更開放、更能愛。

換句話來理解,若我們能真正做到接納對方的弱點和不完美,如同承認自身的缺憾與不完美,並做到相互扶持、彼此溫暖、克服內在、懂得自省,我們的也會因此變得柔軟、開放,具備無限的心量。

如此,」你可以不再忙著對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相對之愛,反而學著乘風破浪,也更能欣賞對他人開放心靈,打造真正親密關係中那些簡單而平凡的英雄氣質。」

—END—

讚賞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蔣嬋琴 的精彩文章:

聊聊情愛里的眾生

TAG:蔣嬋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