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何「逍遙散」是調養氣血名方?

為何「逍遙散」是調養氣血名方?

逍遙二字,最早見於《莊子·逍遙遊》。觀其名,知其效,意思是吃了這種葯,心情開朗,煩惱拋諸腦後,好似神仙一般逍遙快活。我自從事臨床工作以來,時常被逍遙散的神奇功效所折服,對其情有獨鍾。

逍遙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九·治婦人諸疾》,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話說宋朝的時候,皇帝非常重視醫藥,建國之初,兵荒馬亂,老百姓疾病甚多,身體狀況也不好。宋朝皇帝建國以後,立志讓社會穩定,休養生息,解百姓之疾苦。朝廷讓老百姓獻方,認為只要掌握了好方劑,治病的鑰匙就找到了。於是宋代搜集了大量的醫方,很多人都以搜集良方為榮。宋朝政府把良方搜集出來以後,整理了出了幾部大型的方書。其中《太平惠民合劑局方》就是其中一部。這部書是皇帝命令當時的太醫局編寫的,然後不斷修訂,直到南宋時還在增補,我們現在使用的很多名方,都是出自這部書,比如牛黃清心丸、蘇合香丸、紫雪丹、四物湯、藿香正氣散等,其中就有我們今天講的逍遙散。

逍遙散由柴胡9g 當歸12g 生白芍9g 白朮9g 茯苓9g 甘草6g 薄荷6g 炮姜3g組成。主治肝鬱血虛所致的兩脅作痛、頭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見往來寒熱,或月經不調、乳房作脹、舌淡紅、脈弦而虛者。肝鬱血虛,脾土不和;氣機不疏,往來寒熱,肋脅痛脹;肝脾失調,神疲食少,氣血失和。方以柴胡疏肝解郁;當歸、芍藥補血養肝;白朮、茯苓健脾理中;薄荷、生薑疏散條達;甘草和中健脾,諸葯合之,肝鬱得解,脾虛得補。肝脾之治,貴於疏解調和,氣血之治亦貴於斯。見肝之病當先實脾,見脾之病當以疏肝;脾氣健,則營血有源,肝有所藏;肝氣舒,則氣機條達,脾有所主。二者互依互存,有生有制,是維繫後天氣血之臟。所以治療肝脾,氣血之病,莫過於疏解、調養,使其「和」之。肝脾調則氣血和,人逍遙。故逍遙散是調和肝脾,調養氣血的代表方劑。

臨床上逍遙散的用途非常廣泛,只要有逍遙散的適應症,應用本方大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氣血 的精彩文章:

女人,養氣血就是養命!

TAG:養氣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