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爭不到第一名就大哭——輸不起的孩子怎麼養?

爭不到第一名就大哭——輸不起的孩子怎麼養?

1

某周末,王先森帶桃子去試聽繪畫課。課堂上,桃子饒有興趣地跟著老師的節奏作畫。

王先森頗為得意,心想,帶孩子也沒那麼難嘛!

桃子在課程尾聲忽然情緒崩潰,嚎啕大哭,殺了王先森一個措手不及。

桃子哭的原因是,她沒有第一個把畫好的畫交給老師。其實她已經畫好了,老師說,畫好的小朋友可以交給老師了,後排的小男生比她走得快,先把畫交給了老師。

畫風原本是這樣的:

瞬間就變成了這樣:

從王先森發來的視頻截屏獲得(嚎啕的就沒顧上拍了)

桃子嘴巴撅得能栓頭驢了,眼光掃視了周圍的環境一圈之後,就開啟了大哭模式,王先森威逼利誘她也不為所動,邊哭邊哀嚎:我才是第一名!我才是第一名……

王先森很尷尬,抱怨道:這孩子,爭不到第一名就哭,而且還是那麼搞笑的所謂「第一名」!

2

剛剛三歲半的桃子看起來是個喜歡爭第一名的孩子,這點曾經深深困擾著我。

沒有別人跑得快,哭了;拼圖拼得慢,哭了;吃東西吃得沒有弟弟多,哭了……有時候令我很抓狂,這孩子怎麼如此敏感又爭強好勝?

作為家長,該如何教養「輸不起」的孩子?喜歡「爭第一」的孩子不止我家有,家長們也會有同樣的困惑。

帶著擔心與疑惑,我查閱了不少資料、參考很多育兒大V的理念,慢慢我發現:其實,我們不用過於擔心。

從兒童發展心理學來看,合理的好勝其實是特別正常和健康的。一般孩子過了2歲以後,自我意識充分萌芽,但又缺乏對自己和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就會出現「我」是最棒的,「我」需要得到認可,「我」需要得到關注。

從4歲開始,第一次出現了「外在認知」——自己是個怎樣的人,別人的看法很重要。

媽媽如果誇我了,我就是個很棒的孩子;老師如果對我很冷漠,我就是個討厭的孩子。

所以,4歲以後,孩子就是會喜歡和別人比較、喜歡比別的孩子更強,哪怕這個「贏」在我們成年人眼中看起來很幼稚。

適度的好勝不僅正常而且有益,更是孩子成長中不斷進步的「催化劑」。但是如果孩子過於好勝而出現輸不起,或者影響社交了,那就需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3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同理,除了天性使然,如果孩子過度表現出「我要爭第一、輸了就哭」,也是有原因的。

誇多了。一般來說,輸不起的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孩子在幼兒園這個年齡階段,是通過外界的反饋,來判斷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

媽媽誇:你真漂亮!爸爸誇:你真棒!奶奶誇:你真聰明!姥姥誇:你太可愛了……頻繁而籠統的誇獎,而孩子本人並不理解自己為何會得到這樣的誇獎。但孩子通過周圍人的反饋來定義自己,他會覺得自己是最棒的,第一位的。我們出於好意的「誇」,影響了孩子對自身的判斷。

所以,我們不是不能誇孩子,而是誇得要少而精,著重誇讚孩子的努力和具體行為,而不是天賦。

誇錯了。在誇獎孩子的時候,我們經常會犯的一個誤區,就是會進行比較,「你比弟弟完成的快,真棒!」這聽起來是個容易激勵孩子的誇獎方式,但這樣的誇獎讓孩子的關注點變成了「超過別人、贏過別人」而不是掌握這件事這項技能本身。

於是,孩子所有的動機都出於爭輸贏,如此就會出現怕輸、怕失敗、好勝心過強的問題。「亂誇」會養成一個怕輸、容易驕傲的孩子。

哭少了。孩子在輸了之後往往會用哭來宣洩自己的不良情緒,而我們家長往往見不得孩子的負面情緒,用本能反應來制止孩子的負面情緒。孩子哭了,趕緊無條件滿足所有需求。

而情緒管理第一步,首先是認知自己的情緒,覺察了情緒,才能管理情緒。沒有哭夠、沒有很好察覺自己情緒的孩子容易自我中心,抗挫折能力比較弱,長大後很可能因為一點小的挫折就一蹶不振。

做多了。孩子拼圖拼不好,不開心了,家長立馬上手,三下五除二幫忙拼好;孩子畫畫塗得不漂亮,不高興了,家長趕緊幫忙畫得美美的……家長們出於「愛」,完全包辦代替,努力給孩子提供一個「真空罩子」的溫室環境,甚至連孩子的負面情緒也想一併替代。

在家長的幫助下,一切事情都完成得那麼的輕而易舉,孩子沒有親自實踐經歷挫折的機會,遇到「輸」這個大老虎的時候,自然就懵了。

4

分析了孩子「輸不起」的原因,有助於我們防患於未然。但是,如果孩子已經出現「輸不起」的情況,我們該怎麼做呢?

我先來舉個例子吧!繼畫畫班事件後不久,有一天,桃子在小區樓下玩兒平衡車。

她是個新手,很興奮。恰巧碰上幾個五六歲大小的小男生也在玩平衡車。幾個小男生要舉行一場比賽,看誰騎得快。

桃子也跟在屁股後面躍躍欲試,想要參與進去。

幾個小哥哥「嗖嗖嗖~」地騎走了,桃子在後面追的很吃力。路程中有個斜坡,由於著急,桃子沒能掌控好平衡,一下摔倒了。

抬眼看,小哥哥們已經絕塵而去。

桃子沮喪地坐在地上,任由平衡車倒在那裡,癟了癟嘴,嚎開了。

我趕忙走上前去,在確認她沒有受傷後,默默地退後,站在她旁邊。

等了半分鐘,我說:「疼吧!媽媽知道你摔疼了。」

她委屈地看了我一眼,收住哭聲,點了點頭。

我繼續說:「你摔倒了,媽媽知道你很沮喪。」

她臉上的表情沒有那麼緊繃了。我摟住她,摸了摸頭:「摔倒和走路一樣正常的。如果你覺得需要,媽媽可以抱你一會兒。如果等一會兒你想繼續玩兒了,也可以。」

她眼睛裡亮晶晶的,但是神態已經恢復了正常,在我懷裡呆了一會兒,又跨上平衡車,跨上一溜煙兒騎走了,好像沒有發生這個小插曲一樣。

5

我回想自己以前的處理方式和新get的「套路」,感悟頗深。

如果按照應激反應,看到她摔倒了,我會著急地衝上去檢查,嘴裡念叨「啊,你摔倒了啊!」而桃子就會哭得更大聲,因為她覺得我看到了她的失敗,周圍人也都注意到她「輸了」,她覺得羞辱和挫敗。

接下來我開始鼓勵:「你要勇敢,不要哭!沒事的!」她就更崩潰了。因為我阻斷了她發泄情緒——覺察情緒的通路,她察覺不了自己的情緒,更別提控制住。我的話在她聽來,等於是告訴她,你哭了,你不是個勇敢的孩子。

新的思得告訴我,對待「輸不起」的孩子,唯一的方法就是告訴他:我接納你的情緒,我陪著你,我可以抱抱你。

首先,接納孩子的情緒,允許她通過哭來察覺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然後,告訴她「輸和贏」都是很正常的,是同樣概率會發生的事情。哪種結果媽媽都可以陪著你,跟你一起面對。

最後,抱抱寶寶,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媽媽的懷抱是孩子溫暖的港灣,是孩子療愈的棲息地。肢體語言所表達出來的愛和理解,更容易傳遞給孩子。

總之,輸不起的孩子更要用「愛」滋養。

父母的愛與接納是孩子面對「輸贏」的最強後盾,是面對世間一切堅硬的最有力的武器。

父母給予孩子的支持,在他成長的路上,會化作無窮的力量。相信我們,可以陪孩子度過這個「輸贏」敏感期。

PS桃皮媽說: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在養育的路上我遇到了越來越多的難題。

有時候會覺得孩子真是只來自外星的小怪物,但是細細思考、從旁觀察,會慢慢發現養育外太空生物,其實亦有「套路」。

雖然倆娃,但是對於孩子的各種新情況我也是摸著石頭努力過河,希望走過之後,能在河上搭起一座橋。

親愛的們,這篇是我的一點點心得,與您分享。您有什麼相關經歷或者經驗,歡迎分享~

桃皮媽,三年抱倆的職場媽媽,兩個娃依舊覺得自己是少女的中年婦女。

桃子,3歲半女娃,睡神。

皮皮,1歲男娃,「姐姐粉兒」。

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桃子皮皮」吧!

如果喜愛這篇文章,您就點點下方的大拇指給我點贊吧:)

您的讚賞和轉發朋友圈,是我的動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子皮皮 的精彩文章:

虎媽or貓爸,哪種養育方式能把孩子培養成才?

TAG:桃子皮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