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說參同契-文火武火配合烹葯

我說參同契-文火武火配合烹葯

「大葯初生,用文火以含育之」,這個時候念頭要清凈,用文火了。文火就是小小的火慢慢地燉。先用文火,再用武火,「方得升騰而出爐」,這個時候才能由下向上走。這中間好像沒有答覆,但又答覆了你,裡頭很多問題。為什麼這些古人所謂祖師們,寫到這裡好像都很捨不得講一樣?因為很難形容,很難講!任何一個字下錯了都害死人,後人都會執著那個境象,所以不願把人家教錯了路,寧可簡化而不宣。不像現代人的著作都是吹牛的,自己還沒有三分成就,就講成十分八分了,都是亂騙人。古人不會的,尤其這些叫做傳天地的正道,絕不敢亂來。但是剛才我講過,你要熟讀丹書才懂,因為他散開了,在別的地方已經說了。

「大葯既生,用武火以煅煉之,方得結實而歸鼎。故曰,始文使可修」,開始用文火烹煉,「終竟武乃成」,到了真陽之炁一動,就要武火來了才成功。「此中火候,不可毫髮差殊」,這個火候差一點都不行,難之又難。「當用文而失之於猛,則火太炎矣」,如果該用文火的時候,你用武火來,把它燒焦了。「當用武而失之於弱,則火太冷矣」,應該用武火的時候,你結果用文火,太冷。其實不要說這個,平常大家打坐做工夫修道,也要文武雙全的。有時候要動,不一定死坐的,所以我叫你們要運動,太極拳太文火了,有時候要少林拳武火一點。有時候,你該用文火的時候就要靜,一動一靜之間要能掌握好。印光法師是講凈土宗念佛的,但是他警告後人的話倒蠻對,「動以修身,靜以修心」。

「必相其寬猛之宜,調其寒溫之節,方能得中。」這個「相」字要當動詞來看,不是現象那個「象」。「相」是輔助,他的意思是這個時候,我們要輔助自己的工夫。「寬猛」,拿政治來比方,有時候法網要管理得嚴,這是猛;有時候要寬大。這「寬猛之宜」,該放鬆的時候放鬆,該修整的時候修整。「調其寒溫之節」,該冷該熱,等於冷氣要曉得調整,不然太冷了,得了冷氣病也不對。曉得調整,「方能得中」,完全對的時候,就中節了。

「故曰,候視加謹密,審察調寒溫。子時從尾閭起火,應復卦,一陽初動,是為天根。」為什麼講子時呢?一陽來複,陽是從下部發生的,「從尾閭起火」,實際上就是從海底、尾閭、會陰穴這個地方發生。「應復卦」,拿《易經》的卦象來講就叫做復卦,一陽來複。「一陽初動」叫做「天根」,從下面來。我們修道人的性命就是靜到極點時從下部動。其實何止修道,每個人也都是這樣,生病就要休息,常常中醫、西醫都不管這一套了。我看到人家生病,第一個吩咐注意這個問題。有人生病躺在醫院快要好時想回家,因為精神好了,性的慾念衝動,要回去玩玩了,都是這樣死的。有些病也是那麼得的,有些人,我問他怎樣得病的,他說不知道。其實就是在做愛時得的,這叫高興快活的死,就是這個道理。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訂閱我們

助人助己,轉發點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先生語錄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老師你將來有機會就念西點軍校
南懷瑾老師身穿中式長袍,手裡拿一根拐棍,跟在行李車的

TAG:南先生語錄 |